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疹性疾病李占周整理
病毒感染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上皮细胞,局部增殖 ↓
初次病毒血症( 2~3d) ↓
局部和远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增殖( 3~5d) ↓
第二次病毒血症( 5~7d) ↓
靶器官(皮肤、肺)繁殖 →各种症状( 7~14d) (病毒细胞毒、特异性 Tc 作用、IC损伤血管内皮 )
↓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病毒血症消退,脏器内病毒消除( 15~17d)
出疹性疾病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
禹州市人民医院儿童分院 李占周整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病原特点、致病机制;
熟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原学诊断;
掌握临床特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处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麻疹
麻 疹(Measles)
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 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 床特征:发热、流涕、结膜 炎、咳嗽、麻疹黏膜斑、全 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 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
PPD假阴性
病原学 (etiology)
measles virus——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单股负链RNA 6种结构蛋白: M、F、H、N、P和L蛋白。 H:与细胞受体结合,具血凝功能 F:与病毒细胞融合和溶血特性有关 M:参与病毒释出 15个基因型;一个血清型 体外抵抗力弱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机体免疫反应(一)
特异性IgM:发热后2~3d → 30~特异性IgG:同时或稍晚出现,长期维持 SIgA:呼吸道粘膜可分泌 细胞免疫 :CD8+杀伤性T细胞
CD4+T细胞→细胞因子 Th1→Th2反应 病后获终身免疫
机体免疫反应(二)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下、NK细胞活性↓ 出疹开始,持续6~7周 免疫抑制机制: IL-12表达下降→Th1反应↓、Th2反应↑ 后果:结核病恶化
传染源: 患者(眼鼻咽分泌物、血、尿) 出疹前 5天-出疹后 5天 并发肺炎:出疹后 10天
传播途径: 飞沫 间接:日用品、玩具
易感者和流行特征: ≤9y多见(≥90%) 普种疫苗后发病率和病死率↓↓; 流行周期性消失 发病年龄两端上升 (<8m; >15y);
致病机制
(pathogen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