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总结交流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总结交流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区别于 学科课程最大的不同点。
6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总体看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 —— 生成的主题
课堂教学时空 —— 开放的时空
间接学习
—— 实践学习
预设性教材
—— 非预设性的资源
“教”师
—— “导”师
同步为主
—— 个性需要
7
研究型课程教学
功能——着重在专题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创造性学力:
——学习主体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必须具备探 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批判和创新的过程与方法的能 力、开放而多维性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包括以创新精 神进行探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的眼光 进行学习与理解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特征的 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总结交流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思考、误区和反思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管理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高中研究型课程的学分认定
2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学科课程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知 识关系组成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主体部分。研究性学 习课程是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30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31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更重视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
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 断等。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和积极性等。
更重视应用。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
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 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 知识内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 构。重视的是学生主动探求、创新勇气和能 力综合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凸显学习目标 符合学生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
利用各种资源
活动内容 过程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
体现创新意识
27
要有拓展空间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研究(探究)型课程:
内容——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体
现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开 发的,注重体现专题性和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
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研究性学习
一、以问题为起点
其要求是以学科教材内容中的“问题” (或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作为研究性学习的 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 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
20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二、以探究为核心,体验为重点
问题提出以后,就得去解决问题,应该构建一定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在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下展开探究,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 不是盲目无基础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充分考虑的就 是让学生亲身去感悟和体验。
11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应明确的问题:
①改变课程与教学分离的状态,使两者统一为一个 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共同构建课 程、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教师不能预先设定(教 师设定的只是方案框架)或包办和代替学生探究的 内容。教师应跳出学科化的概念框架和逻辑体系的 束缚。
资源
过程 评价 结论
专业研究性 学习平台
1998年前
13
1998年
2000年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今天——从“有”到“好”
研究性学习旧三段:
布置任务
14
网上搜索
复制、粘贴 完成报告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今天——从“有”到“好”
研究性学习新四段:
– 准备:提出问题,积极探讨 – 立题:选择主题,制定方案 – 课题研究:小组协作,开展研究 – 结论反思:科学评价,主动反思
3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其一,课程的直接目的不同
学科类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认知的发展作为基础来促进 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以间接经验 的学习和掌握作为基本内容的,因此,掌握必要的体现于 学科中的间接经验是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学科课程相比,呈现综合和全面的 特点,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仅 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更强调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 值的认识,并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 到升华。研究性学习以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 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
5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其三,学习的方式不同 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授课进程进行预习、听讲、练习 、作业,以听讲为主,辅之以少量的活动,虽然也强 调自主性,但是在教师画定的小范围内进行,难以充 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学生纯学术性的书本知识的 传授,让学生摆脱被动、封闭的学习环境的禁锢,以 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在实践中体验、学 会学习和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主体性、 开放性和参与性充分得到发挥。
4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其二,学习的载体不同 学科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载体是教材,教师和学生 围绕着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将课程内容开放到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从中寻找具 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问题。问题成为研究性学习的 载体,围绕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来组织学生的 学习。 由于问题成为载体,决定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有 着众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无统一教材、无专职教师 (可以有专职协调教师)、无统一的模式等。

进入课题流程














关闭课题
自由课题类型
教务
教师
创建教学计划
设定学习类型
学案管理
设置问题
选择学生
选择上课教师 选择流程模板
申请学案
选择流程模板 填写学案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学生
申请课题
申请课题 选择流程模板
设置问题 讨论修正问题
参与学习
进入课题流程 课题专题讨论
19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三、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
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处处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 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大量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并不是靠个别学生的 聪明才智,而应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 过程中是靠集体的力量,使探究和解决的问题不仅容易,而且更加体 现了每个合作者的自身价值及才智。
28
研究型课程要点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课程定义:研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
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 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课程理念:
1、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于问题解决,面向真实生活世界 3、优化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5、加强课程整合,充分发挥课程整体效益
29
课程内容的选择: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型课程内容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爱好,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特长,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 密切与学生个人、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知识的联 系。
研究型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
1) 环境、信息、健康、社区等综合性问题 2) 适应地域和学校特色的问题 3)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一、教学模式
角色扮 演模式 竞争比 赛模式
实验操 作模式
游戏活 动模式
设计产 品模式
设计方 案模式
制作产 品模式
问题解 决模式
教学模式
展示交 流模式
观察测 量模式
参观考 察模式
调查访 淡模式
编制计 划模式
资料收 集模式
评价反 思模式
资料分 析模式
8
¤ 中国 南京 曹书成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 以下两点:
首先,讲好学科知识,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好必要的知识准 备。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 力,才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给学生介 绍一些研究方法的同时,讲授一些与研究主题有关的基础知 识是非常必要的。
就知识的掌握而言,学科教学更注重的是知识的拓展和加深 ,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学生在进行研 究性学习中,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 学科教学中,改变学科本位的思想,既要注意学科知识和学 科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和融合。
明天——????
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过程更优秀? 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过程更简单? 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更轻松? 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易评价? 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的管理过程更便捷?
17
学生
教师
教务
课程计划
准 备
研究准备
指导准备
预研究
问题讨论
立 题
申请课题
指定课题 指
导师选择

课题计划
例如: △编写研究性学习课时教材。 △出现以学科教学形式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象。 △配合上边学科教学形式,出现“语文研究性学习” 、 “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材等 所以必须认识到,学科化倾向最终可能导致的是忽视学 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 生的研究性体验,大大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在根本上 是背离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