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
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 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 态度: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 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 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 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二、考什么题型
诗歌鉴赏
规范答题技巧
• (13年)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鹧鸪天 【宋】张炎
•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 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 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 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 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答案: ①“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 月亮和“我”都孤独寂寞。“落日”喻自己黄昏暮年, “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对, 虚实结合。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 清①意抓境住。意象特点结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高考示例 广东卷: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注] ①杪:树梢。 •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3分)
•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 分析。(4分)
• (1)【参考答案】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诗人 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 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 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整个送 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洁,傲然独立、意志坚强、敢为天下先等。
菊——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鹧鸪鸣声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 分)
•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 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 (1)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 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 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 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 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 建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 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 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 术效果等。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 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② 概括,揭示构成的意境的特点
练习操作
秋夜
朱淑贞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 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 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 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秋夜天凉,又写心境的 孤寂凄凉(或心凉)。由感受床上之月凉巧妙 过渡到写天上之月透过梧桐缺处照耀,使凉床、 月影与梧桐这样的景与深夜无眠的愁情有机交 融,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 特点非常明显: •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
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理。 •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
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 三是篇幅短小,基本取材于诗歌的律绝,词
曲的小令。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 透过意象
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柳絮——表送别离愁 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双鲤——代书信(鸿雁亦有此意) 采薇——指隐居生活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竹—— 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 梅——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不畏严寒,品格高
• (2)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 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 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 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 (14年)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 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 竿红。怪人催去早。
• (2)【参考答案】诗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 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一直看到 帆船比沙鸥还小,还不忍离开;最后,看这时夕 阳,还有“一竿红”,反倒怪起友人离别时催着 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 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怪”的反常 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 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可见两个友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