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尼膜同说明书

尼膜同说明书

尼莫地平片(尼膜同)
【成份】¥51.50 30mg*20片/盒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 尼莫地平1-甲基乙基-2-甲氧乙基,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酯
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21H26N2O7 分子量:418.45
【性状】黄色薄膜衣片。

【药理毒理】
1.药理:尼莫地平通过对与钙通道有关的神经元受体和脑血管受体的作用,保护神经元的功能,改善脑供血,增加脑的缺血耐受力。

另外的研究表明这种作用不会引起盗血现象。

临床总体印象评分、个体功能障碍、行为观察以及心理学测试都证实,尼莫地平对其它类型症状也有良好的作用。

对急性脑血流障碍患者的研究表明,尼莫地平能扩张脑血管和改善脑供血,且对大脑既往损伤区灌流不足部位灌注量的增加通常高于正常区域。

尼莫地平能明显地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死亡率。

2.毒理(1) 急性毒性研究(2) 慢性毒性研究:口服给予狗尼莫地平片,每日最高剂量达到6.25mg/kg,观察1年,剂量为每日2.5mg/kg时具有较好耐受性;每日剂量为6.25mg/kg 时,产生轻微的心肌血流紊乱导致的心电图可逆改变,未见心脏及其它器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大鼠给药最高剂量达到每日90mg/kg,观察2年,具有较好耐受性。

(3) 生殖毒性研究:每日给药30mg/kg对雄性、雌性大鼠的生育能力及其后代均无损害。

每日给药10mg/kg对怀孕的大鼠的胚胎发育无影响。

每日给药30mg/kg,能抑制生长发育,导致胎鼠体重减少。

每日给药100mg/kg,死胎数增加,但未见致畸作用。

家兔胚胎毒性实验中,每日给药10mg/kg,未见致畸或胚胎毒性作用。

(4) 致癌毒性研究:大鼠每日给药90mg/kg,观察2年,未见潜在的致癌毒性;类似实验中,小鼠每日口服给药500mg/kg,未见尼莫地平潜在的致癌毒性。

(5) 致突变研究:广泛的致突变实验未观察到尼莫地平的致突变作用。

【药代动力学】
1.吸收:口服给药几乎全部吸收,服药10-15分钟后能在血浆中检测到活性成份及首过效应代谢产物。

多次给药(每次30毫克,每天三次),老年个体服药0.6-1.6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7.3-43.2ng/ml。

单剂量30毫克和60毫克给药在年轻受试者中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
16±8ng/ml和31±12ng/ml。

在最高剂量90毫克以下,血药浓度峰值和曲线下面积与剂量增加成正比。

2.蛋白结合率及分布:尼莫地平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99%。

动物试验表明能通过胎盘屏障,人体分布与此类似,但未经实验证实。

尼莫地平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乳汁中浓度比在母体血浆中高,药物原型在人乳汁中浓度与母体血浆中相同。

口服或静脉给药在脑脊液中能检测到的浓度为血浆中浓度的0.5%,与在血浆中游离浓度大致相同。

3.代谢、消除和排泄:尼莫地平代谢消除,主要通过双氢吡啶环脱氢和氧合代谢进行。

血浆中的代谢产物的残留作用对治疗几乎无影响。

肝脏中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不明确。

人体中代谢产物50%从肾脏排泄,30%从胆汁排泄。

消除动力学为线性,尼莫地平半衰期为1.1-1.7小时,终末半衰期5-10小时对说明书中建立的给药间隔无参考意义。

在静脉给药0.015mg/kg1小时后(24例老年志愿者),口服尼莫地平片30毫克,平均血药浓度上升。

4.生物利用度
由于首过效应,尼莫地平片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15%。

【适应症】 1.作为尼莫地平注射液预先使用后的继续治疗,可预防和治疗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

2.治疗老年性脑功能障碍,例如: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和注意力障碍和情绪波动。

注意:尼莫地平片治疗前,应确定这些症状不是由需要特殊治疗的潜在疾病引起的。

【用法用量】 1.预防和治疗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

除非特殊处方,推荐下面的剂量指南:
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5-14天,继以尼莫地平片,一次60mg(一次2片),一日6次,建议服用7天。

一般来说,片剂应用少量水送服,与饭时无关。

连续服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

对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必要减量或中断治疗。

严重的肝功能不良,尤其是肝硬化,由于首过效应的降低和代谢清除率的下降,导致尼莫地平生物利用度的升高,疗效和副作用尤其是血压下降就会更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血压情况适当减量,如有必要,也应考虑中断治疗。

2.治疗老年性脑功能障碍。

除非特殊处方,推荐剂量为一次30mg(一次1片),一日3次。

一般来说,片剂应用少量液体吞服,与饭时无关。

口服尼莫地平片几个月之后,必须重新评价是否仍存在治疗的适应症。

【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所观察到的尼莫地平片的副作用如下所示:
1.胃肠道系统: 恶心,胃肠道不适,个别患者有肠梗阻(肠麻痹所致肠排空障碍)。

2.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虚弱;一些患者可能有中枢兴奋症状,如失眠,多动,兴奋,攻击性和多汗。

偶见运动过度和抑郁。

3.心血管系统:血压下降,尤其对于有基础血压增高的患者更是如此;潮红、多汗、暖热感、四肢水肿、心动过缓,偶见心动过速。

4.血液系统: 极个别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

【禁忌】长期使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会显著降低口服尼莫地平的生物利用度, 所以不推荐口服尼莫地平和这些抗癫痫药同时使用。

若用于治疗老年性脑功能障碍,对于肝功能严重不良(如肝硬化)的患者,禁用尼莫地平。

【注意事项】 1.特殊注意事项:低血压患者(收缩压小于100mmHg)慎用。

2.用于治疗老年性脑功能障碍时的特殊注意事项: 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病人,如伴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0毫升/分钟)、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确需使用尼莫地平片治疗时必须慎重考虑并定期随访检查。

3.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的特殊注意事项: 广泛脑水肿(脑组织的水含量增加)或者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时,必须慎用尼莫地平片。

4.操作(驾驶)员注意事项:理论上讲,可能出现的头晕会影响操作(驾驶)和使用机械的能力。

5.严禁使用超过有效期的尼莫地平片。

6.请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根据适应症,尼莫地平片不适用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药物相互作用】
1. 精神镇静剂或抗抑郁药合并应用抗抑郁药氟西汀可使尼莫地平的稳态血浆浓度提高50%。

氟西汀明显减少,而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不受影响。

去甲替林与尼莫地平同时给药,将使尼莫地平稍有增加而去甲替林的血浆浓度不受影响.长期定量服用尼莫地平与氟哌叮醇,并不出现相互作用。

2. 叠氮胸苷(齐多夫定) 在猴身上同时应用抗-HIV的药物叠氮胸苷输液和尼莫地平注射液可导致叠氮胸苷的AUC显著升高,相反的是, 其分布容积与清除率明显减低。

3. 尼莫地平通过位于肠粘膜和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3A4系统代谢,所以抑制或激活酶系统的药物可改变尼莫地平的首过效应或清除。

4. 对于正在使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本品可增强配伍药物的疗效。

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与本品同时使用时,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故二者不能合用。

5. 西咪替丁或抗癫痫药与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或抗惊厥药丙戊酸同时使用,会导致血浆中的尼莫地平浓度增加(与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可能的相互作用参看禁忌症)。

6. 根据其他钙离子拮抗剂的用药经验,利福平可通过酶诱导作用加速尼莫地平的代谢,故与利福平联合应用会降低本品的疗效。

7. 西柚汁可以抑制双氢吡啶的氧化代谢。

所以同时摄入西柚汁和尼莫地平可以导致血药浓度增加,所以不推荐同时服用。

【药物过量】
(症状、急救措施、解毒剂)
1. 中毒症状: 急性过量中毒的症状表现为明显的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

2. 中毒的治疗: 一旦发现尼莫地平片急性过量,必须立即停药。

根据症状作出判断,活性碳吸附剂洗胃可作为一种抢救手段。

如果有明显的血压下降,可静脉给予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因无特效的解毒剂,对其他副作用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对症处理。

【规格】30毫克/片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20片/盒,铝塑水泡眼
【有效期】二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