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结尾第三单元古人论开头与结尾,最著名的当属“凤头豹尾”说。
这个观点巧妙地运用比喻,指出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结尾要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
另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出现在《四溟诗话》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文章开头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之一震;而结尾要似撞钟,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综合二者观点,美、引人注意,是对开头的要求;有力、引人深思,是对结尾的要求。
而内容上的“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予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之感是我们读一篇佳作时,对文章开头结尾的共同感受。
有没有反面的警戒呢?拖沓冗长,言不及义,“画蛇添足”,这些成语大概都可以作为文章开头结尾的避忌来理解,它们告诫写作者:开头结尾的话,精要地说是最好。
那么,如何处理好开头结尾,使它们共同在结构全篇、深化文章主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篇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常见的开头技巧如下:一、引用式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韵和启示作用。
在中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开头,可为点出文章主题营造一种哲理氛围,既能突出文章中心,又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效果。
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
我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感觉到了。
【示例一】: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
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
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
——萨特(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点拨:开篇引用著名哲学家萨特的话作为文章的引子,很有分量;同时画线句又是文章的纲领,显示出屠杀事件超越国界的警示意义。
【示例二】: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怆然涕下,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让我满目泪水。
◆点拨:开篇引用冰心的名句,切合主题,引出内容,且文字读来情思飞扬,相当出色。
(中考优秀作文《大爱无声》)【示例三】: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的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热切渴望的脸,找寻幸福。
(中考优秀作文《这就是幸福》)◆点拨:这开头构思十分精巧,分别引用了三句古诗,写出了诗人的沧桑和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也透出了诗人身上蕴含的民族文化气质。
三句诗,巧妙地组合出了哲理的意味,又便于引出下文,点明主题。
【小试身手】请以“我和母亲一起走过春天”为题,运用“引用式”开头法,写一个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二、设置悬念式人都有好奇心,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尤其如此。
那些能在开头设下许多悬念来激起人好奇心的文章,一眼望去,已成功了一大半。
【示例一】: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宗璞《紫藤萝瀑布》)◆点拨:为什么停住脚步呢?这个开头非常简单,但人的好奇心就在这样简单的句子里被点燃了。
【示例二】: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点拨:为什么隔了“五十七年”还感觉得到那闷热?到底想玩什么“新花样”?两个短句,就设置了两处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后一个悬念还兼顾了交代故事起因的过渡作用。
【示例三】:心中从来没这样糟糕过。
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知道不妙,老师冷冷的眼神像一把刀在心头轻轻擦过,心立刻就凉了。
(长沙中考优秀作文《留点感激在心中》)◆点拨:这里作者先制造悬念,然后巧妙回答,点明主旨。
既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又巧妙引起下文。
可谓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示例四】:我曾经带着孩子式的幼稚的仇恨看待我父亲。
印象中别人的父亲都是和蔼可亲的,对于自己孩子百般骄纵的。
但是我的父亲却不然。
(广东中考优秀作文《最好的奖赏》)◆点拨:“仇恨”及“我”的父亲与别人父亲的不同,都引发读者悬念: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呢?这就方便开启下文,也便于表现主题。
【小试身手】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运用“设置悬念式”开头法,写一个开头。
——————————————————————————————————三、景物渲染式“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人眼中、心中的景,因而必然带有人的情感。
如能以“带着情感的”景物开头,则一下就能将文章的情境调整到想要创设的“那个频道”,可谓事半功倍。
【示例一】: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点拨:开篇一幅画,渲染出第一次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时的喜悦与新奇,便于引出主题。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示例二】:让和谐走进心灵,让自然更美丽:田园里麦浪滚滚,香飘四溢;小坡上绿树相衬,色彩斑斓;小石潭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梅雨潭边,柳浪轻拂,黄莺对答,放眼望去,清澈的秋雨与宽广的蓝天交融为美丽的一线。
好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宁静中蕴涵生机,动态中流露安谧。
(中考满分作文《让和谐走进心灵》)◆点拨:排比铺叙式的四处代表性景物,渲染出一幅“和谐”自然的美景大图,这样就很具体地说明了第一句(点题中心句),也便于开启下文。
【示例三】:深夜,万籁俱寂,偶尔闻听一些虫鸟残声,孤寂的心更增几分凄凉。
缥缈的空中,星星若隐若现,皎洁的明月时而被云朵遮盖。
此时夜阑人静,而我却睡意全无,是呀,我能睡着吗?(中考优秀作文《我找回了蓝天》)◆点拨:景物的渲染,为文章营造了一个忧郁凝重的情感氛围【小试身手】请以“我心中的那一抹绿色”为题,运用“景物渲染式”,写一个开头段落,要求情境优美。
——————————————————————————————————四、开门见山式开头时绕来绕去,故弄玄虚,转弯抹角,不着边际,这是有些同学写作的问题之一。
这样不但入题太慢,浪费许多笔墨,又影响表达效果,可谓得不偿失。
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叙事,表明主旨;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开头摆明观点就好。
即使是那些在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的文章,在第二段也一定要把你表达的中心摆出来——考场作文尤其需要如此。
如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字数大约一二百字),仍不能捕捉到你的观点,他就会有一定的阅读急躁情绪,所以此处点题非常必要!【示例一】: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莫怀戚《散步》)◆点拨:开篇一个短句,直接进入了“散步”事件,还交代了人物。
【示例二】:“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是啊,羚羊哪去啦?◆点拨:开门见山,点出引发亲子冲突的矛盾核心——羚羊木雕,既抓住了读者的心,又引出了文章线索,便于展开下文。
(张之路《羚羊木雕》)【示例三】:“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地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
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
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从我脸上奔腾而出。
(中考满分作文《阿婆,你看这日历》)◆点拨:以情境对话式开门见山导入,能快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既结合话题“日历”,准确、深刻地把握住了题意,又暗含爱的主题。
【小试身手】请以“呼唤”为题,用“开门见山式”写一段开头,要求简洁明了。
——————————————————————————————————五、紧扣题目式即用简洁精辟的语言,对文题的内涵及外延做简单的阐释,以快速切入主题的一种方式。
【示例一】: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梁衡《夏感》) ◆点拨:开篇六个字,紧扣文题,点出了夏天予人的感受,兼且领起下文。
【示例二】: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席慕蓉《贝壳》)◆点拨: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写法,直接导入事件,十分方便开启下文。
【示例三】:十五岁,我们应该从容面对。
十五岁的年龄,让我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十五岁的年龄将我载到了飞扬青春的驿站。
走出了童年的稚气与天真,在匆匆忙忙地步入了这个多梦、多爱的花季时,我轻声告诉自己:十五岁,我们应该从容面对!(中考优秀作文《十五岁,我们应该从容面对》)◆点拨:作文一开首便紧扣题目,给你一种切题很紧的感觉。
!【示例四】: 穿越了时间之墙,重吟那些古文,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厚实的香味,不得不让我着了迷。
吟古文让我成长。
在那些看小说,品散文,吟古文的日子里,我经历着,感动着,成长着。
我沉睡在书里,独享着被文字包围的快乐,做着自由自在的美梦,然后一点一点地长大。
(中考优秀作文《成长在书屋里》) ◆点拨:文段能紧扣题目,抒写在“书屋”里成长的点滴感动。
【小试身手】请以“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为题,运用“紧扣题目式”开头法,写一个开头。
六、修辞扮靓式巧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使文章开头生动形象,富有气势,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1.作排比,气势磅礴【示例一】: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流沙河《理想》)◆点拨:开篇四句诗,用顶真手法列成一组比喻式排比,气势磅礴形象说明“理想”的内涵。
【示例二】: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
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漠,走过去,广袤无垠的沙海更震慑心灵。
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就会错失森林,走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中考优秀作文《让追求的心不老》) ◆点拨:与《理想》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顶真形成排比,气势磅礴之外文字“咬合”非常紧密,显示出作者逻辑思维的严密。
2.趣拟人,别开生面【示例一】: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