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

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古人早有认识。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

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

下面我就目前一些家庭教育环境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与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
受教育者在人生“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影响往往表现出难以磨灭的铭刻性,这种铭刻性的品质给他们终身的发展打下不易改变的印记。

在孩子独立行走于世之前,孩子有大半多的时间是同家长一起生活的,父母是子女天然的、不可选择、不可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

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

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们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将可能深刻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

因此家长应努力形成良好的家风,形成诸如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勤奋好学、勤劳节俭、爱好健美、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

良好的家风能使家庭德育发挥更大效能。

儿童入学前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模式以及反映图式。

在此过程中,父母及家庭是最重要的参照系,是被模仿的主体。

鲁迅认为,儿童教育首先要从家庭开始,父母就是最早的教育者,父母对儿童不仅有养育的责任,而且有教育的责任。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鲜明的特点。

掌握这些特点,对班主任依据其优势特点组织与协调家庭教育力量,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早期性与奠基性。

早期性和奠基性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

2、自然性与随意性。

3、长期性与连续性。

教育子女是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任何家庭中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对其子女的某一个阶段负责,而是对子女的终生负责。

所以,家庭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不是一时或短时期的,而是长期的、终生的。

家庭是永久的教育场所,父母是终生不变的教师,这也就使家庭教育具有了连续性,可以使受教育者在稳定的、连续的家庭影响中,以累积的方式接受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1、家庭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孩子学习
对于只关注孩子学习,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培养的家教方式,不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2、儿童教育中父亲参与程度低
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双方都参与家庭教育,父母行为方式互补,孩子能从父母双方身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完善的人格的形成。

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也不利。

儿童在通过模仿进行性格学习阶段,由于缺少了父亲的影响,会导致男孩子言谈举止像女孩子,胆小柔弱,缺少男子气。

3、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教知识
4、儿童消费过高
太高的儿童消费不仅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更使儿童从小不懂得勤俭节约,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吃不得一点苦,容易使他们养成唯我独尊和自私自利的性格。

三、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因此,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家长必须首先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把握住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总而言之,家长教育孩子应严爱结合,要求统一。

严格不是简单的限制、命令,更不是严厉、专制、打骂、体罚,严格中包含着说理、引导和启发,严格要求应与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孩子相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要让“理”制约“情”并成为情的基础,教其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才。

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亲子感情的伴随下进行品德教育,教他学会做人,把其培养成人。

护短、溺爱、娇纵、不管、不教,或滥用亲子骨肉之情和家长的权威,要求过高,责之过严,甚至打骂孩子,都违背家庭德育的规律和特点。

家长应该明白: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更不要因求好心切而做出不适合孩子程度的要求;不要因怀疑孩子的能力而事事代劳。

请勿用“金钱”打理一切,再多的金钱也抵不过真情的价值,也买不到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更买不到健全的人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