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三大基本观点尚洪汉
• 变式1:如图所示,将质量均为m厚度不计的两物块A、 变式1 如图所示, 用轻质弹簧相连接, 高处, B用轻质弹簧相连接,只用手托着B物块于H高处,A在 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将弹簧锁定. 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将弹簧锁定.现由静止 物块着地时解除弹簧锁定, 释放A、B ,B物块着地时解除弹簧锁定,且B物块的速 度立即变为0 度立即变为0,在随后的过程中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A 物块运动的速度为υ0,且B物块恰能离开地面但不继 续上升. 续上升.已知弹簧具有相同形变量时弹性势能也相 .(1 物块着地后, 向上运动过程中合外力为0 同.(1)B物块着地后,A向上运动过程中合外力为0 ;(2 时的速度υ1;(2)B物块着地到B物块恰能离开地面 但不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物块运动的位移Δ 但不继续上升的过程中,A物块运动的位移Δx; (3)第二次用手拿着A、B两物块,使得 第二次用手拿着A 两物块, 弹簧竖直并处于原长状态,此时物块B 弹簧竖直并处于原长状态,此时物块B离 地面的距离也为H 地面的距离也为H,然后由静止同时释放 A、B,B物块着地后速度同样立即变为 求第二次释放A 刚要离地时A 0.求第二次释放A、B后,B刚要离地时A 的速度υ 的速度υ2.
• 随堂练习1:(2004年·广东)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 随堂练习1 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 簧处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 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1时,与 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在一起运动,但 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出发点P并停止.滑块A 和B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µ,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 形变量为L2,求A从P出发时的初速度v0.
二、力学综合题 的解题方法: 的解题方法: 找状态 明过程 选规律 列方程 求 解
谢谢!
领悟: 领悟:
• (1)当运动过程中不涉及细节问题或加速 度时,可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 度时,可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 • (2)涉及碰撞等过程用动量观点,涉及位 涉及碰撞等过程用动量观点, 移过程宜用能量的观点。 移过程宜用能量的观点。 • (3)解题的过程就是类似于机器的“拆卸” 解题的过程就是类似于机器的“拆卸” 的过程。 的过程。
题型一: 题型一:碰撞问题
• 例1:(2009年广东物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 2009年广东物理 如图所示, 年广东物理) 止放置着物块B 相距l=1.0m 物块A 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l=1.0m。物块A以速度 v0=10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 =10m/s沿水平方向与 正碰。碰撞后A 沿水平方向与B 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 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 的速度v=2.0m/s。已知A 的质量均为m 的速度v=2.0m/s。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 量为A质量的K 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µ=0.45。 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µ=0.45。 设碰撞时间很短, (设碰撞时间很短,取10m/s2) • (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的速度; • (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 根据AB与 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 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的可能运动方向
• 随堂练习:如图所示,n个相同的木块(可视为质 随堂练习:如图所示, 个相同的木块 个相同的木块( ),每块的质量都是 每块的质量都是m, 点),每块的质量都是 ,从右向左沿同一直线 排列在水平桌面上,相邻木块间的距离均为l, 排列在水平桌面上,相邻木块间的距离均为 ,第 n个木块到桌边的距离也是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 个木块到桌边的距离也是l, 个木块到桌边的距离也是 摩擦因数为µ.开始时,第1个木块以初速度 0向 摩擦因数为 .开始时, 个木块以初速度v 个木块以初速度 左滑行,其余所有木块都静止,在每次碰撞后, 左滑行,其余所有木块都静止,在每次碰撞后, 发生碰撞的木块都粘在一起运动.最后第n个木块 发生碰撞的木块都粘在一起运动.最后第 个木块 刚好滑到桌边而没有掉下. 刚好滑到桌边而没有掉下. • (1)求在整个过程中因碰撞而损失的总动能. )求在整个过程中因碰撞而损失的总动能. • (2)求第 次(i≤n-1)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与碰 )求第i次 - ) 撞前动能之比. 撞前动能之比.
• 变式2:在原子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 变式2 在原子物理中, 途经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途经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 和下面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用轻质弹簧相连, 和下面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 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 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 垂直轨道的固定档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垂直轨道的固定档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 v0射向B球,如图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 射向B 如图所示, 整体D 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 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 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 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 档板P发生碰撞,碰后A 静止不动, 档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 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 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 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 ),已知 三球的质量均为m 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 (2)求在A球离开档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 求在A球离开档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 大弹性势能。 大弹性势能。
力学三个基本观点 的应用
河北定州中学 高三物理: 高三物理:尚洪汉
解答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 力的观点 2、动量观点 动量观点 3、能量观点 能量观点
动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 动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
(1)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力的瞬时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时,一般用力的观点解题。 (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 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问题)和动能定理(涉及位移问题) 去解决问题。 (3)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 般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去解决问题。 注意! 注意! 在解力学综合题时,应优先考虑从能量和动
题型二: 题型二:弹簧类问题
• 例2:如图所示,物体B的物体C用劲度系数 如图所示,物体B的物体C 的轻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于水平地面上。 为k的轻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于水平地面上。 将一个物体A从物体B的正上方距离B 将一个物体A从物体B的正上方距离B的高度 处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B碰撞, 为H0。处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B碰撞, 碰撞后A 粘合在一起并立刻向下运动, 碰撞后A与B粘合在一起并立刻向下运动,在 以后的运动中A 不再分离。已知物体A 以后的运动中A、B不再分离。已知物体A、B、 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各物 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体自身的高度及空气阻力。 体自身的高度及空气阻力。 • (1)求A与B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 (2)A和B一起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C 一起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C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 (3)开始时,物体A从距B多大的高度自由 开始时,物体A从距B 落下时,在以后的运动中才能使物体C 落下时,在以后的运动中才能使物体C恰好离 开地面? 开地面?
找状态 明过程 选规律 列方程 求 解
确定研究对象、进行两个 确定研究对象、 分析(受力、运动) 分析(受力、运动) 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构 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建物理模型 三个基本观点,优先考虑 三个基字母式
统一单位、结果说明 统一单位、
•实战演练
• 变式1:倾角为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下端与一足够 变式1 倾角为30 长光滑水平面相接,连接处用一光滑小圆弧过渡, 长光滑水平面相接,连接处用一光滑小圆弧过渡, 斜面上距水平面高度分别为h =5m和 =0.2m的两 斜面上距水平面高度分别为h1=5m和h2=0.2m的两 点上,各固定一小' 点上,各固定一小'球A和B。某时刻由静止开始释 经过一段时间t 同样由静止开始释放B 放A球,经过一段时间t后,同样由静止开始释放B 球。g取10m/s2,则: • (1)为了保证A、B两球不会在斜面上相碰,t最长不 (1)为了保证 为了保证A 两球不会在斜面上相碰, 能超过多少? 能超过多少? • (2)在满足(1)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两球在水平面上的 (2)在满足 的情况下 在满足(1)的情况下, 碰撞次数不少于两次,两球的质量m 碰撞次数不少于两次,两球的质量mA和mB应满足 什么条件?(假设两球的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 假设两球的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 什么条件?(假设两球的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
课堂小结
一、三个基本观点选用 的一般原则: 的一般原则:
1.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时: .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时 宜选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 宜选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其中涉 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 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而 涉及位移的应选用动能定理。 涉及位移的应选用动能定理。 2.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 3.若涉及系统内物体的相对位移(路程) .若涉及系统内物体的相对位移(路程) 并涉及摩擦力的, 并涉及摩擦力的,要考虑应用能的转 化和守恒定律。 化和守恒定律。
A B
5m
0.2m 300
• 变式2:(2006年·重庆理综)如图,半径为R的光滑 变式2 2006年 重庆理综)如图,半径为R 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小球A 质量分别为m 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小球A、B质量分别为m、 βm( 为待定系数). βm(β为待定系数).A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 ).A 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 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 碰撞后A 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R/4, 碰撞后A、B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R/4,碰撞中无 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 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1)待定系 ;(2 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 数β;(2)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B各自的速 度和B球对轨道的压力;( ;(3 小球A 度和B球对轨道的压力;(3)小球A、B在轨道最低 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并讨论小球A 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并讨论小球A、 B在轨道最低处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 在轨道最低处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