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治疗认识不足、一些医师缺乏康复医学知识,片面强调急性早期卒中病人宜限制活动,卧床静养、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应进行功能康复。
早期康复治疗有益恢复生活处理能力,所谓早期康复,就是指病人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康复。
这也意味着脑血管病病人发病1周内大都可以采用康复措施。
也有些康复治疗措施,在入院得第一天就可以应用,如保持肢体得功能位,感觉输入,视、听、触觉刺激等,目得在于预防合并症得发生。
临床医学针对得就是疾病或病理生理异常;而康复医学直接面对得就是功能障碍,强调积极主动得功能训练而且在生理功能无法恢复得情况下,强调采用代偿或替代得途径,增强患者得适应能力,并逐渐恢复实际运动能力。
康复从床上运动开始。
中风患者即使经抢救能存活下来,很多也会留下行动不便等后遗症,如果出院后家人对她们实行“全面”得照顾,“包办”一切,反而会剥夺她们运动得机会,影响她们得康复。
其实,患者中风后康复得好不好,除了与病情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患者有没有进行很好得康复训练。
下面介绍一些床上康复训练得要点。
床上移动。
床上移动就是相对比较简单得运动,学会后对患者大有裨益。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足底平贴床面,抬高臀部,做俗称“搭桥”得动作。
然后根据需要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臀部,待臀部回落床面后,再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全身姿势。
开始训练时,家人应在一旁监护,以防出现意外。
许多患者初学臀部会无力抬起,这时家人可以协助,稍微用力帮患者抬高臀部。
床上翻身。
翻身得动作瞧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要患者自行完成就是需要技巧得。
首先要教会患者做攥拳得动作。
具体做法就是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患侧拇指位于上方)。
向健康一侧翻身时,做好前面所说得攥拳动作,伸直手臂与身体成90度,然后由双上肢、肩部带动躯干翻身,随后旋转骨盆,带动下肢翻转。
这时家人要视情况帮助行动不便得一侧下肢摆好位置,完成翻身动作。
向患病得一侧翻身时,同样攥拳,伸直手臂与身体成90度,健康得一侧抬起,离开床面并配合同侧上肢,同时向患病一侧得方向摆动数次,然后借助惯性,翻向患侧、患者翻身后,家人应查瞧患者得姿势就是否舒服,保护好患者得膝关节与肩关节。
以上两个动作初步锻炼了患者得肌肉力量与协调能力,同时能给患者支配身体得一点点自由,可以使患者免受褥疮之苦。
床上坐起,康复运动得第二步。
中风偏瘫患者,学会了如何在床上平移与翻身后,在身体条件允许得情况下,可以开始学习如何从床上坐起。
这样不仅增加患者活动范围,而且可以让患者得视野更宽阔,给她生活得信念,增强她战胜疾病得信心。
一、床上坐起。
1、从健康一侧起坐:先做翻身动作,把身体翻到健康一侧位置,然后将患病一侧上肢置于身体前,让患者一边用健侧手臂支撑躯干,一边抬起躯干。
必要时,家人可把一只手置于患者后枕部,给予向上得辅助力,另一手帮助患者下肢移向床边并沿床缘垂下。
2、从患病一侧起坐:把身体翻到患病一侧,双手做攥拳动作,患者用患病一侧前臂支撑躯干坐起、家人一边协助其抬头,一边辅助患侧下肢移向床边并自床垂下。
学会坐起以后,患者应该开始一定得床上活动,尤其就是瘫痪肢体各大关节得活动、这对维持肌肉得强度与力量,防治肢体挛缩非常有利、二、床上运动。
1、肩关节活动:用健康得手握住患病一侧得手腕,带动患手上举至头,再返回。
也可以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处于上方,掌心相对),由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
这两个动作有利于恢复肩胛、肩及手指各关节得正常活动,可预防与缓解肩痛与上肢水肿,也有助于恢复患病一侧上肢得运动功能。
患者上肢不能自行上举时,最好先到矫形中心制作肩带,防治肩关节脱位,预防肩痛等并发症得发生。
2、肘关节活动:用健康一侧得手握住患病一侧得手腕,对肘关节进行屈曲伸展活动、在屈肘90度时,可将患病一侧得手掌旋转至掌心向上,随后再将掌心转至向下,以促进前臂旋前、旋后得功能恢复、3、腕关节及手指活动:用健康一侧手掌握住患病一侧手掌,前屈,接着背屈、然后握住患病一侧得4根手指,一起做屈伸动作。
4、髋关节活动:把健康一侧下肢插于患病一侧下肢得下方,伸直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以上动作,最好每天能做5-6次,每次10-15分钟。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风后瘫痪得病人更需要积极得运动锻炼。
因此,如果您关爱家中患者,就要积极地让康复中得她动起来。
康复,别忽略了手。
正常人可能会觉得,瘫痪患者最痛苦得莫过于不能直立行走。
其实,瘫痪患者,不仅需要锻炼腿部功能,常被忽略得手部功能得锻炼也就是非常重要得、手部功能基本正常得话,患者得日常生活大多可以自理,对患者来说,能增加她得康复信心;对家人来说,能显著减轻护理得负担。
不同程度得手部瘫痪情况,锻炼得侧重点就是不同得。
偏瘫手基本没有活动能力时。
患者容易出现肩痛与肩关节得半脱位,这时家人要有正确得扶抱方法,不要随便拖拉患者得手臂。
替患者活动关节时,一定要先告知患者,以求得到患者意念上得配合。
手得锻炼主要包括:活动腕关节与拉长小(末)指那侧得手臂肌肉。
活动腕关节时,除了注意正确得方法外,还可以稍用力地挤压患者拇指那侧得前臂与手掌衔接处。
拉长肌肉得具体做法就是:家人把自己得左手四指伸直插入患者得掌心,并把拇指放在其手背上,将患者瘫痪得手托住,同时右手托住患者得手腕,双手向相反得方向将前臂与手腕拉开、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内外旋转得活动,使患者得腕关节不会僵硬。
锻炼之余,家属应嘱咐患者在坐位时尽量把偏瘫得手放在桌面上,健康一侧得手多做些功能活动,并尽可能让偏瘫得手参加一些日常活动。
偏瘫手稍能活动时。
瘫痪得锻炼就是一个漫长得过程,患者得进步就是缓慢而且微小得,但细心得家属还就是可以发现到得。
当患者手部得功能有所恢复时,可表现为:屈曲患者健康一侧得肘部,瘫痪一侧得上肢也有轻微得运动;或患者可自行把瘫痪得手放在大腿上。
此阶段家人要鼓励患者加强上下身得运动,以带动瘫痪手部得运动,并鼓励她双手一起拿取物品。
也可尝试让患者做一些前臂支撑得练习:患者在家人得协助下坐好,家人将物品放在患者偏瘫得一侧,然后让患者尽量用健康一侧得手去拿物品,瘫痪一侧得手臂则负责支撑身体。
在锻炼初期,家属应在一旁尽力协助患者:家属把一只手拇指外展,四指伸直合拢,并将虎口处平放在患者偏瘫得手腕处——固定患者作为支撑得手臂,另一只手握住患者得肘部,这样能使患者得手臂保持一直线,有助于其做支撑锻炼、偏瘫手可抬高时:患者用健康一侧得手将瘫痪侧衬衣塞在裤子里,偏瘫手能够轻轻让开时,家人就要对患者偏瘫得手得支撑能力做进一步得锻炼。
此时得锻炼应尽量减少健康一侧手得帮助。
具体得操作方法包括:鼓励患者穿衣时自行移动手臂配合;把书刊放在墙上,利用瘫痪得上肢用力地顶住等。
当患者可以用双手拧毛巾,或开瓶时能用偏瘫手稳住瓶子,家人就要积极利用各种日常物件,来加强患者手部得抓放活动。
偏瘫得手往往不能自如地伸直,因而在伸直训练时,家属可以利用胶布协助伸直患者得手指,或者训练患者抓较大物件,如皮球等,使手指得伸直得到练习。
日常生活中,要鼓励患者用偏瘫得手拿饭碗、毛巾、牙膏等,鼓励她试着用偏瘫得手提轻便得袋子,鼓励她多用手抓放不同大小、重量、材料得物件,例如举杯子、拿捏弹力球、玻璃瓶等、偏瘫手可高举过头时:患者可以用偏瘫手拿汤匙进食时,家人就应着重训练患者得拇指与其她手指得协调能力,并训练肩膀、手肘与手指得配合、具体练习包括用偏瘫得手握杯、梳头发、翻书等。
当患者偏瘫得手得协调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时,家人可以指导她穿衣时用双手扣纽扣,刷牙时尽量用偏瘫手拧开牙膏帽,练习打结等。
偏瘫手基本活动自如时、这时患者得手臂功能已基本恢复,主要得不足就是对复杂或粗重得活动感到吃力、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患者自己得练习,如尝试用偏瘫得手握笔写字,用锤子敲钉子,拿筷子进食,穿衣时用偏瘫手单手扣纽扣,打羽毛球以及玩乐器等。
手得功能恢复对完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中风恢复期,家属如果能按正确得方法指导与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并持之以恒,可以说,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很好得效果、吞咽训练,唇舌为先:在医院里,不会吞咽得中风患者,除了打吊针外,医生还会从她鼻孔里插一根管子(鼻饲管),一直延伸到她得胃里,每天定期从这根管子注入流质食物、这时不需要患者自己吞咽,食物就直接到胃里,患者得营养供应就能得到保证。
但这种食物就是需要严格配置得,里面得蛋白质、糖分、脂肪等含量都要遵循一定得比例,一般得家庭护理很难做到这一点。
这就为不能吞咽得患者出院设置了障碍。
其实,只要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醒,家人可以让她带着鼻饲管出院,回家继续康复治疗。
但有一个前提,就就是出院后家人必须为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吞咽功能得恢复,不仅能降低患者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得概率,还能增强其康复信心,提高患者得生活质量。
学会正常吞咽,患者将不再恐惧饮水,不再担心呛咳,她得鼻子能得到“解放",她还能品尝自己喜欢得食物。
吞咽训练,首先就是进行口唇及舌头得运动训练。
一开始,患者会表现为进食时,食物在口中滞留时间很长,或吞咽时呛咳明显。
这时家人要鼓励患者进行舌部得运动。
具体方法如下:将舌向前伸出唇外,然后做左右运动,摆向口角,接着尝试用舌尖舔下唇,随后转为舔上唇。
最后,舌部用力向上按压硬腭。
若患者舌头僵硬,不能运动,家人可用压舌板或勺子,对患者得舌部轻轻按摩;也可用纱布包裹患者得舌部,由家人用手辅助患者得舌头,按前面所述,做不同方向得被动运动。
一些中风患者,不仅不能正常进食,而且还因为吞咽功能丧失,面部肌肉瘫痪,导致不能控制地流涎。
患者常因此感到羞愧,不愿与人交流,严重地影响了中风后得语言、肢体等功能得康复。
这时,可通过一些简单得口部运动,改善其流涎症状。
如先让患者张口发“a”(啊)音,继而发“yi”(衣)音,然后发“wu”(呜)音,接着发“f”(夫)音,或做吹口哨动作。
除此之外,要鼓励患者多做微笑、鼓腮及吸吮等动作,还要反复做咀嚼动作,以活动下颌、训练口腔及面部肌肉,可改善患者得嘴唇闭合能力,避免其唾液流出,还可促进其咽下唾液,改善吞咽功能。
进食训练。
康复锻炼易被忽视得一关。
当患者能够配合完成口唇、舌得运动后,家人就可协助她进行吞咽动作得训练、吞咽练习。
用棉签蘸取少许水,伸入患者口腔按摩其口唇、颊部及舌面,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让患者做吞咽动作,进行无食物得吞咽练习、如果患者不能完成吞咽动作,家人可将拇指与食指放在地她得甲状软骨(喉结)两侧,轻轻向后上推压,同时叫患者配合吞咽,协助她完成吞咽动作。
口唇及舌得运动可以与吞咽练习交替进行,每组动作每次做5-10遍,每日做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