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管理制度及绩效考评规则-方案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管理制度及绩效考评规则-方案
基本医疗 技能
①社区服务中对常见健康问题的诊疗与应急处理能力 ②社区常见病诊治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尤其是清创换药、压疮护 理、胃肠减压、留置或更换胃管、导尿管等基本操作。急救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吸痰法、心肺复苏术。 ③中医适宜技术 ④社区基本药物及药物使用 ⑤管理家庭病床 ⑥社区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等
▪ 重点在基本医疗技能技巧的加强和家庭医生式服 务理念的培养,转变服务方式,通过规范的诊疗 活动和耐心的服务态度,使群众对家庭医生式服 务的信任度提升。
35
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人员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一)
理论知识
①医学伦理、职业道德与医患沟通 ②家庭医生式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 ③临床专业相关理论 ④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包括流行病学 和管理学、社区与老年医学、健康管理学、行为医学与精神卫生、 康复医学、营养与食品安全、临床营养学、运动医学、姑息医学、 替代医学、急诊急救医学、健康营销学、中医养生、医学心理学等
社区卫生/乡镇卫生院服务团队的骨干。
29
培训方式 全科医师继续教育
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已取得全科医师规范
化培训合格证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合格证的医务
人员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现有
卫生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化技术,采取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开展
具有明显全科医学特点的继续医学教育。通过“
东
凹
南
边
村
村
公卫医生
陈东
陈 东(医生) 叶运仙(护士) 朱茂武(药剂)
渡
北
头
门
村
村
吴立霞(医生) 陈晓君(护士) 刘绍轩(收费)
围
封
外
一
村
队
16
政府层面: 建立契约式医疗联合体,搭建双向转诊平 台
双向转诊 资源共享 技术支持 人才培养
优质 有效 便捷
基层首诊、分级诊疗
17
政府层面: 畅通“绿色通道”,实现双向转诊
33
培训方式 鼓励相关业务自学
鼓励家庭医生及团队成员业务自学,尽可能创造条 件参加国内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 康复治疗师等资格培训班或函授班,让其获得相 Hale Waihona Puke 资格证书。34培训内容
▪ 结合家庭医生式服务特点,通过培训,家庭医生 式服务团队成员需掌握全科医学理论、基本医疗 技能、健康管理技能、医患沟通技能、卫生法律 伦理知识及其他基本素质。
▪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报考和处理
25
履约服务(一)
每周上午11:00 设为履约分析时间 ,对服务人群的近 期生活方式、健康 状况、接受程度进 行分析,制定相关
履约计划。
26
履约服务(二)
跟踪随访:利用 门诊、健康咨询活动 、送医送药等活动为 签约对象履约。为行 动不便的对象提供上 门服务。每周六上报 履约情况并制定下周 工作计划。
培训方式 在岗培训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全科医学教学评比,从全科医学 实践队伍中挑选出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学习 能力强的优秀师资,做好师资认证,逐步建立师 资库,让他们加入全科医师的培训队伍。以提高 基层卫生服务实践技能为核心,以基层卫生岗位 和团队合作为特色,开展分片培训、就近培训, 构建“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培训模式。
优先预约 优先就诊 优先检查 优先住院 康
复 在 社 区
逐按 级需
18
团队层面
分片包干 分工合作
(1)根据所辖区域、常住人口、服务功能与任务等情况,按照“条 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分片包干,落实管理责任制,做好 辖区基本情况登记
(2)严格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在团队长的带领下 ,明确分工、注重合作、提供服务。
13
❖ 组建流程建议与思考
中心主任,副主任
成立
全科服务团队组建实施考核领导组
公开岗位、条件
个人申请、公开竞聘
团队长选拔
投票产生
专业技术互补
竞聘上岗、双向选择
聘请团队成员
团队人员配置
15
寮步镇石步社区卫生服务站 石步村
叶雪梅
骆华冰(医生) 叶雪梅(护士) 温雪芬(助理)
西
封
门
二
村
队
邹发志(医生) 叶锖棋(护士) 尹嘉文(收费)
(5)做好团队工作的记录、统计、核实
,并参与团队人员的绩效考核。
(6)完成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下达的
其他任务。
6
家庭医生
①具有医师执业资格 ②执业范围为全科医 学专业。
欠发达地区可将条件放宽至 接受过临床专科医生。
业务骨干
▪ (1)运用适宜技术,进行一般常见病、 多发病的诊疗。
▪ (2)详细掌握签约居民健康情况。 ▪ (3)与团队其他人员合作,每年为签约
4
设备配置
5
▪
团队长(家庭医生)
①有一定的基层卫生
工作实践经验。
▪
②组织协调能力强, 有责任心。
▪
核心
▪
▪
▪
1)在中心主任/乡镇卫生院院长的领导下
,根据团队岗位要求,对本团队成员实行
双向选择。全面负责管理本团队的各项工
作,细化团队人员职责和分工,明确团队
工作流程。
(2)掌握签约居民健康情况,组织实施
人群分类管理,阶段性的制定团队工作目
标及工作方案。认真制定本团队的年度工
作目标,并有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且有
工作目标,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
时总结汇报。
(3)做好团队外部和内部的组织和协调
工作,合理利用辖区及团队资源,促进工
作落实,树立团队品牌。
(4)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团队工作会,
进行工作质量控制和阶段总结。(附件1)
统筹、监测、分析
▪ 1)掌握签约居民健康状况。 ▪ (2)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并主动使
用健康档案,及对档案按规范进行动态管 理。 ▪ (3)在团队长领导下,提供人群的预防 保健、健康促进服务。 ▪ (4)与家庭医生合作组织实施慢性病预 防、筛查、随访、控制、监测。 ▪ (5)孕产妇保健、免疫接种、新生儿访 视、计划生育指导与管理。 ▪ (6)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参与精神 病人管理与康复指导。 ▪ (7)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 控制,访视。 ▪ (8)完成团队长交办的其他任务
19
团队层面
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
(6)每季度至少在1个功能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7)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社区健康诊断,定期对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进行维护,实施人群分类管理。
宣传沟通 (8)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做好宣传工作,与居民建立起稳定的沟 通机制,实现宣传全覆盖。
签约服务 (9)以团队为单位,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为签 约居民提供可及、连续、综合、规范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并做好工作 记录。
社区一 社区二
社区三
▪ 分片负责、网格管理、 团队协作、健康服务
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基本配置及工作制度
▪ 一、基本配置 ▪ 1.配置要素:人员、设备 ▪ 2.人员标准:团队长(家庭医生)、家庭
医生、公共卫生医生、社区护士、其他人 员 ▪ 二、岗位职责:角色扮演 ▪ 三、工作制度 ▪ 四、服务方式
▪ (1)心理咨询师、康复人员、健 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配合家庭 医生和公卫医生开展社区心理咨询 与指导、残疾人康复及人群健康管 理等工作。
▪ (2)返聘专家、对口支援专家负 责人员培训、带教、技术指导以及 提供其他必要支持。
▪ (3)非医疗技术专业人员,包括 居(村)委会工作人员、家庭保健 员、志愿者等,在团队长统一安排 下,主要负责居民沟通联络工作, 协助团队其他成员提供健康教育、 社区宣传、信息收集等相关服务。
接受监督 (3)在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向社 区居民公示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的姓名、服务项目、联系方式等,接受 监督。
五个统一 (4)实行五个统一:文明用语统一、着装胸卡统一、服务流程统一 、服务要求统一、出诊装备统一。
加强联系 (5)每年至少与街(乡)政府或居(村)委会召开联络会1次。
履约方式: 门诊、下乡、上门
27
二、人员培训
▪ 1.培训方式 ▪ 2.培训内容 ▪ 3.培训次数 ▪ 4.培训考核
有为才有位
28
培训方式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 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 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全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 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 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
31
培训方式 上级医疗机构培训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业务的需求,可派医务人员到 省、市专科医院进行专科培训,以半年至一年为限 ;充分利用医联体内的对口帮扶制度,上级医院形 成对家庭医生团队的培训制度,通过带教培养、教 学查房等方式注重对家庭医生的技能培训,并将开 展培训的情况纳入对医疗机构的考核。
32
10
社区护士
①取得执业资格证 书。 ②取得社区护士岗 位培训合格证书。
得力助手
▪ 1)掌握居民基本健康状况。 ▪ (2)负责签约,建立并主动使用健康档案
,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负责高危人群筛 查和评估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向 医生反馈签约患者信息以及时调整计划。 ▪ (3)处理居民预约就诊、资料整理的相 关适宜,督促诊疗计划执行。 ▪ (4)指导病人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的使用 。 ▪ (5)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为居民提供 预防保健、护理、咨询、慢性病随访服务 。 ▪ (6)协助家庭(临床)医生为有需要的 居民开展上门服务、家庭病床照护服务。 ▪ (7)完成团队长交办的其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