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能为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能够更快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好工作站,特别是在进站选题、在站研发、科研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管理,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管理
前言
企业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鼓励引进博士后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进站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构建人才高地、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如何将工作站作用发挥至最大,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结合多年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经验,总结出创新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进站选题要结合企业发展定位
进站选题要紧紧围绕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与市场开拓紧密结合。
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限制,很多博士在理论科研方面有较高造诣,但在实践应用方面却比较欠缺,而企业建立工作站的目的就是要将科研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这就要求选题应是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项目服务,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服务。
如,设计院作为国内核电常规岛主要设计单位,为继续保持在核电领域的领先地位,首位招收进站的博士后就以“核电站厂址复杂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措施研究”为研究课题。
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设计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合著译著1本,参编国家标准1项。
其丰硕的学术成果为高质量完成核电厂设计奠定了扎实基础,为企业保持核心技术领先提供了智力保障。
表1列出设计院近年部分博士后课题,从中可以看出课题紧紧围绕企业发展。
(表1)设计院近年部分博士后课题
序号课题名称
1. 核电站厂址复杂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
2.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方案的研究
4. 核电站常规岛结构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
5. 大型凝汽式电站冷端系统优化研究
6. 支撑10kV园区智能配电网自愈的网架优化规划方法研究
7.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勘测及核素运移研究——以广东遥田场址为例
8. 电缆隧道选型施工与地层变形研究
9.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研究
10. 储能系统对微网稳定运行的作用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二)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站考核评价标准
目前博士后的去向是高校多企业少。
表面看来原因是博士后在企业风险大,压力大,难出成果。
但分析真正原因在于博士后评定标准:高校博士后的考核是看论文成果,企业博士后的考核看完成合同。
博士后写论文轻车熟路,而到企业做项目既要担当市场风险,又需要具备实践能力,挑战性大。
这就要求企业换位思考,兼顾企业和博士后利益,开题时科学合理地确立出站评价标准。
如,设计院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考核评审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的内容见附图1。
出站考核内容既涉及企业关注的实际技术难题解决情况;又包括博士后擅长的体现理论研究水平的论文、专项课题;同时还考核博士后研发态度、科学作风以及与博士后研究团队其他成员协作精神。
(三)精心配备科研创新团队
给博士后精心配备研发团队,带动更多人进行科技创新。
这不仅能加快博士后适应企业生产流程,尽快将课题研究与企业所需结合起来,培养博士后带领团队的能力;同时还能训练团队成员从事科研能力,使博士后研究成果为更多技术人员所掌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如设计院以“储能系统对微网稳定运行的作用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为建设试点,研究制定了《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有关博士后科研团队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考核评价及监督机制等各方面内容。
创建过程中,博士后及其团队成员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互助互补,一方面通过定期举办内部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学术论坛、参与专业技术会议和学术年会等方式来加强团队内部的学术交流,另一方面结合项目,多次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联合举办集中学习、设计工作,在确保顺利完成了年度课题研发任务的同时,既使博士后在研期间专业方向有效与企业所需相关联,同时也使具有不同科研特长的团队成员与博士后研究人员之间形成互补,充分发挥了科研创新团队的整体合力和团队优势。
有效推进了课题研发进展,促进了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从而实现通过博士后项目以点带面地推动全院科技研发实力提升的目的。
(四)注重科研软硬件环境建设
一方面,通过企业自身建设,如建立科研中心等为博士后开展相关研发提供良好试验条件;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高校及社会资源,实现企校优势互补,发挥企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如设计院以博士后联合培养为桥梁,与武汉大学共建了两大实验平台——结构风工程研究所和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为博士后开展相关试验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施。
同时配备必要的数据库资源。
鼓励博士后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在企业内发挥博士后作为学术召集人作用,定期组织学术论坛讲座,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术交流氛围,更好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探索的研发激情,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结束语
综上,企业要在进站选题、出站评价、团队配备及环境建设等方面,不断运用创新管理,才能把博士后培养工作和企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