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2018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项中对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伫(zhù)立酝酿(rǎng)枯涸(hé)骇(hài)人听闻B.附和(hè)落难(nàn)看(kān)护忍俊不禁(jìn)C.诱(yòu)惑雏(chú)形收敛(liǎn)猝(zhú)然长逝D.玷(diàn)污泯(mǐn)灭宽恕(shù)苦心孤诣(yì)2.下列语境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C.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翼翼,谨慎、严肃)D.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形容言语、动作有意思)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节目。
B.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C.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6.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7.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①,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⑤“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一句话:“,”。
”⑥《钱塘湖春行》一诗结尾写诗人被美丽的春色所陶醉,留连忘返的诗句是:“,”。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⑧,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2分)…()A.《论语》记录了孔子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
B.《金色花》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所作。
C.《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狐鬼故事著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大多以谈狐说鬼的形式讽刺了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
D.《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
它反映了我们的先民对自身起源的探索。
9.名著阅读(4分)(1)《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
例如:A.《乌龟和老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B.《蚂蚁和蝉》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
C.《狼和小羊》告诉我们要互相合作才能活的更好。
D.《两只口袋》提醒人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
上面的四个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2)《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
(2分)二、第二部分(60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下车引之()(4)元方入门不顾()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
1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1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二)阅读《一个美丽的故事》这篇文章,完成15-18题。
(13分)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
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
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
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可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
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
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
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那小男孩咧着嘴笑得正甜。
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妈妈醒来。
妈妈刚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
”说着,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15、从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老师满足了他的愿望吗?(3分)16、从文中看,你认为老师是怎样的人?(3分)17、“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句话除了讲天气、时间外,还有别的意思吗?(3分)18、文章最后缺少了一个揭示主题的结尾,请根据你的理解运用形象的语言加以补充。
(4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9--24题(17分)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⑤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19、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3分)20、第①段和第②段划线句都是描写,分别衬托了“我”的心情和孩子们的心情。
(3分)21、“我”对放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
(2分)22、第③段哪些语句体现了小弟弟对风筝的喜爱?选用了哪些描写方法?(4分)23、第⑤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分)24、探究:“我”为什么称毁坏小兄弟风筝这一幕为“精神的虐杀”?(3分)(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洗脚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父亲的脸上先是chà异,然后笑了。
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温度怎么样?”他问。
“蛮好蛮好!”父亲说。
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
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chù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
不由自主地想:[甲]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
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
[乙]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
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把毛巾拿来。
”父亲说。
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
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不,还是让我给你擦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
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
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
“好了好了,洗好了。
”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
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
”他说。
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
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
自己这一生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
25.写出下列词语(2分):chà异chù摸26.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答:27.文中前两处划线句一再写到“他”感到“心酸”,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3分)答:28.文中[甲][乙]两段文字,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说出对比的内容是什么?(4分)答:29.选文以“洗脚”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答:30.对文章最后小节中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的划线句,有读者认为写得很好,有读者认为是多余的。
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