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被引期刊论文排行榜 陆宏弟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被引期刊论文排行榜 陆宏弟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被引期刊论文排行榜陆宏弟①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排名 被引次数 论文及其出处1 98 邱伟光. 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J]. 思想•理论•教育,2002,(2).2 84 姚俭建,Janet Collins. 美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分析:一种比较视角[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3 43 黄丹,姚俭建.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探讨[J]. 社会科学,2003,(8).4 39 全林,姜秀珍,陈俊芳. 不同公司规模下现金流量对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5 35 姜秀珍,全林,陈俊芳. 现金流量与公司投资决策——从公司规模角度的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5).5 35 姚俭建,黄丹. 关于构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监督体系的思考[J]. 社会科学,2004,(10).6 28 李文政.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 23 杨桥. 论高等学校形象设计[J]. 高教探索,2001,(1).8 22 邱伟光. 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J]. 思想·理论·教育,2001,(1).8 22 刘佳林. 纳博科夫研究及翻译述评[J]. 外国文学评论,2004,(2). 9 21 黄庆桥. 浅析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社会,2004,(3).10 20 姚俭建,岑文忠. 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探微[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 20 邱伟光. 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理论——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02,(Z1).11 19 姚俭建. 信息网络时代与人的认识模式演进[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5).12 18 竺培芬. 解读整合营销传播学[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 17 黄海洋. 美国品质教育的复归及其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2002,(Z1).13 17 胡惠林. 我国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若干问题[J]. 学术月刊,2001,(11).14 16 纪志刚. 吴文俊与数学机械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4 16 李康化. 《良友画报》及其文化效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5 15 李海娟. "软权力"竞争背景下的文化战略[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2).15 15 曹树基. 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J]. 社会科学论坛,2005,(3).16 14 黄伟力. 论法律实质推理[J]. 政治与法律,2000,(5).16 14 朱丽. 新时期高校德育问题探析[J]. 求实,2004,(S1).17 13 朱丽. 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03,(2).17 13 曹树基. 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J]. 中国人口科学,2005,(1).18 11 王旺多,周世兴.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初探[J]. 经济师,2003,(6).18 11 刘佳林. 论纳博科夫的文学观[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18 11 江晓原. 李约瑟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8 11 余治平. “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J]. 江海学刊,2005,(6).18 11 刘锋. 系统思维方式论纲[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9 10 夏中义. “精神成人”与大学[J]. 学术月刊,2003,(7).19 10 张晓梅. 我国涉外海事诉讼管辖权之研究[J]. 法律适用,2000,(7).19 10 张杰. “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意义[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9 10 关增建. 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地中概念[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3).19 10 李康化,王一侬.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二届年会综述[J]. 社会科学,2003,(2).20 9 王幼军. 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于数学的影响[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20 9 黎同炎. 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J]. 商业经济,2004,(1).20 9 江晓原. 当代“两种文化”冲突的意义——在科学与人文之间[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0 9 余蔚. 完整制与分离制:宋代地方行政权力的转移[J]. 历史研究,2005,(4).20 9 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简论[J]. 东南学术,2002,(1).20 9 江晓原,钮卫星. 《国语》所载武王伐纣天象及其年代与日程[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9,(4).20 9 陈尧. 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J]. 唯实,2003,(Z1).21 8 全林. 通货膨胀的预期不确定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10).21 8 曹树基. 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和上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1 8 王平. 社区文化建设的多维度思考[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7).21 8 江晓原. 为什么需要科学史——《简明科学技术史》导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21 8 黄国桢,殷欧,程爱平,黄慈渊,瞿益. 论开发上海口岸农业[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1).21 8 余治平. 时间的哲学[J]. 东南学术,2002,(3).21 8 曹树基. 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J]. 中国社会科学,2006,(1).22 7 陈尧. 党内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引擎[J]. 南京社会科学,2003,(9).22 7 韩建民. 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2 7 吕晓俊. 组织背景中心智模式的自我管理[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2 7 刘祖慰. 李约瑟问题和席文的批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2 7 黄伟力. 职业道德视野中的“官德”建设[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 7 王平. 论大学的人文意蕴[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22 7 蒋达强,苏敬,李琳莎.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2 7 邱伟光. 培育民族精神:学校德育的新任务[J]. 思想·理论·教育,2003,(1).22 7 姚俭建,仇睿. “天人合一”命题的生态伦理学解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 7 陈洁,叶永禄. 发展中国家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和对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2 7 周泽红. 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与我国利用外资策略的调整[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22 7 李文政.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 天府新论,2003,(4).23 6 文学武. 论京派小说家的文化心理结构[J]. 社会科学辑刊,2000,(2).23 6 陈业新. 近五百年来淮河中游地区蝗灾初探[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23 6 刘锋. 简论系统思维方式[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4).23 6 何亚平,刘立萍. 从中外医学教育标准的差异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1).23 6 姜秀珍,全林,陈俊芳. 现金流量不确定性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23 6 黄伟力. 国内外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建设的启示[J]. 高教探索,2007,(4).23 6 罗依琪.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评析[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23 6 余治平. 知性本体论的终结、转向与解构——从康德、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3 6 谢岳. 中国共产党与权力总量[J]. 学习与探索,2002,(4).23 6 段鑫星,段爱爱.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心理学比较研究初探[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23 6 施素华. 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和伦理道德建设[J]. 党政论坛,2001,(3).23 6 汪胤. 论哈贝马斯关于劳动与相互作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3 6 汪济生. 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J]. 学术月刊,2004,(7).23 6 陈业新. 秦汉政府行为与生态[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3 6 文学武. 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J]. 江淮论坛,2000,(2).24 5 李海娟. “软权力”竞争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3).24 5 余治平,孟祥红. 孝,何以必须?——孔子与董仲舒对孝道的不同建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24 5 余治平.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虚与实——论汉帝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最初确立[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5).24 5 黄伟力. 认真解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4 5 姚俭建. 论西方社会的中产阶级——文化资本理论框架内的一种解读[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 5 邢兆良.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近代科学思想形成的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24 5 王平.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东方学[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4 5 王平,. 个体存在哲学视阈中的人[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4 5 曹树基,. 两种“田面田”与浙江的“二五减租”[J]. 历史研究,2007,(2).24 5 陈业新. 近些年来关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述评——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 5 邱伟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德育创新的行动指南[J]. 思想·理论·教育,2001,(10).24 5 李啸虎. 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引进“宽进严出”办学模式的深刻教训[J]. 高等教育研究,1997,(2).24 5 黄伟力. 略论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视角[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0).24 5 钮卫星. 《梵天火罗九曜》考释及其撰写年代和作者问题探讨[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4).24 5 钮卫星. 从光线弯曲的验证历史看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问题[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4 5 关增建. 传教士对中国计量的贡献[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S1).24 5 张宗海.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要求[J]. 思想教育研究,2003,(2).24 5 关增建. 祖冲之对计量科学的贡献[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1).24 5 罗依琪. 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 5 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J]. 河南社会科学,2002,(1).24 5 王延锋. 因果性、直观性、个体性与量子力学——试析保罗·福曼关于魏玛文化与量子力学发展之关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1).说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现有四个系、两个中心(基地):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中心(基地)、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