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1.研究大国经济发展时,常会用到“大国内生能力”这个术语。
根据下面的图示,给其下一个定义。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5个字。
大国内生能力是________【答案】大国利用本国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和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能力。
【解析】【分析】回答本题,首先确定“大国内生能力是……的国家发展能力”;然后根据图表的内容确定概念的特征:人口众多的市场优势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物资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最后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
本题最终可整合成:大国内生能力是大国利用本国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和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能力。
故答案为:大国利用本国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和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能力。
【点评】该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内在联系,重点把握事理上的因果关系,注意发展变化所依赖的条件。
接着明确答题要求,关键明确答题范围、内容、字数、遣词造句、表述角度与表达方式等。
最后精心组织语言,注意表示次序、方位、事理等词语的选用。
2.下图是某机构对我国近40年结婚率和出生率情况所做的调查统计图,请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2002—2013年我国结婚率和出生率所反映的生育现状和表明的问题。
(2)请为解决上述现状拟写一句宣传语。
(不超过20字)【答案】(1)2002年—2013年,尽管结婚率不断提升,但是出生率仍然持续低迷。
出生率和结婚率背离表明结婚以后选择生孩子的家庭减少了。
(2)①结婚,我愿意;生子,我乐意。
②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
③生个宝贝,幸福加倍。
【解析】【分析】(1)本题的图是“某机构对我国近40年结婚率和出生率情况所做的调查统计”,调查的内容包括“结婚率”和“出生率”;第一题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2002—2013年我国结婚率和出生率所反映的生育现状和表明的问题”,找到2002—2013年这一时间段,从结婚率的走向来看,这一时间段的整体趋势是不断提升的,从出生率的走向来看,出生率是持续低迷,结婚率和出生率是背离的,这说明很多人结婚后选择不生孩子,这就导致生孩子的家庭减少了;(2)要想解决这一问,就得准确把握第一问中的“生育现状”,即“结婚以后选择生孩子的家庭减少”,然后再从鼓励人们生孩子角度拟写宣传标语,标语的中心要明确,即“鼓励生子”,同时用语要简洁,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
故答案为:⑴2002年—2013年,尽管结婚率不断提升,但是出生率仍然持续低迷。
出生率和结婚率背离表明结婚以后选择生孩子的家庭减少了。
⑵①结婚,我愿意;生子,我乐意。
②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
③生个宝贝,幸福加倍。
【点评】⑴该题考查图文转换。
做这类考题,应当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主题或方向。
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同时要注意图表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根据题干可知,该图是:我国近40年结婚率和出生率情况所做的调查统计图。
通过图片可知,我国2002-2013年我国结婚率不断提升,但是出生率却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选择生育孩子的家庭减少。
⑵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
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宣传语针对现状,简明得体即可得满分。
3.阅读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答案】(1)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2)比喻在某一事情上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漫画题,题干给出了两个小问题,第(1)题要求“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即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作答时要细察画面,(人、物、景不遗漏),分析细节,抓住矛盾。
本题漫画中有两个人坐在一起吹笛子,一个人按孔,一个人吹。
第(2)题问“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这是分析漫画的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
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这幅漫画的标题是“科学分工”,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吹得笛子,非得两个人分工,看来这“分工”并不“科学”,而且还浪费资源,使得工作效率太低,答题时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2)比喻在某一事情上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
【点评】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
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
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4.阅读下面无人机操作流程图,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操作流程,不超过120字【答案】体感遥控器将数据(指令)发送给无人机内的第一接收模块,(或者用标准遥控器,发送给第二接收模块)然后将数据(指令)发送给飞控模块,在飞控模块控制下,拍摄图像,将拍摄的图像发送给图像传输模块,最后将图像数据传输给终端。
【解析】【分析】本题要审明流程方向,要注意方框和箭头,方框是模块,箭头是流程的方向。
①体感遥控器将数据(指令)发送给无人机内的第一接收模块,②或者用标准遥控器,发送给第二接收模块。
第①步与第②步任何一步发送指令,都可以进行第③步。
③数据(指令)发送给飞控模块,④在飞控模块控制下,拍摄图像,④将拍摄的图像发送给图像传输模块,⑤最后将图像数据传输给终端。
故答案为:体感遥控器将数据(指令)发送给无人机内的第一接收模块,(或者用标准遥控器,发送给第二接收模块)然后将数据(指令)发送给飞控模块,在飞控模块控制下,拍摄图像,将拍摄的图像发送给图像传输模块,最后将图像数据传输给终端。
故答案为:体感遥控器将数据(指令)发送给无人机内的第一接收模块,(或者用标准遥控器,发送给第二接收模块)然后将数据(指令)发送给飞控模块,在飞控模块控制下,拍摄图像,将拍摄的图像发送给图像传输模块,最后将图像数据传输给终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对联的相关知识的把握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
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
根据这些基本要求进行拟写即可。
5.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材料收集后,要进行取舍和整理。
材料的选取要适切题目,并注重特色;材料的整理,主要是整合同类,并删去冗繁的部分。
【解析】【分析】本题首先解析流程图。
此流程可从下往上读,材料处理分为两个方向,“取舍标准”和“整理方法”。
然后再按照“取舍标准”和“整理方法”各自需要注意的事项整合即可。
注意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注意字数有限制。
故答案为:材料收集后,要进行取舍和整理。
材料的选取要适切题目,并注重特色;材料的整理,主要是整合同类,并删去冗繁的部分。
【点评】该题考查处理方式流程图文转换的能力。
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内在联系,重点把握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事理上的因果关系,注意发展变化所依赖的条件。
接着明确答题要求,关键明确答题范围、内容、字数、遣词造句、表述角度与表达方式等。
最后精心组织语言,注意表示次序、方位、事理等词语的选用。
6.下面是某校选取校级三好学生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个人先提交申请,经班委会审核通过后由班级全体成员表决,通过后,个人撰写材料,经班主任审核、个人修改合格后上报学校,班委会审核和班级全体成员表决不通过者,自动淘汰。
【解析】【分析】这是选取校级三好学生的流程图,首先是学生个人提交申请,接着班委会审核,这一环节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通过即淘汰,一种是通过,然后由班级全体成员表决,不通过的淘汰,通过的学生就要撰写材料,由班主任审核这些材料,合格的话即上报学校,如不合格就要重新撰写材料。
故答案为:个人先提交申请,经班委会审核通过后由班级全体成员表决,通过后,个人撰写材料,经班主任审核、个人修改合格后上报学校,班委会审核和班级全体成员表决不通过者,自动淘汰。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7.下面是某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在处理垃圾时,农户先把垃圾粗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废弃有害垃圾,然后由保洁员运至村组垃圾站,再分拣为三类,其中可回收类废品收集变卖,有机垃圾将集中放进发酵池,有害垃圾将运送至焚烧厂。
【解析】【分析】本题为流程图,解题方法为:①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
②词语不能被遗漏。
③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
如本题总体顺序为“农户粗分”→“保洁员转运”→“村组垃圾站”分拣→分类处理。
“农户粗分”下面有三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废弃有害垃圾”;“村组垃圾站”分拣的垃圾又分三类:“可回收类废品”“有机垃圾”“有害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