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市诗词学会上的发言

在市诗词学会上的发言

在市诗词学会上的发言
在市诗词学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诗友:
大家好!
春风怡荡诗情远,学会中兴吟友多。

今天有幸结识各位同仁,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传统诗词的创作与发展,又感到无
比的自豪和欣慰。

下面我就涪陵白鹤梁诗社的发展和活动情况向大会做一简
要的汇报:
一、诗社基本情况
涪陵白鹤梁诗社原名晚情诗社,成立于1985 年9 月,当时只有8 个社员,到目前注册社员已有160 多名,二十多年来,除去世的和因年龄、健康等因
素不能参加活动的以外,尚有120 多人缴纳会费参加活动。

因无活动阵地,
诗社采取灵活租用茶园的方式供大家交流活动,即每去一个人交一元钱的方式,几十年如一日形成规律,除春节几天没人以外,每天都有若干人到诗社
活动,每逢周末可多达四五十人,从未间断。

到目前已内部出版社刊《白鹤
梁诗词》(双月刊)263 期(原《晚情诗词》为月刊),共刊载诗词联3 万多
首(副)。

二、目前现状
1、每逢单月上旬定期出版《白鹤梁诗词》,并及时发送到重庆市四大班子领导,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作协,中渝驻涪办事机构,区四大班子所有领导(包括离退休领导),区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大中院校,序号中学,城区小学,民主党派,知名企业、涪陵籍在外成功人士、新农村示范村及相关诗词杂志社,友邻诗词组织等。

“他赐玉”栏目择优刊载20 多个省、市、自治区传统诗词爱好者主动给我社投寄的稿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诗词学会的李文朝、赵京战、何鹤,诗词月刊主编李书文等全国传统诗词界的知名人士都主动多次给我们投稿,这首先是对我们诗刊的认可,也是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我们的刊物现已发行到全国20 多个省市自治区。

陕西《榆林诗词》、《雁塔之声》,湖南《萸江诗词》,广西《防城港韵》,河南《扶沟诗联》等全国10 多家诗词组织主动寄来他们创办的刊物与我们交流。

2、壮大诗词队伍,提高创作水平。

针对社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情况,诗社提出宽进严出的一贯主张,只要热爱传统诗词并愿学习创作的均可申请加入诗社,从被动吸收到主动培养,队伍不断壮大,中青年诗友比例不断增加,文化程度呈上升趋势。

3、积极主动培养并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员加入重庆市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
学会,去年就有刘汉奎等三人加入中华诗词学会,至此我诗社已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31 人,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23 人,今年又推荐韩斌会等8 人加入
重庆市诗词学会。

4、组织参加全国大型赛事活动。

2011 年诗社组织参加了文化部、中国文联、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活动,共有22 人投稿诗
词联258 首(幅),有7 人8 首(幅)入围,分别是郭占奇七绝《窗前独坐》,韩斌会七绝《水岸秋怀》、楹联《致汶川大地震遇难者挽联》,韩世雄七绝
《无题(频举金樽何所求)》,金家富五律《登望海楼寄台湾友人》,谭干七律《师格》,张友森七绝《红叶》,周成军词《江城子·大学生村官》。

最后,郭
占奇的《窗前独坐》和张友森的《红叶》均获优秀奖,各获奖金1000 元,颁发获奖证书并获赠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

诗社统一组织向《当代中华诗词集成》集中供稿,每人一到一百首,共有
25 人参与。

该集成旨在为全国阶段性创作的佳作作永久性史料保存。

今年2 月,诗社组织第四届“华夏诗词奖”参赛活动,有袁普义等10 人投稿参赛。

5、积极引导、鼓励诗社社员订阅诗词刊物,踊跃向外投稿。

二十多年来
在全国省级以上的《诗刊》、《中华诗词》、《长白诗词》、《鸿雪诗刊》、《重庆
国诗》、《诗词净土》、《东坡赤壁诗词》等30 多种刊物上发表近三千件作品,最值得称道的是《诗词月刊》去年12 期,每期都有我社社员的作品发表。

组织统一征订《中华诗词》、《诗词月刊》,购买《中华新韵(十四韵)》等多种诗词格律韵书200 多本,增加了学习资料和创作工具书,扩大了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范围,对全国传统诗词的创作和发展情况有了可比的材料。

2011 年在北京石景召开的《中华诗词》发行工作会上,我诗社被评为发行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奖状和奖杯。

6、二十多年来,我诗社公开出版发行个人诗词专辑52 人次83 集,其中公开出版发行27 集,建社20 周年诗社在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诗词选集《念岁雪痕》,今年诗社将出版诗词选集《白鹤时鸣》第一集。

去年,黎玲凤等4 人的诗词专辑均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曾庆福《争鸣词集》在彭水内部出版发行。

7、开展各项活动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诗社坚持做到每天有活动,每周
一小会,每月一例会,以活动为载体增进诗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提高诗词创作水平,为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给力鼓劲。

在经济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我诗社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⑴毛泽东诞辰百周年、建国六十周年、香港回归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暨辛亥革命百周年、喜迎奥运暨重庆直辖十周年等大型活动,分别在易家坝、体育场、长江师范学院等地进行了诗书画成果展,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以示庆祝,得到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涪陵电视台和巴渝都市报均作了报道。

⑵成功举办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春秋季两次诗会,让诗友们融入生活、走进自然、收集素材,激发对传统诗词的兴趣,同时增进诗友间的友谊。

每次会后都创作了不少专题作品,我们都集中刊发在某期《白鹤梁诗词》上,很具史料价值和宣传价值。

⑶开展献爱心活动。

张永亮诗友的10 岁儿子患白血病需巨额医疗费时,诗社开展了献爱心活动,全社诗友伸出援手,共捐资4880 元。

诗社还组织看望重病住院、卧床不起的诗友,给他们安慰和鼓励,祝愿早日康复。

组织汶川大地震捐款献爱心活动等等。

⑷开展传统诗词进校园活动,把传统诗词的根扎在青少年之中,使他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与经典诵读相结合,共生爱国之情。

已到8 所大中院校讲解传统诗词创作理论课17 次,受教人数近四千人次。

⑸充分利用例会时间开展学好诗、评好诗活动。

每月第一个星期六为诗社例会时间,每单月例会组织诗友学外地刊物上点评的好诗,并各抒己见进行点评修改;每双月例会组织对社刊《白鹤梁诗词》进行好诗评选活动。

通过学评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习创作积极性,提高了创作理论水平和创作技巧,使创作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
1、诗词创作水平参差不齐,诗词质量仍需大幅度提高。

2、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全年正常活动开支需25000 元左右,会费收入计5000 余元,资金缺口20000 元。

3、少数诗友存在骄傲自满情绪,部分新诗友存在自卑畏难情绪。

四、2012 年工作意见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市委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提高传统诗词质量,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1、继续抓好《白鹤梁诗词》的出版发行工作,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出版发行,从编辑、校对、打印到发行各个环节做到无差错。

2、组织广大诗友积极撰写上档次的诗作向全国性刊物投稿。

3、继续抓好春秋季两次诗会和年会的召开,把两次诗会尽可能开得生动活泼,让广大诗友像过节一样分享诗会的快乐,增强诗社的凝聚力和诗友间的友谊,为创作更多更好的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继续搞好“传统诗词进校园活动”,把传统诗词的创作理论根植于涪陵城乡校园,让诗词这一优美的文学体裁诱导、启迪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

5、推出“每周一诗”新举措,把广大诗友的注意力集中到荐好诗、评好诗、学好诗、创作好诗方面来。

6、召开好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创作作品吟诵。

7、组织好2012 年6 月开始的“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集中投稿,争取
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作品参赛,并获得更高等级的奖项。

8、联系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诗词选集《白鹤时鸣》第一集向党的十
八大献礼。

9、继续坚持对90 岁以上的诗友免收会费,对80 岁以上的诗友每期多发一本社刊的活动,以示尊老敬老,并以资鼓励。

10、培养吸纳新社员,特别是中青年诗友入社,以壮大诗词队伍。

对符合条件的推荐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和重庆市诗词学会。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诗社做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在全体诗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全重庆、全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得下大力气向先进学习,向老师请教,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努力为文化体制改革、为文艺复兴推波助澜,不拘一格地打造一流诗社,为助推文化强国,守好传统文化这块阵地,让涪陵白鹤梁诗社这只白鹤飞跃崇峻岭,在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取得更大成绩!
谢谢大家!
tips:感谢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如有疑问,请与我司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