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新泰中学2019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一、单选题(共60分)1.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B. 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恒星年C. 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D. 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答案】C【解析】【详解】④处位于南回归线,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12月22日前后,A错误。

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回归年,B错误。

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直射点位于赤道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③是秋分,C正确。

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错误。

选C。

2.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题。

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前后,最接近的节气是()A. 立秋B. 白露C. 寒露D. 小雪【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全年平分为24个节气,相邻节气之间的时间跨度为15天。

图中显示,立秋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之前的第三个节气,经推算应为8月7日左右;白露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之前的第一个节气,经推算应为9月8日左右;寒露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后第一个节气,经推算应为10月8日前后;小雪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前第2个节气,经推算应为11月22日前后。

题意表明,我国教师节在9月10日,因此教师节最接近的节气白露,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点睛】3. 冬季,民间有“数九”的说法,从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

《九九歌》也广为流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期间,我国各地()A. 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增大B. 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C. 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减小D. 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民间的“数九”是从冬至日算起,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直射点开始北移,九九八十一天,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到赤道需要九十天左右,因此“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兰半球。

由此可知,“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我国全部位于北半球,因此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增大,A正确,B、C、D错。

故选A。

【点睛】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设计: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正午太阳高度角与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保持互余。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 12月22日杭州的节气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A. 正值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26ˊB. 正值春分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C. 正值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6°34ˊD. 正值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5.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结合两分两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则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A. 23°26ˊB. 30°C. 46°52ˊD. 60°6.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矮的日期是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答案】4. C 5. C 6. B【解析】【分析】【4题详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杭州的节气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0°+23°26′)=36°34′。

故选C。

【5题详解】杭州纬度为30°N,介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该纬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幅(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定值46°52ˊ,所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也为定值46°52ˊ,故选C。

【6题详解】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矮的日期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期,该地纬度为30°N,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选B。

【点睛】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规律总结如下图:读图可知,赤道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增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增大;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为定值46°52′;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减小。

同时,通过该图还可以得知,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下图中AO 和BO 为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 A. 20°S 60°E B. 20°S 120°W C. 20°N 60°ED. 20°N 120°E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地经度是180° B. 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C. B 地地方时是6点 D. O 地地方时是12点【答案】7. A 8. D 【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及时间问题的计算。

【7题详解】从经纬线的分布来看,本区域为南半球局部示意图,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则说明过O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过A点的经线为180°,故O点的经线为120°W;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正午12时)为60°E。

70°S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

综合可得,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0°S,60°E ),故选A。

8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O点的地方时为0时,D错误,符合题意;图中A地经度是180°,A正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故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B正确;B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故B地地方时是6点,C正确。

故选D。

下表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实回答下列各题。

9.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①②10.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答案】9. B 10. C【解析】【9题详解】结合图表可知①地昼长从14时变为14:02,②地昼长从11:22变为③11:20,③地昼长从13:08变为13:10。

因此②地与①③两地分属不同半球,且他们与昼夜等长的赤道的昼长差值大小分别是①>③>②,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则为①③②,B选项正确。

【10题详解】据图表可知③地次日昼长在增长且大于12小时,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排除;此时地球向夏至也就是远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此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应该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时,此时各地昼夜长短在逐渐增长,D排除。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教学大楼四周日照情况进行观测。

下图为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楼影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该日最晚接受到日照的地点是()A. 甲B. 乙C. 丙D. 丁12. 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A. 4小时B. 9小时C. 12小时D. 15小时【答案】11. C 12. B【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1题详解】仔细读图,注意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教学大楼的走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根据大楼后全天无日影区可以画出太阳光线照射范围,及其太阳光线的移动方向,如下图,可以发现该日最早接受光照的是甲、乙,然后为丁,最晚接受到日照的地点是丙,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根据一年中日影的变化规律可知,夏半年日影变化角度大于180°,冬半年日影变化角度小于180°,春秋二分日影变化等于180°,所以图示季节应当是冬季,我国该地的昼长小于12小时,由图中日影变化角度的范围大于90°,可知昼长还应该大于6个小时,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

13.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东侧大B. 背斜东侧小C. 向斜西侧大D. 背斜西侧小14.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D排除。

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故选C。

【14题详解】从题干信息看,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为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乙点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环境最好,B对;甲处沉积物为粘土,A排除;丙和丁地位置高,CD排除。

故选B。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 背斜谷B. 背斜山C. 向斜谷D. 向斜山16. 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5. A 16. B【解析】【分析】【15题详解】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X地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

故选A。

【16题详解】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支流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支流流向a河支流,②地位于a河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①③位于上游,水量不会发生变化,④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由于c河上游部分支流水汇入a河,所以该河段的水量会减小。

故选B。

【点睛】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方法①:一般而言,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方法②:背斜岩层年龄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年龄中间新,两翼老。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

完成下列各题。

17. 和田玉属于A. 侵入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喷出岩18. 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接触变质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C. 流水沉积作用D. 流水搬运作用【答案】17. C 18. D【解析】【17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和田玉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属于变质岩,C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