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少年聂耳》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少年聂耳》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两个自然段。
4.认识生字14个,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背会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策略
“读中探究、读中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再读课文,自选方式读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得熟练。
2.多种方式读 (自由读、小组读、当小老师读、到讲台读),教师及时指导、鼓励和评价。
《5.少年聂耳》教学设计
课 题
5.少年聂耳
主备人
王国艳
课标要求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材分析
《少年聂耳》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聂耳在少年时代学吹笛子的一件事。作者通过对少年聂耳的描写,表达了勤学苦练上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课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抓住特点,准确传神,从而深化了课文的主题。
2.词句积累
好词:如阴云密布、侧耳倾听、全神贯注、蒙蒙细雨、点点归帆等。
好句: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有特色的一句或几句话。
五、读中思考,读写结合
1.再次回归整体。朗读全文,思考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聂耳,逐步加深对聂耳的认识。)
2.说一说,你遇到过专心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的人吗?
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数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中描写的主要景物通过教师的引导也可以通过朗读勾画找到,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详略得当的写法,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学生还很难感受到,所以可以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理解诞生、侧耳倾听、全神贯注等词语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集备预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2.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大家会唱吗?它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你们知道谱写国歌的是谁吗?(聂耳)。每个有作为的人都有他不同寻常的少年时代,作为一个杰出的音乐家,聂耳的少年时代是怎样的呢?
3.交流读书体会
大家认真读了聂耳少年时代的故事,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4.指名答,随机点拨,总结出“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
5.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再有感情的读一读。
6.交流反馈
A.指名读找出的句子。
B.根据找出的句子理解“侧耳倾听、湖光沙色、全神贯注等词语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尝试造句。
(1)引导学生按结构进行简单的归类。
(2)重点指导 “哥” “教”2个字。注重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写其他生字。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写在“自选词语”的小货车上。
三、拓展阅读,引向课外读
《自读课本》中的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3.少年聂耳
听吹笛子
喜欢音乐 学吹笛子
练吹笛子
C.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地指导各句朗读
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句:
“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做游戏表演,一学生朗读,一学生模仿,体验聂耳对笛子的迷恋。)
“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也没有觉察到…”
7.文章围绕聂耳喜欢音乐写了哪两件事?
四、诵读全文,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情形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指导行为
我们学习了《少年聂耳》这篇课文,知道了聂耳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的音乐家,这与他少年时代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再次读文,感受聂耳的刻苦勤奋。
二、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开火车、猜字游戏等,检查并巩固识字。
2.指导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