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 PPT课件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 PPT课件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
腹壁切口疝手术原则
小切口疝:建议使用1-0 的prolene 线连续缝合关 闭疝环缺损。
中切口疝:可用直接缝合方法,但在拉拢对合组织 有张力时,需使用修补材料修补。
大和巨大切口疝片修补方式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补片的固定方法--完全缝线悬吊固定法
手术困难操作时间长 多个小切口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补片的固定方法--
螺旋型缝钉钉合+缝线 悬吊固定
补片周边均匀的选择4-6 个悬 吊点
腹壁全层缝合悬吊 螺旋型缝钉沿补片周边间隔2厘
米固定一周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优点
降低复发率 发现隐匿疝和多发疝 加强后壁 没有侧向分离 无须引流 浆液肿率低 感染低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患者术后恢复快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问题
技术要求更高, 需相对较长的学习曲线 腹腔镜下使用的补片及固定器械费用较昂贵 全身情况差尤其心肺功能不全而无法承受气腹者不宜行
腹腔镜手术
切口疝术前准备要点
认真进行术前准备
吸烟、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 术前行肠道准备, 术前半小时静滴抗生素
重视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预防
腹带加压捆扎锻炼 人工气腹法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选择
需采用人工材料行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 主要是大或巨大切口疝和有张力的中切口疝 复发切口疝更适于腹腔镜手术
肠液溢出放弃网片修补术,开腹的组织对组织修补,或是3个月后再行腹腔镜 下修补术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疝环的减张缝合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补片的选择
Proceed网片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补片的测量和置入
腹壁缺损边缘至少有3-5cm的补片覆盖
体外测量疝环和选择补片(解除气腹) 腹腔镜充气下测量
疝环缺损补片修补 法( Inlay修补法)
手术治疗-- Onlay
补片
肌前放置补片修补法
肌肉 腹膜
腹腔内压
手术治疗-- Sublay
肌后置补片修补法
腹膜
肌肉 补片
腹腔内压
手术治疗-- IPOM
腹膜内放置补片修补法
腹膜
补片
肌肉
腹腔内压
手术时机选择
对无切口感染史的初发疝和复发切口疝,建议在切口愈 合后 3-6 个月修补; 对有切口感染史的初发疝和复发切口疝,建议在感染控 制和切口愈合后 1 年修补; 已接受过修补材料修补的感染复发疝应在切口愈合 1 年以后再修补, 并建议再次手术前取原感染切口处的皮 下组织作细菌培养,如为阴性可用新材料修补,如为阳性 则用抗生素治疗,待阴性后手术。
补片的长轴应与腹壁缺损的长轴一致, 固定时确切定位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补 片 的 测 量 和 置 入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补片的固定方法 最大的技术难点
完全螺旋型钉合法 完全缝线悬吊固定法 螺旋型钉合+缝线悬吊固定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补片的固定方法--
完全螺旋型缝钉钉合 法
固定效果不够确切 缝钉暴露引起肠瘘 气腹状态下固定的补片与 腹壁不匹配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 修补术相关技术要点
胡三元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腹腔镜外科杂志》编辑部 《临床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
腹壁切口疝
发生率可达2% ~11% 占腹外疝的第3 位 高龄患者增多, 腹壁切口
疝患者明显增多
腹壁切口疝
据疝环缺损的长径分类 (1)小切口疝: < 3cm (2)中切口疝: 3~5cm (3)大切口疝:5~10cm (4)巨大切口疝: ≥10cm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套管的位置与置入
距疝环边缘至少5cm以外 补片至少需要超出疝环3-5cm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套管的位置与置入
切开入腹置入第一枚 Trocar 或均匀气腹后穿刺 注意粘连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套管的位置与置入
另置两枚5mm Trocar 巨大疝可再置入另外 Trocar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腹腔粘连的分离
分离范围应达疝环外侧 5cm 以上
粘连位于腹壁顶部“天 花板”上
从腹壁外按压, 改善显露 30°镜或可弯头镜 变换视野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要点
腹腔粘连的分离
紧贴腹壁 “宁伤腹壁, 勿伤肠管”
破损及时修补
全层损伤无肠内容溢出, 缝合肠管后网片修补
肠道开放,3月后补片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