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细胞骨架
► 横桥形成后,肌球蛋白头部分子构象变化 ► 两种肌丝间产生滑行 ► 滑行一次,移动10nm ► 滑行后,在肌球蛋白头部结合2个ATP(ATPase位
点) ► ATP水解,头部构像复原 ► 重复上述过程,肌肉收缩原理 ► 动物死亡后,ATP耗尽,处于收缩状态,肌肉僵硬
第二节 纤丝
►与微管相似,也存在装配和解聚 ►药物: ►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 ►鬼笔环肽(毒蕈产生)
►两头非螺旋的羧基末端和氨基末端可变,分 为:
►H亚区:同源区 ►V亚区:可变区 ►E亚区:末端区
3、中等纤维
►两个中等纤维蛋白分子通过-螺旋区结合, 形成双股超螺旋体(二聚体,二联体)
►中部杆状区:46~48nm ►杆状区内含两个螺旋区(螺旋1、螺旋2) ►螺旋1:1A、1B两亚区 ►螺旋2:2A、2B两亚区 ►由L1、L12、L2三个连接区相连
第一节 微管
►秋水仙素最常用 ►抑制和破坏微管机理: ►与-tubulin肽链中第201位Cys结合 ►导致二聚体不能形成,微管装配受阻,并引
起装配后微管的解聚
第一节 微管
(2)促进微管形成药物 ►GTP,为MT装配提供能量,与微管蛋白结合,
构象变化,有利于装配 ►紫杉酚 ►重水(D2O)
第一节 微管
第一节 微管
►温度
►二聚体 37˚C聚合 微管
0˚C解聚
►一般认为,20˚C以上才有利于微管的装配
第一节 微管
►MAP ►短臂与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聚合,
促进装配 ►对装配后的MT有稳定作用,增加MT对药物、
理化因子的抵抗能力 ►长臂上有磷酸化位点,磷酸化修饰后,可抑
制短臂对微管装配的促进以及稳定和保护作 用
ATPase活性) ► 放射幅条(末端膨大,ATPase) ► 中央鞘(内鞘) ► 微管间滑行(非收缩?不对称?)
第一节 微管
(4)细胞分裂 ►微管参与形成有丝分裂器 ►有丝分裂器包括: ►纺锤体 ►中心粒 ►染色体
第一节 微管
►中心粒 ►位于纺锤体两端 ►成对出现,相互垂直 ►9组三联管 ►MTOC
第一节 微管
►微管组织中心(MTOC) 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 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 即细胞内装配微管的部位(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微管
►微管组织中心(MTOC): ►纤毛(鞭毛)的基体 ►纺锤体两极的中心粒 ►染色体的着丝点
第二节 纤丝
►纤丝(filament) ►继MT后发现的又一种骨架成份 ►包括: ►微丝:6~7nm ►中间丝:10nm(中间纤维,中等纤维,大
小处于中间) ►粗丝:15nm
第二节 纤丝
►纤丝普遍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 ►其中肌细胞中特别发达、典型 ►肌细胞中又以微丝和粗丝最多 ►以肌细胞为例
的80~95% ►两种: ►-微管蛋白 ►-微管蛋白
第一节 微管
两种微管蛋白特征: ►分子量均为:55kd ►都是酸性蛋白(pI 5.2-5.4) ►氨基酸序列:42%同源性 ►认为同一个基因祖先
第一节 微管
►-tubulin和-tubulin聚合,形成异二聚体 ►异二聚体:高8nm,直径4-5nm,微管的
► 微管是一种动态结构 ► 有极性( 即头尾) ► 头(+极),尾(-极) ► +极装配:二聚体与GTP结合(有利于装配) ► -极去装配: 二聚体不与GTP结合 ► 一头装配,一头去装配,这种交替变换过程称踏车
现象(tread milling) ► 装配速度去装配速度,MT延长,反之,MT消失
3、中等纤维
►中等纤维由中等纤维蛋白聚合而成 ►每个中等纤维蛋白分子的结构包括: ►两头非螺旋的羧基末端和氨基末端 ►中部-螺旋区 ►-螺旋区310个氨基酸 ►-螺旋区内有3个亚-螺旋区,由非螺旋
的连接区连接
3、中等纤维
►-螺旋区保守,同种类型IF氨基酸序列同 源性70~90%(不同型30%)
3、中等纤维
►2个二聚体以反向平行和半交叠方式,形成四 聚体(四联体)
►四聚体首尾相连,形成原纤维 ►8根原纤维构成10nm粗的中等纤维
3、中等纤维
►中等纤维与微管、微丝一样,也可与其它的 一些蛋白质结合
►中等纤维结合蛋白(intermediate filament associated protein,IFAP)
第一节 微管
►4、微管的功能 (1)维持细胞形态:刚性,支架 (2)细胞内运输:分泌小泡运输、色素颗粒
运输(变色龙?) (3)细胞运动——鞭毛和纤毛
第一节 微管
►鞭毛和纤毛是运动细胞器 ►自然界许多细胞的运动是靠鞭毛和纤毛进行
的 ►如原生动物:鞭毛虫、纤毛虫;单细胞藻类;
动物精子;呼吸道、食道上皮细胞表面纤毛
第一节 微管
► 鞭毛(纤毛)结构: ► 轴丝:运动部分(突出在胞外,细胞膜包围) ► 基板:连接轴丝和基体的一种结构 ► 基体:质膜下一种圆筒状结构,具有MTOC作用,
是纤毛和鞭毛的发源地,来源于中心粒 ► 纤毛小根:胶原纤维样细丝,4.5nm,固定作用
第一节 微管
► 轴丝是运动的主要部分 ► “9+2”结构 ► 9个二联管、2个中央微管 ► 连丝蛋白(nexin) ► 动力蛋白臂(动力蛋白dynein组成,内外臂,
第七章 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
第七章 细胞骨架
►正如人体有骨架一样,细胞也有骨架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指存在于真核
细胞内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结构系统 ►狭义细胞骨架:细胞质骨架 ►广义细胞骨架:细胞质骨架、核骨架、细胞
膜骨架、胞外基质
第七章 细胞骨架
►细胞质骨架: ►微管(microtubule) ►纤丝(filament):微丝、中等纤维(中间
第一节 微管
►微管,顾名思义,管状结构 ►电镜下,笔直、坚硬、细长的管道 ►微管直径:22~25nm ►管壁厚:4~5nm ►中央空,内径12~15nm ►长度变化大:几微米、神经纤维内几厘米 ►大多单管、有时二联管、三联管
第一节 微管
2、化学组成 (1)微管蛋白(tubulin) ►是微管的主要结构成分,占微管蛋白质含量
►IF与肿瘤诊断: ►IF的分布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即不同的组织细胞中,IF种类不同,以此鉴
定组织细胞类型 ►扩散的癌细胞来源? ►波形纤维:黑色素瘤、淋巴瘤 ►结蛋白纤维:横纹肌、平滑肌瘤 ►神经纤维: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等
第三节 核骨架
►核骨架(nucleoskeleton),也称核基质 (nuclear matrix)
第二节 纤丝
2、粗丝 ►在肌细胞中的粗丝,称粗肌丝或肌球蛋白丝 ►由肌球蛋白(myosin)组成 ►每个肌球蛋白分子由6条多肽链组成 ►2条分子量高(20万)——重链 ►4条分子量小(2万)——轻链
第二节 纤丝
►肌球蛋白分子:“头”、“尾” ►尾:由2条重链组成,绞合成螺旋结构 ►头:部分重链和4条轻链组成,1个actin结
合位点,2个ATPase活性位点 ►在肌细胞中,约4000个肌球蛋白分子通过尾
部聚合,形成15nm的粗肌丝
第二节 纤丝
►在肌细胞中,每根粗丝被 6 根细丝包围 ►当肌肉处于松弛态时,粗、细肌丝间分开 ►肌肉收缩时,肌球蛋白头部与肌动蛋白结合
(actin位点),粗、细肌丝间产生横桥
第二节 纤丝
►15种以上 ►在IF间以及IF与其它细胞结构间调节作用
3、中等纤维
► 功能: ► 由于没有特异性药物,影响功能研究 (1)支架,细胞形态 (2)细胞运动、铺展、胞内颗粒运动 (3)形成桥粒等结构 (4)信息传递 (5)参与DNA复制、转录 (6)参与mRNA运输、胞内定位以及是否翻译
3、中等纤维
第二节 纤丝
►1、微丝(microfilament,MF) ►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肌
细胞中的微丝,称细肌丝 ►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 ►肌动蛋白:一条多肽链组成,MW 43kd,
球形分子
第二节 纤丝
►肌动蛋白在结构上有极性:头、尾
►球形 actin 称:Globular-actin,G-actin (单体)
结构亚单位 ►异二聚体进一步结合,形成原纤维(原丝结
构) ►13条原纤维,形成一根微管
第一节 微管
► (2)微管连接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MAP)
► 也称微管附属蛋白、微管关联蛋白 ► 分布在微管外周 ► 呈倒 L 形“臂状”突起 ► 长臂垂直伸出,使微管与微管及微管与其它细胞器
►G-actin头尾相连,聚合成纤维状 actin, Fiber-actin,F-actin(聚合体)
Mg2+ or K+
►G-actin
F-actin
ATP
第二节 纤丝
►2条F-actin链以双股螺旋的方式,形成肌动 蛋白丝
►肌动蛋白丝再结合上辅助蛋白,形成6~ 7nm的微丝
►辅助蛋白:起调节作用
►70年代中期发现 ►Triton x100去核膜 ►2mol/L Nacl去核蛋白 ►DNase和RNase去DNA和RNA ►剩下一个骨架
第三节 核骨架
► 成份: ► 核骨架蛋白 ► 核骨架结合蛋白 ► 几十种(p344) ► 功能: ► DNA复制 ► RNA转录和加工 ► 病毒复制和装配 ► 染色体构建
或结构相作用 ► 短臂与微管蛋白结合,稳定、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作
用
第一节 微管
►目前已分离到多种MAP ►MAP1、MAP2、MAP4、tau蛋白、蛋白
第一节 微管
3、微管的装配 ►微管是一种能进行自我装配的细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