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五第4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5、7、8、9、10、12--14题。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3)集体订正。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
=3.14×42
=3.14×16
=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自我检测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
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四、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5课时总计第12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3月11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过程一、复习-----出示课题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锥的认识。
学习目标: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5)做第18页“做一做”习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出示课题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
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巩固练习
课本19页1.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2课时总计第9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3月11日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4.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出示课题
1.整体感知圆柱(例1)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3)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Ch)
(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2.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二、实际应用
1、练习四第6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四第2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巩固练习
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3、练习六的第1—3题。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柱的体积
学习目标: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
二、教学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5)
(3)通过观察,讨论。
(4)引导归纳。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识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2、完成练习六的第4—11题。
四、分享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5题。
3、练习五第7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五第8。(1)学生独立审题。
四、分享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五、作业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7课时总计第14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3月11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锥的体积。
学习目标: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3课时总计第10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3月11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学习目标: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
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巩固练习
课本19页1.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