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鞫谳分司制是( )特有的司法审判制度。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解析:解析:宋朝的“鞫谳分司制”,是指审理和判决分立的制度。
该制度有利于纠正冤假错案,因此属于宋朝审判制度进步性的表现。
3.标志着唐朝法律基本定型化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武德律》B.《贞观律》√C.《唐律疏议》D.《大中刑统》解析:解析:《贞观律》的制颁标志着唐朝法律的定型化,《永徽律疏》就是以《贞观律》为蓝本编纂而成的。
4.《唐律疏议》一共( )。
(分数:2.00)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解析:解析:《唐律疏议》一共12篇,502条。
5.宋朝把敕令、格、式分门别类统编在一起的法律形式称为( )。
(分数:2.00)A.条法事类√B.断例指挥C.刑律统类D.集解附例解析:解析:宋朝把敕令、格、式分门别类统编在一起的法律形式称为条法事类。
断例指挥属于司法机关的判例;刑律统类是宋朝的基本法典。
集解附例出现于明朝,如《大明律集解附例》。
6.唐朝为了推动均田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施行,特实行( )的赋役制度。
(分数:2.00)A.一条鞭法B.两税法C.租庸调法√D.市舶税法解析:解析:唐朝为了推行均田制,特实行租庸调法,租庸调法是均田制得以颁行的主要原因。
7.科举制度源于( )。
(分数:2.00)A.汉朝B.曹魏C.隋朝√D.唐朝解析:解析: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度。
8.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分数:2.00)A.德主刑辅B.明德慎罚C.德本刑用√D.尚德缓刑解析:解析:A项为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B项为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D项为清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9.刺配刑是作为( )宽贷刑出现的刑种。
(分数:2.00)A.死刑√B.流刑C.充军刑D.发遣刑解析:解析:宋太祖为了标榜慎刑,创立刺配刑,作为死刑的宽待刑,后被滥用。
10.唐朝把杀现授业师的犯罪称为( )。
(分数:2.00)A.内乱B.不睦C.不敬D.不义√解析:解析:不义,即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等犯罪。
11.唐朝受理行政案件的司法机关是( )。
(分数:2.00)A.大理寺B.吏部C.刑部D.御史台√解析:解析:御史台是唐朝的中央司法监察机关,同时受理全国的行政案件。
12.唐朝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 )。
(分数:2.00)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大理院解析:解析:唐朝的“三法司”是指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
大理寺主审判;刑部主刑事案件的复核;御史台主监察。
故选A项。
大理院是清末和北洋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
13.唐律规定,如果“嫁娶违律”,则( )。
(分数:2.00)A.独坐主婚√B.独坐结婚C.结婚、主婚皆坐D.结婚、主婚不坐解析:解析:唐律规定,“诸嫁娶违律,独坐主婚”,即对于嫁娶违反法律的,只处罚主婚者。
故选A项。
14.元丰变法前,宋朝为了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在皇宫中设立( )。
(分数:2.00)A.中书门下B.枢密院C.审刑院√D.制勘院解析:解析:宋太宗为了加强对三法司的控制,特在皇宫中设立审刑院,以宦官充当最高长官。
审刑院的设立,使大理寺降为慎刑机关。
宋神宗元丰变法,撤销审刑院,恢复了三法司的职权。
可见,选C项。
中书门下是宋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是宋朝皇帝的军事御用机构;制勘院是宋朝处理皇帝交办案件的临时性司法机构。
15.唐朝重视以法律调整社会上出现的借贷之债,其中不计利息的借贷称为( )。
(分数:2.00)A.出举B.举取C.负债√D.息债解析:解析:唐朝将不计利息的借贷称为负债;计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举取;不计利息的借贷所形成的债务称为息债。
16.《唐六典》中规定的“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亲属仇嫌者,皆更听之”反映的是( )制度。
(分数:2.00)A.回避√B.别推C.别移D.复奏解析:解析:唐律规定,凡是审判官与被审问者有仇嫌关系的,须回避。
17.《唐律疏议》中,把“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致人于死者”称为( )。
(分数:2.00)A.戏杀B.误杀C.过失杀√D.斗杀解析:解析:唐朝有“六杀”的规定,其中把“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致人于死者”称为“过失杀”。
18.宋神宗时期,为了加强对盗贼的惩处,特颁布( ),以加强“贼盗”犯罪的处刑。
(分数:2.00)A.《窝藏重法》B.《重法》C.《贼盗律》D.《盗贼重法》√解析:解析:《窝藏重法》为宋仁宗时期制定;《重法》为宋英宗时期制定;《贼盗律》属于《宋刑统》的篇目之一。
19.唐朝法律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 )”。
(分数:2.00)A.坐夫B.坐妻C.不坐√D.父母坐解析:解析:唐朝离婚情形包括“义绝”与“和离”,对于“和离”,类似于协议离婚,双方均不坐。
20.唐朝的“八议”制度规定在( )。
(分数:2.00)A.职制律B.杂律C.名例律√D.断狱律解析:解析:“八议”属于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当然应当规定于名例律中。
21.唐朝有关“断罪具引律令格式”的规定属于( )的内容。
(分数:2.00)A.名例律B.断狱律√C.职制律D.斗讼律解析:解析:“断罪具引律令格式”属于司法审判方面的要求,故规定在断狱律中。
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22.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3.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特有的立法形式有( )。
(分数:2.00)A.格B.编敕√C.条法事类√D.批状指挥√解析:解析:宋朝除了沿用唐朝的律、令、格、式外,还包括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
其中,编例又称为断例、断例指挥、批状指挥。
24.唐朝的流刑包括( )。
(分数:2.00)A.三流√B.加役流√C.反逆缘坐流√D.赦死从流解析:解析:唐朝除了三等流刑之外,还有加役流、会赦犹流、反逆缘坐流等。
但三等流刑属于五刑刑等,而加役流、会赦犹流、反逆缘坐流等不属于正式的流刑刑等。
25.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
(分数:2.00)A.类推√B.自首√C.累犯加重√D.同居相为隐√解析:解析:唐朝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区分公罪与私罪、共同犯罪与合并论罪、自首原则、类推原则、刑事责任年龄和老幼废疾者减刑原则、更犯和累犯加重原则、数罪并罚和合并论罪原则、特权原则、化外人的处罚原则、“同居相为隐”的原则等。
26.唐朝任用官员的标准有( )。
(分数:2.00)A.书√B.贤C.德D.言√解析:解析:唐朝任用官员的标准有身、言、书、判。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朝六部的有( )。
(分数:2.00)A.刑部√B.法部C.吏部√D.户部√解析:解析:唐朝的六部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8.下列选项中,属于《唐律疏议》篇目名称的有( )。
(分数:2.00)A.户律B.户婚律√C.兴律D.擅兴律√解析:解析:唐律12篇为:《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注意:不要记忆成户律、婚户律)、《厩库律》(注意:不要记忆成厩律、厩苑律)、《擅兴律》(注意:不要记忆成兴律)、《贼盗律》(注意:不要记忆成贼律、贼法、盗贼重法)、《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注意:不要记忆成杂法)、《捕亡律》(注意:不要记忆成捕律、捕法)、《断狱律》。
29.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臀杖的刑种有( )。
(分数:2.00)A.笞刑√B.杖刑√C.徒刑D.流刑解析:解析:宋朝的折杖法中,笞、杖刑以臀杖折,徒、流刑以脊杖折。
30.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朝“杂律”规定的内容有( )。
(分数:2.00)A.赋役B.买卖√C.强奸√D.放火√解析:解析:A项属于户婚律的内容。
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1.简答题第64-66小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2.简述唐律十二篇的主要内容。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律疏议》一共12篇502条。
12篇按照顺序及其内容来看,分别为: (1)《名例律》,规定唐律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相当于近现代刑法典的总则篇,在12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卫禁律》,关于警卫皇帝宫庙、陵墓以及保卫城关要塞和边防的法律。
(3)《职制律》,关于官吏职守、惩贪治赃和交通驿传的法律。
(4)《户婚律》,关于户籍、赋税征收、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
(5)《厩库律》,关于牲畜管理、仓库管理、官物出纳方面的法律。
(6)《擅兴律》,关于军队征调、指挥、行军出征、军需供给和兴造工程等方面的法律。
(7)《贼盗律》,关于严惩十恶以及恶性杀人、害人的法律,是分则中很重要的内容。
(8)《斗讼律》,关于惩治斗殴以及诉讼方面的法律。
(9)《诈伪律》,关于惩治欺诈和伪造方面的法律。
(10)《杂律》,关于不便列入分则内容的其他法律,如和奸、强奸罪等。
(11)《捕亡律》,关于追捕逃亡方面的法律。
(12)《断狱律》,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方面的法律。
)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12.00)33.分析题第67-69小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4.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