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
a.从根本上说,解决的基础在于国力的强大 b.从军事上说,解决的重点在于强大的海军 c.从长远上说,解决的条件在于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 权和和主导权
五、注意几个问题
1 、防止南海问题“台湾化”
“相似性”
• 同为中国内政
• 根源同为美国问题
2)坚持“经济先行、寸土不失、主导控制、实现利益
最大化”的务实方针
3)在南海显示我的军事存在和对他的军事压力
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
3)在南海显示我的军事存在和对他的军事压力
a.先礼后兵、先警后军 b.小乱是福、大乱是祸 c.不放过任何机遇,处突时才能占的先机 d.可以考虑多样化的维权手段和方式
4)发展国力提升军力,营造利我的海上态势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刺激—四小虎:菲泰马印尼 越南等国家原先几乎没有石油—现在地区中3rd • 4th中东战争-国际石油危机—世界资源瓶颈 • 联合国—战略地位及石油储量—2nd波斯湾
• “文革中国”—无暇顾及个别国的蠢蠢欲动
1982年《海洋法公约》后 引发南海问题争议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海里
二、中美实力对比下的大国博弈
中美近年来的博弈最直接起因是东海和南中国海问题
不涉及中美双边关系,也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
美国的深度卷入:一是美国和其同盟间的关系,二是美 国对中国的误判,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中国实际上并非主动的肇事者,而只是对他国(日本、 越南和菲律宾等)行为的反应。 美国的选择或许是因为被盟友所绑架,或许是因为要利 用盟友来制约中国,或许两者兼有之
3、引起南海争端的原因总结
• 人文历史因素
① 政治因素——地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② 经济因素——发现了巨大的石油资源 ③ 法律因素——联合国第三次海洋会议; 海岛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
美对中的7大战略怀疑:
① 中国削弱美国的联盟体系
② 中国要主导亚洲秩序 ③ 中国要夺取海权的优势 ④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美元威胁论” ⑤ 中国要在网络、极地和深海等领域与美平起平坐 ⑥ 中国要创造新的国际规则 ⑦ 中国价值观也要走向世界
• 联合国-1994年正式生效
美西为结束1898年战争而缔结 的条约,共17条,其中③西班 牙将通称菲律宾群岛的各岛屿让 与美国,在本条约互换批准书后 3个月内美付给西2000万美元。 专属经济区属于国家管辖范围。其他国家 在专属经济区享有三项自由:飞越自由、 水上航行自由、海底铺设电缆管道自由。 但行使这三项自由是有条件的,不能影响 沿海国的国家安全。 按照联合国公约,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 里,这与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规 定是一致的。
洲的“郑和线”
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
海丝线路简介:3条:
2是南太平洋线-从中国沿海港过南海,经印尼往南到澳大
利亚、新西兰抵达南太平洋
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
海丝线路简介:3条:
3是从日本海到白令海峡再抵达北极的北线。
1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都绕不过南海.
二、中美实力对比及战略重心演变
战略重心是国与国之间处理关系的锁钥
c)对非法侵占我领海的行为的制止和打击力度不够
d)国际上宣传主权、主张海洋主权的信心勇气能力不足
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
3 、解决南海问题的战略准备:
1)战略布局谋划考量应从国家安全的全局出发,立足
长远,统筹兼顾,处理好四个关系
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大
国与周边的外交政策、陆权与海权之争
化基础的国际海洋法,美国的全球地位将因此遭到极大的
削弱。”
——《基于》P9
三、南海问题凸显美对华战略
重点: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战略
1. 确认中国重要并全力应 对中国崛起挑战
①“美历史上首位太平洋总统” ②希拉里-美国的太平洋 世纪
2.中美经济主线和战略安全 主线之间找平衡 3.出于实力减弱考虑,强调 “巧实力”
• 继续保持并努力提高自己在全球,包括亚太的霸权
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
1 、中美关系的新特征:
“外溢性”
• 两大国间的双边关系——涉及他国、多国和全球性议
题的多维关系
• 美国的一贯方针——“双边维稳,周边震荡”
• 将继续保持“不太好也不太坏”的相对稳定局面
• 在双边外的问题上会产生摩擦和冲突 Eg.南海问题
2、历史、客观地看待南海问题:
客观上
a)台湾问题的影响和牵制
b)国力和军力的限制和压力
c)内陆纵深稳定和发展的长期威胁存在
d)美国及其域内盟国的长期存在和壮大
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
2、历史、客观地看待南海问题:
主观上
a)中国海洋观念淡薄,海权意识 不强
b)对主权海域的占有、开发、管理和执法不够
① 新中国成立初,中美关系从属于冷战,重心是基于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对抗的敌对关系。
② 20C70A后,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两国因共同反苏走到一起
,重心是应对苏联威胁,但并未摆脱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 ③ 20C90A以来,支撑中美关系的冷战结构和苏联因素消失。美 国重心虽仍在欧洲,但中东和亚太在美国战略全局中地位上升 ④ 2009年以来,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开始逐渐占据外交主导地位, 中美成功避免大国争夺和战略对抗,实现总体合作和秩序稳定
• 遗憾的是未能制止南沙其它岛屿被他国占领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五个坚持”
坚持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
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好分歧
坚持维护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
坚持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
2012年4月,菲律宾前防长、现参议院议长胡安 〃恩里莱表示,“中国武装船只不敢对菲律宾军 舰开火,因为‘世界上另一个与中国实力相当的 超级大国是我们的协议盟国,那就是美国” 。 这句话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为什么?
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
• QQ群名称:15-16-1形策课交流群 • QQ群 号:488685663 • 任课教师:张红涛 2015年9月
总体要求
研究方法 ——由古及今、反思过去、 展望未来(历史、现实、理性、逻辑性) 研究思路——在中美大关系背景下来分析 南海问题 (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表及里) 研究重点——对中美两大国的立场、观点 和政策来展开分析 研究目的——培养大局意识、大国意识、 海洋意识、主权意识
南海问题将与中美关系保持同步性
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
1 、中美关系的新特征:
“不对称性”
• 亚洲周边成双方博弈的舞台
• 中国20余年的周边外交方针——“睦邻富邻安邻”
• 多边平台+共同发展经济+“不结盟”=没有战略支点
• 美:多边经济合作冷漠,盟友关系发展牢固
南海问题被动=中美在东南亚战略失衡
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
太平岛——南沙最大的自然岛屿
• 中华民国1946年曾派“太平舰”到太平岛,将日人所命
名的“长岛”改名“太平岛”,碑石宣示主权 • 菲律宾也对南沙岛屿有所主张,中菲外交为此有过交锋 • 1950年台湾撤走军队,放弃“实际占有”,结果被菲律
宾趁机大做文章,意图把太平岛作为无人岛而据为己有
• 欣慰的是1956年台湾再次派军队驻扎在太平岛上至今
东盟地区论坛(ARF)由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倡议创办,是目前亚太地区最主要 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渠道。 1994 年7月25日,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会议在曼 谷召开,中国作为东盟磋商伙伴国参加。东 盟地区论坛主要目标是,就共同关心的政治 与安全问题举行建设性对话和磋商,以维护 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现有27个成员国。
• 5.11美海军滨海战斗舰沃尔夫斯堡号驶进南威岛, 中国海军护卫舰紧密监视
2、三个现实阶段
• 2014.3.29搭乘渔船的菲军在南海仁爱礁附近,与中
国海警船发生激烈对峙
2、三个现实阶段
针对中国的填海造陆行动,美国南海政策变得 更加激进!! 陆域吹填
① 开始“大秀肌肉”,从口头呼吁、外交施压、 军演威慑等柔性方式——酝酿强硬反制措施 ② 撇开“不选边、不站队”的虚伪中立外衣 ,从 幕后走向前台,直接发难中国。
基辛格认为,中美两国应根据自身逻辑执 行各自政策,出发点未必一致,但需要将 两国关系从危机管理转向定义共同目标, 从战略矛盾的解决转向避免;无论是新型, 还是共生,核心都是避免大国对抗和历史 悲剧,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三、南海问题凸显美对华战略
根本考量:“三关”
1. 与美国“积极重返东南亚”有关
2.与美积极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关 3.与美积极应对中国崛起直接相关 因此: 《基于实力的合作:美国、中国与南海》中指出:不断激 化的南海局势实际就是中国力图实现地区主导权所致。
1、三个历史阶段
20C70s之前:主要是殖民与反殖民问题。
• 西方国家殖民化东南亚国家过程中,也染指中 国的南海领土;
• 法国,1933年实际控制中南半岛,妄图侵占中国的南沙9岛礁 ,史称“九小岛事件”。
• 二战期间,南海广大地区被日本占领; • 战后归还,此些新独立国家均无异议。
20C70s前后:开始出现海洋经济利益争夺。
三、南海问题凸显美对华战略
“如果美国不继续坚持其地区安全秩序基石地位,而是出
于经济低迷原因而继续降低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则菲和越
等国会纷纷倒向中国。届时中国将会获得亚太大国和海上
强国地位,南海将完全由中国控制。中国将不仅可以解决
长期困扰自身发展的能源和经贸问题,还将以自私的国内
立法取代一百多年才形成的维系世界经济正常运转和全球
四个背景:
1地理上,南海连结太平洋与印度洋、东亚 与大洋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的必经之地, 占世界海运量第2位,仅次于地中海。 2资源上,南海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 然气资源。1968 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 济委员会(ECAFE)的自然资源探勘报告 指出,南海至少具有150多亿吨的石油储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