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共3篇)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共3篇)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共3篇)第一篇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方法包括了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

在实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要除去偶然因素的影响,才能让分析的结果充分反映出医院的真实经营状况。

(一)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就是将医院财务报表以及与它相关的各种会计信息总结出的实际数据与标准数据实行比较分析,但是实际数据与标准数据往往存有着差异,这就需要对差异实行分析和总结。

医院财务的分析比较标准有很多,包括历史标准、规划标准等。

(二)图表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就是将医院财务收入情况应用图表的方式将相关数据表示出来,通过图表的方式能够直观的表现出医院财务的变化情况并且将各阶段的数据形成对比。

(三)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现如今医院财务分析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反映在很多因素同时影响某项指标数据的条件下,某个因素变动对该指标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对于影响的水准实行比较分析。

它的特点是利用指标作为基础,替换对指标变化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每次仅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不改变,根据不同因素变化时指标所产生的变化来分析被替换因素对财务的影响水准。

二、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医院的财务评价指标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医院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当前医院应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经济效益指标医院职工为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依靠职工业务收入来体现。

医院职工业务收入=业务收入/职工数量,通过该指标能够体现出职工为医院带来的价值,有利于医院增强管理,提升医院的效益。

经费自给率体现了医院是否能维持收支平衡的一个水平。

经费自给率=业务收入/业务支出,如果得到的比率小于1,说明医院的业务支出必须通过政府的协助才能维持,如果比率大于1,则证明医院的收支能满足自给自足。

资产收益率是反映医院对于已有资产的利用情况,通过该项指标分析有利于协助医院提升成本核算。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项指标,医院的经济效益指标还包括了预算执行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等。

(二)资产运营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十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该指标反映医院运营水平。

周转次数越多,表明运营水平越强;反之,说明医院的运营水平较差。

应收账款周转夭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x365/医疗收入,周转夭数反映医院应收账款流动速度,周转夭数的长短直接影响医院在院病人、门诊病人、投资收益等流动资金利用率的高低。

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存货周转率反映医院向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当前,很多综合医院在保障医疗运行正常情况下采用零库存方法管理存货,合理预测现金流,进而增强医院短期偿债水平及盈利水平。

(三)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业务收支结余率反映医院除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能够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医疗支出的节约水准以及医院管理水平。

资产负债率表示了借债在医院总资产中所占的比率。

资产负债率越低证明医院通过负债获得的资产越少。

但是从经营的角度分析,如果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太低,则证明医院对于外部资金的使用水平差;如果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太高,则证明医院的资金运转水平差,偿债的风险高。

所以,负债比率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中,才能让医院的财务健康稳健的发展。

变现水平比率指标主要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的水平,包含了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种。

流动比率表示在流动负债中有多少资金能够兑换现金用于偿还债务。

该比率越高对医院债权人的保障越高。

速动比率体现了医院的资产能够迅速偿还负债的水平。

三、结束语对于现代医院的财务分析存有的问题和不足,医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医院当前的经营管理状况建立适合本医院发展的财务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使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实行合理分析,总结不同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情况,对医院未来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以确保医院的稳健发展。

第二篇一、医院财务分析中存有的问题1.对现金流重视不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现金流量是其中重要的分析指标之一。

现金流量反映着医院获得的现金水平的指标,现金流直接影响医院的经营活动,决定着医院的生产和进一步发展。

医院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入和医疗市场竞争的增加,科学的管理需要对现金流也实行规范的衡量。

对现金流的分析,能够获得医院资金周转水平、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等,为资金的调入调出提供决策依据。

但当前的医院财务分析缺乏对现金流量应有的注重,很多医院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做出错误扩张的决定,从而造成严重财务危机。

2.分析不够科学,缺乏可比性一方面,医院在实行财务分析时,仅仅套用公式和简单罗列,没有对数据实行必要的分析。

因为习惯于旧制度的要求,没有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指标,使分析结果不科学,信息效用降低,从而给医院管理和决策造成困难。

另一方面,因为财务分析指标不健全,使得分析不能全面反映医院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无法与其他医院实行横向对比分析,医院无法确实了解自身在行业中的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的运营管理效率等。

3.缺少对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分析财务分析所提供的仅仅从财务数据和报表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只注重对医院过去财务数据的分析,因而得出的结果也是对医院过去和现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的评价。

而非财务信息能够从非财务的方面反映经营的状况,能够说非财务信息同财务信息一样,对医院的未来发展具有同样的预期作用,甚至比财务信息更贴近医院的经营管理。

如果将非财务信息纳入医院财务分析体系,两者相互的结合,将会使分析更加的全面,即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4.不能满足整体的分析需要对于财务分析,我国的医院主要是事后原因和静态的分析,而没有做到事先预算、事中监控和管理的水准,不能动态的满足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发展,医院需要在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方面全方位的考虑,从整体层面实行管理,而当前的财务分析并不能满足信息要求,从而限制了医院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决策失误率。

二、完善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1.现金流量指标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将现金流量表列入对外财务报表之一,和企业会计一样,其反映着一定期间医院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现金流量的情况关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现金流量指标的设置能够包括以下内容:业务收支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收支结余,反映医院收支结余中现金的支持比例,说明医院的现金保障水准。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最有力的偿债资产是现金,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反映医院对1元流动负债所增加的现金保障。

现金债务总额比=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负债合计,反映医院对1元负债所增加的现金保障。

资产现金回收率=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产总计,反映医院产生现金的水平,该指标应注意分析变卖固定资产的情况,否则可能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2.新财务制度中参考指标的完善在新施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的附件2列示了19项参考指标,包括预算管理、结余和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资产运营、收支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六个大的方面。

与原来单纯的人均业务量指标相比,列示的指标更加系统和专业化,但是这些指标并不够全面,主要能够从以下实行完善。

(1)预算管理类指标。

管理费用执行率=本期实际管理费用/本期预算管理费用,反映医院在管理过程中控制管理成本的水平,如管理部门日常费用,科研、培训活动费用等。

(2)结余和风险管理类指标。

经费自给率=医疗收入/医疗成本,反映医院平衡收支的水平,当指标大于1时,说明医院能够满足经费自给并有结余,如果是小于1则说明医院需要政府实行补助。

资产结余率=本期结余/资产总计,反映医院利用现有资产获取结余资产的水平,每1元的资产所带来的本期结余。

(3)成本管理类指标。

人均医疗收入=医疗收入/医院职工人数,反映一个会计期间内医院职工人均实现医疗收入,体现职工创造价值的情况。

人均医疗成本=医院成本/医院职工人数,反映一个会计期间内医院职工人均支出,体现控制成本支出的情况。

人均医疗收入成本率=人均医疗成本/人均医疗收入=医疗成本/医疗收入,反映医院每1元收入所耗费的医疗成本。

(4)资产运营类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医疗收入/流动资产,反映医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次数越多,医院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水平越强。

(5)发展水平类指标。

结余增长率=(本年度结余-上年度结余)/上年度结余,反映医院本年度的结余增长情况,与收入相比是否相对应。

收入增长率=(本年度收入-上年度收入)/上年度收入,反映医院的收入增长情况,与结余增长率一起分析。

医疗收入增长率=(本年度医疗收入-上年度医疗收入)/上年度医疗收入,反映医院单纯的医疗收入增长情况,这是剔除了政府补助和其他收入的分析指标,是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3.非财务指标医院的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医院管理的诸多因素,如病人满意度、医疗质量,技术创新、社会舆论以及政府的支持水准等,都将极大地影响医院未来的发展情况。

仅仅从纯粹的财务分析角度实行分析,无法对这些关键因素实行评价。

对医院来说,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分析都必不可少,两者相互结合,能够互补不足,全面反映医院的整体情况。

对于非财务指标,主要能够考虑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服务量、医疗服务效率、医疗病人评价、医疗技术创新等方面。

(1)医疗质量。

良好的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有力保证,其不但会增加医院的收益,还能够在规模上达到经济规模效果,降低医院成本。

相反,则可能会增加医疗负担,还可能经常陷入法律官司当中,承担巨额的赔偿费用。

医疗质量指标能够通过好转率、治愈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床日数等实行衡量。

平均住院床日数=出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病人住院床日数越长,表明医疗业务质量不高,反之,表明医院业务质量较高。

(2)服务量。

医院在一定的规模下,一定期间提供的医疗服务量越多,其社会和经济效益相比就会越好。

能够用来反映服务量的指标主要有门诊人数、急诊人次、出院人数、手术台次等。

(3)服务效率。

医疗服务效率从非财务的角度反映医院利用资源的情况,主要有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人均门诊人次等。

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床日数,反映医院对病床的利用效率。

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反映每张病床的工作效率。

人均门诊人次=门急诊人次/医院职工人数,反映医院职工的劳动生产率。

三、结语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背景下,医院要在持续增加的竞争中取得平稳发展,立于不败之地,需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于自己的财务分析体系。

充分利用财务分析的功能,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全面的考虑,能够分析医院的优势以及存有的问题。

管理者针对财务分析的结果,增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做出准确决策,才能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保证医院平稳正常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