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浅论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浅论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浅论
自人类诞生并学会自己生产时,便开始向自然索取,商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观念流传于人类历史五千年直到电气时代结束。

很多国家总是寄希望于寻找一种能够兼顾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道路,然而种种事实却限制了我们不能使两者齐头并进,互不冲突,而且在中国这样的矛盾尤其如此。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根据查阅的资料。

一方面,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

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四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因此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很重要,所以很多国家都在寻求使二者并进的方法,但是在我的分析看来,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优先发展经济。

但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在审视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时,胡主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但是我认为经济发展应当优先于环境保护。

也许很多人认为如果中国单一地发展经济,那么将重走大工业时代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近代英国是世界的工厂,而伦敦却成为了雾都,美国是当代经济霸主,而其排放的温室气体却占到了却全球的四分之一;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然而在两国经济腾飞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成了公害列岛,另一个森林面积下降了一半以上。

但是今天我们也看到很多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正在改善,但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德国设置了大量的天然林保留地,这实际上是限制伐木业的发展来保护环境,让经济为环境保护让路而受点损失。

让我们想想,在国际经济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无可奈何地成为了发达国家转嫁环境危机的垃圾倾倒场,当无数的单一资源出口国从西方国家接手环境废料时,他们何尝不是知道这将贻害子孙;当有的南美国家以每吨几美元的价格从西方发达国家接纳化学肥料时,他们又何尝不知道这是家乡的土地。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可以通过开发清洁能源如核能,地热能,化学能或生物能,而这些高精尖技术的利用就要耗费数倍成本并且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离不开国家强大的实力。

唯有经济发展起来,这一切才将成为可能。

但这样必然会让很多人认为,我们又将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时代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我认为中国应该重新制订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国土整治规划,应打破行政区划,根据不同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总量去制订不同区域的发展目标,再依此制订不同的考核体系与政策体系。

例如新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等。

我们需要低消耗的生产体系,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和持续循环的环境资源体系。

我只是在这里恳请国人在发展的同时,带着环境保护的观念,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热情,水能覆舟,亦能载舟,经济发展能对环境有所污染,但是我们更希望经济发展能够成为环境保护的助推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