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语文课标试题

最新小学语文课标试题

2014年丛台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教研室文科组一、填空。

1、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也应是语文实践。

5、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课程,学习资源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6、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和。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的确定,的选择,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8、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注重、和,注重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9、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的学习和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10、语文课程应该是而的。

11、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在实践中和。

12、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

14、、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5、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话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6、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20、写作是进行的重要方式,是、、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

”21、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

22、阅读是学生的行为。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代替学生的;要善于通过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也要防止来代替个人阅读。

23、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概念、定义。

24、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提倡,多读书,,读好书,。

25、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不说假话、、,并且。

26、写作教学应抓住、、、、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中学会写作。

重视引导学生在和、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7、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和的能力,使学生具有。

28、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与课程的沟通、与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

29、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作用。

3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和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3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和,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

学写,学写。

”3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是第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3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和;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和;认识;熟记《》。

34、结合和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

借助读物中的阅读。

35、阅读浅近的、、,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和,对感兴趣的和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6、诵读、和浅近的,展开,获得初步的,感受。

37、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字。

38、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写,写。

39、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和中学到的词语。

40、学说,逐步养成的习惯。

4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

42、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和。

43、能较完整地讲述,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

44、与别人交谈,态度,。

45、有表达的。

积极,敢于。

46、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

47、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和,全面落实。

48、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和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9、语文课程评价要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注意、、写作、口语交际和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方面进行评价。

50、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和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的情况。

51、第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识字的能力。

52、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基本和基本,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书写。

53、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和,要关注其、,也要关注其和,以及的能力。

重视对学生、阅读的评价。

54、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55、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为基础,要防止。

56、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发展,加深体验和领悟。

57、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58、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和文中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和基本的了解领悟。

59、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60、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

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和,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品位、和。

61、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和,鼓励表达,鼓励的表达,引导学生,,。

62、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通过、、、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6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考察学生对、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和。

6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与。

65.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的习惯。

66.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有初步的能力。

会运用和查字典、词典。

67.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能使用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

用毛笔临摹。

68.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读书的要求是: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

69.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默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

70.第二学段,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体会。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1.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展开想象,领悟。

72.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以及在和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73.课标对于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能用交谈。

学会,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与人商讨。

74.在第二学段,听人说话能把握,并能。

(主要内容、简要转述)75.在第二学段,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表达的要求是: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说出。

讲述故事力求。

76. 第二学段,对于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在学习语文,学会。

77. 第二学段,对于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共同讨论。

三、选择题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奠基作用B.交流作用C.工具作用D.核心作用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B.训练C.熏陶D.积累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B.贴近教材C.有语文特色D.有文化内涵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B.终结性评价C. 定性评D. 表现性评价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 。

A. 教学材料B.学习工具C.课程资源D.教学内容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A.诵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B.创作的能力C.仿写的能力D.体验的能力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B.2500C.1600D.80011.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2.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是哪个学段提出的:()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3、课标关于书写的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这分别指的是哪个学段的:()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14、下面阅读教学目标是第三学段的要求是()A、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B、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C、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D、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5、在第一、二、三学段,每天语文课中要安排()分钟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