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种植技术答案1、蒜种选择与种瓣处理:选用脱毒品种,挑选无病虫危害的大蒜瓣作种蒜用。
播种前先用清水洗涤种瓣,后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拌种,每100千克种瓣用药粉150克兑水8千克拌种,或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浸种20分钟,凉后播种。
2、深翻晒垡,整地施基肥:播种大蒜的地要深翻30厘米以上,提前晒垡10—15天。
结合深翻,每亩基施优质圈肥7000—8000千克,硫酸钾15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碳酸氢氨30千克。
注意以上化肥要事先加入有机肥料当中,掺匀沤制10—15天使用。
硷性土地还需掺加硫酸亚铁10千克。
如果重茬种植,大蒜病害比较严重的地块,可以结合耙地,撒施熟石灰面100千克,进行土壤消毒灭菌。
深翻后,每逢晴天过后要重复耙地,耙地最少3次以上,耙细耙匀,后细致整地。
播种前整畦,畦宽120—150厘米,长20—30米。
结合整畦,每亩撒施有机生物菌肥100千克,撒后细致搂耙,后播种。
3、适期早播:在山东一般于秋分前后播种,寒露前结束,适时早播利于壮苗,根系发达,越冬安全,可以早收获蒜薹,且产量高。
如果播种偏晚,可以覆盖地膜,提高地温,促进发育。
4、合理密植、注意浅播:行距15—20厘米,株距10—12厘米,每亩3—3.5万株。
播种深度6—7厘米,如果播种过深,蒜株发棵慢,将来蒜头小,产量低。
5、田间管理:(1)适时喷施“天达—2116”:大蒜出苗后随即喷施500—600倍“天达—2116”(根茎专用型),每15—20天1次,冬前连续喷洒3次。
返青后继续喷洒2—3次。
如此处理,不但大蒜植株极少发生各种病害,而且品质好、产量高,一般情况下,可增产25%以上。
(2)冬前管理:大蒜根系属肉质根,特别喜欢土壤潮湿,播后需先浇1水,出苗后再浇1水,长出第1片叶子后,细致划锄土壤,进行蹲苗,促进根系生长。
小雪前需再次浇水2—3次,后细致划锄土壤,锄后用锄板推细表土,提高地温和保墒,并要地面撒土粪或麦糠、碎草等保护越冬。
(3)返青期管理:惊蛰后气温回升,需清除覆草,2—3天后,进行追肥,每亩撒施尿素10—15千克,或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撒后浅锄,结合划锄清理根际土壤,使根茎显露,以利蒜头生长,后随即浇水。
地表显露干土时,再次划锄,锄后浇水,这样反复进行,并要逐渐增大浇水量,追施第2次肥。
(4)蒜薹生长期管理:蒜薹露尾时,是大蒜需肥需水临界期,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苔,结合浇水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千克或尿素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
收苔前3天停止浇水,便于提苔。
(5)蒜头生长期管理:提苔之后随即连续浇水,不要让地面见干,提苔12天(收获前6—7天)停止浇水,防止蒜头散瓣。
6、病虫害综合防治:(1)虫害防治:大蒜虫害主要有葱蝇、种蝇、韭蛆等根部害虫,但是近几年来,美洲斑潜蝇、蓟马、和螨类等害虫危害逐年加重。
对于根部害虫,可于谷雨节前后,烂母时(此时田间散发酸臭味,引诱蛆蝇产卵)结合防治根部病害,根际部位喷洒2000倍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5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进行防治。
其它害虫发生时,可喷洒3000倍2%天达阿维药液防治。
(2)病害防治:以往大蒜病害极少发生,但是近10多年来,由于连年重茬种植,大蒜病害逐年加重,且病害种类较多。
叶枯病、茎腐病、紫斑病、灰霉病、锈病、病毒病、菌核病、软腐病、白腐病等频繁发生。
对于病害防治要认真实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以下防治工作。
①实行轮作,坚持大蒜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交替种植,以便减少病害发生。
②深翻晒垡,减少土壤残留病菌群体数量;增施有机肥料、钾肥和微肥,提高大蒜的营养水平,促苗健壮;连续喷洒“天达—2116”,提高大蒜植株的光合效率,增强植株对恶劣环境和病害的抗逆能力和大蒜自身对各种病害的免疫力,减少发病。
③适时及时用药:注意观察,发现有少量病株时,立即喷药防治。
菌核病、灰霉病、紫斑病、白腐病等病害可喷洒1000倍50%扑海因药液、或1000倍50%农利灵药液、或1000倍50%速克灵药液进行防治;病毒病可喷洒2000倍天达裕丰药液防治;锈病可喷洒5%粉锈宁或4000倍10%世高药液防治;茎腐病可喷洒5000倍96%天达恶霉灵或500倍40%多菌灵药液防治;软腐病可喷洒600倍诺氟沙星或1000倍天达诺杀药液防治。
以上药液应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喷药时,每间隔10—15天,可掺加1次1000倍天达--2116。
以便提高防治效果和大蒜的抗病性能。
④收获后及时晾晒,射线处理和冷藏,减少储藏期发病和早发芽子一、大蒜的整地施肥大蒜是弦状须根;吸水肥能力较弱,鳞茎又在土壤中生长、膨大,所以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
尽管大蒜的适应性较大,但还是以砂壤土为好。
因砂壤土疏松,适宜根系发育,返青早,抽薹早,蒜头大且辛辣味浓,起蒜容易。
栽培大蒜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耕翻晒垡,在播种前要再整地作畦。
基肥应在耕翻之前施入。
大蒜因生长期长,群体密度高,需肥量大,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如粪尿肥、厩肥等5000~8000千克;并配合20~30千克磷、钾肥。
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若使用生肥,发酵时会烧伤蒜根,还会引起地下虫害,尤其是地蛆严重发生。
要精细整地作畦,畦宽1.5~2米,以东西延长为好。
二、秋播大蒜栽培技术(1)播种①适时播种。
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
长江流域9月份天气凉爽,适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长。
如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降低越冬能力,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
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
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
②合理密植。
密植是增产的基础。
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
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使每亩有较多的株数。
早熟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小,叶数少,生长期也较短,密度相应要大,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行距为14~17厘米,株距为7~8厘米,亩用种150~200千克。
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叶数也较多,密度相应小些,才能使群体结构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
密度宜掌握在亩栽4万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亩用种150千克左右。
③播种方法。
“深栽葱子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
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
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插种,即将种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实;二是开沟播种,即用锄头开一浅沟,将种瓣点播土中。
开好一条沟后,同时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
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脚轻度踏实,浇透水。
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盖二层稻草或其它保湿材料。
栽种不宜过深,过深则出苗迟,假茎过长,根系吸水肥多,生长过旺,蒜头形成受到土壤挤压难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过浅,过浅则出苗时易“跳瓣”,幼苗期根际容易缺水,根系发育差,越冬时易受冻死亡。
(2)田间管理①追肥。
大蒜幼苗生长期虽有种瓣营养,但为促进幼苗生长,增大植株的营养面积,仍应适期追肥。
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应施速效肥,以免脱肥而出现叶尖发黄。
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为:催苗肥:大蒜出齐苗后,施1次清淡人粪尿提苗,忌施碳铵,以防烧伤幼苗。
盛长肥:播种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亩20~30担,硫铵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5千克。
做到早熟品种早追,中晚熟品种迟追,促进幼苗长势旺,茎叶粗壮,到烂母时少黄尖或不黄尖。
孕薹肥:种蒜栏母后,花芽和鳞芽陆续分化进入花茎伸长期。
此期旧根衰老,新根大量发生,同时茎叶和蒜薹也迅速伸长,蒜头也开始缓慢膨大,因而需养分多,应重施速效钾、氮肥(复合肥更好)10~15千克。
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以满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长。
蒜头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种,由于蒜头膨大时气温还不高;蒜头膨大期相应较长,为促进蒜头肥大,须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钾肥。
如:氮钾复合肥亩施5~10千克,若单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过多,否则会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
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当蒜薹采收后即有丰富的养分促进蒜头膨大。
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进行,则易导致贪青减产。
若田土较肥,蒜叶肥大色深,则可不施膨大肥。
中、晚熟品种由于抽薹晚,温度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
②水分管理齐苗期:一般播种1周即齐苗。
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长。
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蒜齐苗后进入幼苗生长前期,由于齐苗后灌水1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
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
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
土壤较干,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
抽薹期: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
“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
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
收获蒜头前。
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③中耕除草。
可于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
扑草净: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
50%的扑草净亩用药100~150克。
西马津和阿特拉津:亩用药120~240克。
除草通:亩用药35~6S克。
对以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释,晚间喷雾。
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间喷雾。
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
(3)采收①采收蒜薹。
一般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藏蒜薹的适宜时期。
采收蒜薹早晚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采薹过早,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采薹过晚,虽然可提高产量,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组织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