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管理学--2018年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现代管理学--2018年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现代管理学一、概念1、法律监督。

P235是国家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主要内容有: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国家工作人员发生职务上的犯罪及利用职权违法行为的监督,对普通公民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监督,对各种管理机构和管理活动的合法性监督等。

承担此任务的主要是立法、司法、执法机构等。

2、风险型决策。

P169任何决策都会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些环境和条件是决策者主观不能掌控的,就叫自然状态,如果自然条件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对决策结果做出估计,这种决策就叫风险决策。

3、管理。

P005一般来讲,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4、管理的经济方法。

P254。

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5、管理的系统观念。

管理主体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的要素、组织、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6、管理的循环规律。

即任何管理都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几个基本阶段的循环,也就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说的P、D、C、A循环。

这是一种大循环套小循环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7、管理的共有规律。

P11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

8、管理计划。

P188现代管理学讲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

就是预先确定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由谁做的一种程序。

9、管理技巧性规律。

P12有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由于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矛盾,对解决管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我们称之为管理的技巧性规律。

10、管理客体。

P005主要指由管理主体具有的管理权限、管理责任和管理能力所能达到的各种领域或系统。

11、管理派生规律。

P11主要指从共有规律中派生出的规律。

12、管理艺术。

P305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又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13、管理主体。

P22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

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14、广义的管理决策。

P168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15、行政监督。

P231是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自身的行政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16、计划的效率性。

P189计划不仅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还要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的做事。

指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得到的利益,扣除为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的费用和其他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来测定的。

17、经济监督。

P233是指由综合经济管理机关和专门经济监督机关,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所进行的检查、监视、督促及控制的活动。

18、评价。

P237指管理实施过程结束后,根据管理的成效,对管理过程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进行全面的检查、比较、分析、论证和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启迪,以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一种管理活动。

19、确定性决策。

P169,见风险型决策。

如果自然状态是确定的,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决策的结果是确定的,就叫。

20、现代管理技术。

P277从广义上说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能对现代条件下生产经营和其他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手段的综合。

狭义上讲,是指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技术。

21、指导性计划。

P195上级计划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和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制订的经济计划,一般是这个。

22、指令性计划。

P195由上级计划单位按照隶属关系下达,要求执行计划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完成的计划。

具有强制性、权威性、行政性和间接市场性。

二、辨析1、按照管理者的位置和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P24对。

管理者越往高层,所面临的情势越复杂,所要解决的问题越带有综合性和全局性。

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矛盾的特殊方面,所运用的主要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高超的领导艺术。

这种艺术很难用数学方法来描述,简单的条文和书本难以综合归纳。

管理者越往基层,所面临的问题越清晰、具体,采取的解决办法也很具体。

2、按照管理者的职责,可以把管理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中的领导者。

P23对。

一般管理者是在在管理活动中从事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这些具体的业务,把领导的意图变为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

管理者中的领导者是指在管理机构中有一定的职务和权力,肩负一定的责任,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一定的方针路线政策来组织指挥和控制人们所从事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实现既定目标。

参加管理的人员都是管理者,但不都是管理者中的领导者。

3、按照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等。

对。

各类管理者中可以分的非常的具体,由于所管理的对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所运用的方法不同。

4、把直线制和矩阵制有机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

P33错。

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的最大特点。

5、高级管理者需要管理艺术,而一般管理者不需要管理艺术。

错。

不管是高级管理者还是一般管理者,想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必须既有丰富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又有高超的现代管理艺术。

高级管理者在应对非常规管理活动中需要高超的管理艺术,一般管理者也需要管理艺术。

6、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

P7错。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一般属性)和社会属性(特殊属性)。

7、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任何管理都是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都要按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

P7 错。

上述说的是管理的自然属性(一般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毕竟要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都会打上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烙印。

8、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都会打上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烙印。

P7错。

同7。

9、管理决策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不能设计既定的决策程序。

10、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P9对。

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因此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二者的关系是: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发挥。

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根据管理的一般规律,人们可以研究总结出管理的一般原理、一般原则、一般程序和一般方法。

在实践中,只有按照这些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办事,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

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性的因素,而且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有稳定性的因素,而且还有突发性、偶然性因素;不仅有物质性、技术性的“硬”因素,而且还有观念性、文化性的“软”因素。

影响管理的因素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管理的艺术性。

11、激励的关键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内在动力。

P218对。

从管理学角度讲,激励的关键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迸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织确定的目标努力的过程。

比如在实施决策或计划中,管理者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等方式肯定职工成绩。

12、奖励有激励作用,而惩戒没有激励作用。

P220错。

奖励是激励一种有效方式,同样惩戒也是激励的一种方式。

对某种行为的奖与罚,若运用恰当,都可以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

对鼓励先进、消除不良行为都有积极的作用。

13、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P172对。

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于其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

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由决策和行为两部分组成,只有行为的选择,没有具体的行为,构不成管理;况且不准备实施的决策也是毫无意义的。

14、人也是管理客体的组成部分。

P48对。

在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对管理客体进行研究时,必须对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作特殊的研究。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不仅在所处地位和担负的职能上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有明显差别,而且在性质和作用上与作为客体的其他组成部分也有根本的不同。

15、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是直线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

P31错。

这是职能制组织形式的最大特点,直线制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管理的全部职能由单位的各级领导人负责,不另设职能部门。

16、审计监督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

P234错。

审计监督属于经济监督的范畴。

17、实行集中决策、集中经营是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

P35错。

实行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是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

18、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集中据测、集中经营。

错。

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集中据测、分散经营。

19、协调是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的指挥和命令。

P211错。

协调是指协商问题和调节关系,指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而不是指挥和命令。

20、预测是管理的核心。

P168错。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21、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改善环境的观念。

P149对。

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求组织和环境的最大一致性,而这个最大一致性就是以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基础的。

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改善环境的观念,就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不断改善环境,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环境。

22、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适应环境的观念。

P149对。

同21横线部分,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适应环境的观念,就是要根据环境条件,协调内部活动,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生存发展。

23、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重视环境的观念。

P149对。

同21横线部分,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重视环境的观念,就是要高度重视环境,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发展的环境,并同环境监理密切的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环境。

三、简答1、按照监督主体划分,监督有哪些种类?P225答:按照监督的主体划分,监督可分为党的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2、管理的权变观念。

P145答:所谓管理的权变观念,就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生变,采取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