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坡脚冲刷防护123讲解

路基坡脚冲刷防护123讲解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4页/共75页
第三章: 3.2 坡脚冲刷防护设计原则
直接防护、间接防护和改移河道三类,选用原则:
①在宽阔的河滩、凸岸、台地边缘及流速不大,流 向与河岸接近平行等水流冲刷作用较弱的地段或山 区河谷狭窄,以下蚀为主的V形河谷地段,应优先考 虑设置直接防护。
②在河床宽阔,冲刷和淤积大致平衡,水流方向易 于改变并且有设置导流建筑条件,可采用间接防护。
石笼防护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强 度和柔性,但不需用较大的石料。 当水流中含有大量泥砂时,石笼 中的孔隙将很快被淤满而形成坚 固的整体护层。 缺点是铁丝网会被锈蚀,以致石 笼解体,因此其使用期限约为 8~12年(镀锌铁丝网)或3~5 年(普通铁丝网)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21页/共75页
适用于流速1.2~1.8m/s 地段的路基坡脚防护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8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3.1 植物防护
设计要点
草皮尺寸为25×40cm,厚为10~15cm,并用柳枝尖桩 或竹、木尖桩将草皮砖钉住,桩长为0.3~0.5m;
在坡脚部分,一般铺草皮砖2~3层,伸出坡脚外的宽 度可视具体情况决定,但不小于1.0m;
反滤层
( a )不设垫层
( b )设置垫层
图7-10 既有路基边坡抛石防护断面图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19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3.5 抛石防护
设计要点
抛石堆的水下边坡不宜陡于1∶1.5,当水
深和流速较大时,可放缓至1∶2~1∶3;
当路基填料为土质时,应在抛石与路基填
3.1 概 述
冲刷作用的形成条件
•沿河(水)路基受地形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 要求限制依山傍水顺岸行进; •路基侵占河床、压缩过水面积或阻挡水流, 改变水流方向和速度,从而形成水流对河床、 岸坡或建筑物基础的经常或周期性冲刷作用, 影响路基的稳定与安全。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3页/共75页
第三章:
3.1 概 述
冲刷防护原理
专指河道、水库水流的冲刷防护,不包含雨水等漫 流表水对坡面的冲刷防护! 冲刷防护的原理就是根据水流的动水压力、波浪和 壅水高及冲刷作用等水流特性,结合线路位置及地 形地质因素,设置合理、适宜及足够坚固的冲刷防 护工程,使其满足适应水流性质和抵抗水流的破坏 作用的要求,防止岸坡及基础因冲刷作用而失稳, 从而确保线路路基的稳定和运营安全。
防水林最适宜的树种是杨柳类的乔木和灌木,生长快, 根系发达,枝梢茂密,能长期经受水淹而成活。
防水林的行距可用0.8~1.5m,棵距可用0.4~0.8m。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9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3.2 干砌片石防护
( a )单层干砌片石
护坡面层与边坡土之间设置1~2层的砂、砾石垫层, 垫层厚0.1~0.15m;
冲刷深度在1.0m以内时,可用墁石基础;当冲刷深度 大于1.0m时,宜采用浆砌片石脚墙基础。
干砌片石垛高度≤3.0m以内,顶宽≥1.0m,外侧坡率 1∶1.5,内侧坡率1∶0.75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设计水位 常水位
1:m
砌石护坡
抛石堆 1:m
设计水位 常水位
1:m
( a )不设垫层
图7-9 新建路基抛石防护断面图
砌石护坡
抛石堆
1:m 反滤垫层
1:n
(b )设置垫层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18页/共75页
抛石堆 设计洪水位
1:n
常水位
1:m
抛石堆 设计洪水位
1:n
常水位
1:m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24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3.7 浸水挡土墙防护
在山区狭谷地段,当水流对路基的冲刷特别严重而由于地形限 制又不宜设置其它类型的防护时,可采用挡土墙进行防护。其 容许流速V=5~8m/s,并能抵抗较强烈的波浪和流冰的冲击。
设计水位
石笼
镀锌铁丝制成箱形或圆形, 笼内装石块
4~5
受洪水冲刷但无滚石河段和大石料 缺乏地区

大型砌块
2m×2m×2m 3m×3m×2m
5~8 受主流冲刷严重的河段
常与脚墙 配合使用
浸水挡土 墙

5~8 峡谷急流和水流冲刷严重的河段

土工织物沉枕 土工合成 土工格栅和土工网石笼
2013材年料0防5护月土13工日膜袋
0.15 砂砾石垫层
填非渗水土
≤3m
1:0.75
2013年05月13日
图7—6路片基石防垛护基与础设 支计挡图工程
第11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3.2 干砌片石防护
设计要点
厚度由流速或波浪大小决定。通常单层厚0.25~0.35m, 双层厚:上层0.25~0.35m,下层0.25m。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6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直接防护是对河岸或路基边坡的直接加固, 用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作用。其特点是 对原水流的干扰很小,但必须经受住最不利 情况的考验。
植物防护 干砌片石防护 浆砌片石防护 混凝土板防护
抛石防护 石笼防护 浸水挡土墙防护
第12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3.3 浆砌片石防护
d
α
α PS' Q
图7-7 浆砌片石护坡厚度计算图
用于经常浸水且受 主流冲刷及波浪作 用强烈的路基边坡 和河流或水库岸坡 的防护。其容许流 速为4~8m/s。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13页/共75页
不小于 (1.5~2.5)hpm
垫层
δ
( b )双层干砌片石
浆砌片石脚墙基础 回填片石
不小于 1.5δ
墁石铺砌基础 注:hpm ——冲刷深度
图7-5 干砌片石护坡及基础布置断面图
垫层
用于河漫滩或阶地边缘,受季节性浸水的路基边坡防护。适 用于水流较平顺,不受主流冲刷且流速为2~3m/s的地段。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10页/共75页
干砌片石垛一般与干砌片石护坡配合使用。用于水流
方向较平顺的河岸滩地边缘或不受主流冲刷且水流流
速为1.8~3m/s的路堤边坡防护,适用于枯水期施工。
防护标高
2.0 4%
1:m 1
干砌片石护坡
0.2
0.15 0.30
1:m 2
卵砾石垫层
1.0
1:1.5
片石垛 卵砾石垫层 0.15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15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3.4 混凝土板
设计要点
预制成适当大小的方块,并配置一定的构造 筋,最小厚度不宜小于6cm;
V≥6m/s,则板块宜设计成2×1m或2×2m, 厚0.2m~0.3m的大型块状;
留出泄水孔眼以减小水流和波浪的上举力; 必须设置夯实平整的垫层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23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3.6 石笼防护
设计要点
一般采用垒砌形式,只有当边坡等于或缓于1∶2 时才可用平铺形式;
用于垒砌的石笼宜用长方体,用于平铺的石笼宜 用扁长方体,用于防洪抢险的石笼一般采用有骨 架的圆柱体或无骨架的网袋;
贴近网孔外层应用较大尺寸的石块仔细码砌并使 石块的挂角突出网孔以外,这样可以起到保护铁 丝网的作用。
有冻胀变 形的边坡
混凝土护 坡
厚 0.08~0.2m
4~8
主流冲刷及波浪作用强烈处的路堤 边坡
上应设置 垫层。有流 木、流冰、 滚石时,应
适当加厚
抛石厚度
抛石
石块尺寸根据流速、波浪大 小计算,不宜小于 0.3m
3
水流方向较平顺,无严重局部冲刷的 不 应 小 于
河段;已浸水的路堤边坡与河岸
石块尺寸
之两倍
第三章 路基坡脚冲刷防护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1页/共75页
第三章:路基坡脚冲刷防护设计
3.1 概 述 3.2 坡脚冲刷防护设计原则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4 间接防护 3.5 本章小结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2页/共75页
第三章:
挡土墙 河床面
护坡 设计水位
挡土墙 河床面
冲刷线
2013年05月13日
基岩 图7-17 防护用的挡土墙断面图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25页/共75页
第三章:Βιβλιοθήκη 3.4 间 接 防 护3.4.1 丁坝(挑水坝)
上挑布置 垂直布置 下挑布置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26页/共75页
第三章:
土之间加设卵砾石反滤层,厚0.5~0.8m;
为了使抛石堆有一定的密实度,宜采用不
小于计算尺寸且大小不同的石块掺杂抛投。
2013年05月13日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
第20页/共75页
第三章: 3.3 常用直接防护类型及设计
3.3.6 石笼防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