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总结】第二期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新最全解读

【建筑设计总结】第二期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新最全解读

5月1日已经开始执行新建规。

总体来说,最新版相比上一版调整的地方比较多,但总的来说,相关规范是放宽了。

下面是子衿在网上找的比较全的规范解读,希望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新规范整体解读☆☆☆一、整合后的规范标准的修订整体趋于严格。

二、整合后的规范文字更加严谨、细致。

三、整合后的规范章节设置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删除了原规范一些重复出现的条款,合并统一了一些内容相近的条款。

四、整合后的规范将一些含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具体化,更便于实际操作。

五、整合后的规范与其他防火设计规范联系更加紧密术语解读——变化条文对比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在实际工程中,除适用于或者不适用以外的建筑可以套本规范吗?回答:不要套用,但可以参考。

如广播电视建筑等。

问题2:如果专业规范与本规范相互冲突以哪个为准?回答:通常以本规范为准,因为这是防火规范。

但是有些专业比较强的规范,有特殊要求时,应以专业规范为准。

术语解读——建筑高度的计算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夹层的处理回答:如果坡屋顶内有夹层应计算到最高夹层的楼面。

问题2:山地、台地建筑中一面或两三面外墙全部或局部凌空,其他外墙面覆土的空间算首层还是地下室?建筑高度如何计算?回答:坡地高层民用建筑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防火设计时对防火设计高度的确定。

防火设计高度确定之后,按照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执行。

同时本规范还对坡地建筑消防扑救场地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楼层做了明确的规定。

防火分隔(楼板耐火极限、挑檐)、疏散独立且直通室外、消防扑救。

术语解读——裙房的最新界定术语解读——综合楼的最新界定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商业网点中的300平方,指的是一层?还是一、二层之和?如有净高5米多的底层店铺,面积300平方,装修后隔成二层使用,是否可以定义为商业网点?回答:包含一、二层:不能再视为商业网点术语解读——安全出口的最新界定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敞开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闫如何区别?回答:1、三面无建筑构配件围护的楼梯为敞开楼梯;2、有一面无建筑构配件围护的楼梯为敞开楼梯间;3、周围都有建筑构配件或有门的楼梯就形成楼梯间;☆☆☆民用建筑部分解读☆☆☆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建筑物耐火等级问题回答1:新规范5.1.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

楼组成,有商业服务网点,并每幢有楼梯和电梯通往车库,这个小区的楼如何定性?是多幢建筑还是一幢建筑?如果楼梯和电梯不通往车库,又如何定性?回答2:防火处理分别见下:1、是综合建筑(车库共用)3、通往地下车库的楼梯和电梯要设防烟前室,实体防火隔墙。

4、按一幢建筑考虑(结构相连),结构要作防火保护,耐火时间3h以上,避免垮塌。

问题3:内庭院、天井和中庭如何区别?建筑上应该有定义的,一般建筑四周是围起来的。

回答3:1、通常天井的平面空间较小,很少有人员活动,很少进出车2、内院通常比天井大,人、车可以出入,有较大的活动空间:3、中庭通常是在建筑内有跨越多层的一个空间,有环廊等。

没有绝对的说法。

问题4:怎样理解住宅建筑中跃层的概念?跃层是否理解为单独一层?《建规》中住宅顶部的跃层可以不计入层数内。

问题5:住宅分类:连廊式、单元式、塔式如何定义?回答5:可以参照《住宅设计规范》的定义。

问题6:居住建筑如何定义?宿舍、公寓等为居住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回答6:居住建筑和住宅建筑有所不同,居住建筑的范围大于住宅建筑。

宿舍、公寓等为居住建筑,但应属于公共类型的居住建筑,它的人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远远大于住宅建筑。

住宅是以居家的形式居住,住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要比宿舍、公寓等的火灾危险性。

民用建筑部分解读——总平面布局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大底盘商业的几座塔楼高层防火间距是否按13米要求?回答1:新规范5.2.6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本规范第3.4.5条、第3.5.3条、第4.2.1条和第5.2.2条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问题2:由于两座高层防火间距不够,是否可加一个适当突出建筑主体的裙房而使之符合防火间距要求?回答2:不行,应按高层主体之间13m要求考虑。

问题3:住宅的消防间距是否要从阳台算起?阳台上无燃烧物是否阳台长度是否可以计算到防火间距里?答案3:新规范5.2.2规定,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圾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OOh,其防火间距不限。

民用建筑部分解读——防火分区部分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中庭的防火分区处理:下面三种方法规范都允许,建议优先采用哪一种?回答:1、防火分区上下叠加,面积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2、采用特级防火卷帘门将中庭部分封堵,防火分区上下不叠加(封堵后应不影疏散交通);一个防火分区。

问题2:防火分区面积计算时可否扣除前室、楼梯间等面积?回答:不能扣除问题3:二个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应向哪个方向开启?问题4:各架空层是否划防火分区,是否可做为楼梯出口包括避难层?回答:如果架空层具有与室外的安全条件,可以不再划分防火分区。

问题5:高层建筑的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 ㎡,是否可参照现行《建规》的规定部分连通?回答:尽量不在防火墙上开门,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竖向连通时,可选用:1)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

该广场短边尺寸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净面积不小于169㎡;广场内有直通地坪的疏散楼梯;2)防火隔间。

防火隔间设发生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甲级防火门,防火门之间最近距离不小于4m;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3)避难走道。

可参照本规范的相关规定;4)防烟楼梯间问题6:当餐饮、商店等商业设施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时,其防火设计如何处理?回答:1)步行街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步行街两侧建筑相对面的距离和步行街端部的开口宽度均不应小于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且不应小于9m,步行街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3)相邻商铺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每间商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300㎡:4)商铺面向步行街—侧宜采用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的实体墙,且相邻商铺之间面向步行街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门、窗应采用步行街一侧应设置防止火灾竖向蔓延的措施,当设置回廊或挑檐时,其出挑宽度不应小于1.5m:5)步行街的顶棚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步行街内不应布置可燃物,相邻商铺的招牌或广告牌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6)疏散楼梯应靠外墙设置并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在首层可直接通至岁行街:商铺的疏散门可直接通至步街:步行街内任一点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60m:7)步行街顶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6.0m,顶棚应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并宜采用常开式的排烟口,且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

常闭式自然排烟设施应能在火灾时手动和自动开启。

8)步行街内沿两侧的商铺外每隔50m应设置DN65的消火栓,并应配备消防软管卷盘。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层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步行街内宜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9)步行街内宜设置疏散照明、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民用建筑部分解读——平面布置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建筑内。

如何理解儿童活动场所?设在商业用房内的儿童活动场所是否要设独立的出口?回答: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问题2:高层建筑中有商业和住宅部分,商业营业厅与住宅是否可分别进行防火设计?回答:1、当为多层建筑时,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

2、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相接处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防火挑檐,或相接处上、下开口之间的墙体高度不应小于4.0m。

疏散出口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2、为住宅部分服务的地上车库应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地下车库的疏散楼梯应按本规范第6.4.4条的规定进行分隔。

公共条件防火间距,室外消防给水和消防车道皮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和建筑规模确定。

结论照本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

民用建筑部分解读——安全疏散和避难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若两个单元住宅总高有高差,通过室外楼梯将不同标高的屋面连通是否可行?问题2:如何理解两个安全出口的概念:(1)通过一扇门进入一个前室后再分别进入剪刀楼梯,可否?(2)分别通过两扇门进入同一个前室后再分别进入剪刀楼梯,可否?(3)穿越一个前室进入另一个前室方可进入疏散楼梯间,可否?回答:新规范塔式住宅确实有困难只能设置一个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时其前室建筑面积不小于12.00㎡,短边尺寸不小于2.40m。

要求气派敞开的大楼梯、商场等公建内平时引导主要人流交通应敞开的楼梯(有时与扶梯结合布置)、连接层间局部功能空间的服务楼梯等等,是否需按封闭楼梯间甚至防烟楼梯间要求?回答:没有必要。

问题4:当建筑内的安全出口不能全部直通室外时,可否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回答:可以,但要符合相应条件。

新规范提的条件:1、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2、防火分区面积大于1000㎡,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1000㎡,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1个。

3、借用的安全出口不计入总的疏散宽度以内。

4、借用宽度不应大于疏散总净宽度的30%。

问题5:高层公共建筑能采用剪刀楼梯间吗?回答:确有困难且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小于l0m时,可以。

1、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2、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l.00h的防火隔墙:3、楼梯间的前室应分别设置:4、楼梯间内的加压送风系统不应合用。

问题6:不同的建筑条件,疏散距离如何控制?回答:1、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本规范的基本规定增加5m。

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问题7:高层建筑首层楼梯至室外安全出口疏散距离如何控制?可否参照低层建筑15m的要求设计?实际情况很难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