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摘要: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针对我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按照城市规划工程实践的要求,突出规划师素质与能力培养,结合课程教学的要求与组织等方面,提出了理论体系、课程案例、规划题目、组织模式与环节设置、模拟评审等6个方面的课程改革措施。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改革案例教学教学组织与环节模拟评审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城市规划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我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已讲授至2007级,共计5届,授课学时共计320学时。
从教学实践过程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一、课程问题分析
(一)课程理论基础
“总规抓战略[1]”,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层次中属于宏观层次内容,要求相关的理论准备呈现完整、体系化的支撑。
对于总体规划课程而言,相关基础课程的开设时序与内容衔接缺乏协调,相关教材对于规划思维、分析方法等重视不足,学生相关知识储备结构分散,缺少全面理解和把握城市各要素的能力。
(二)课程案例准备
总体规划课程的展开依赖一定数量和结构的案例群来进行支撑,以达到贴近工程实践,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然而课程案例来源、类型以及入库标准等问题仅凭一人之力,依靠项目积累难以实现,同时个人偏好也一定程度影响案例库的建设质量。
从前期运作来看,案例数量不足,结构上没有细分,部分案例陈旧,更新速度慢,相应地对于案例教学的支撑相对单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效果。
(三)规划题目选择
在总体规划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严格的教学进度,同逐步完善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程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城市总体规划“真题真做”的理想模式陷入困境,因此一般规划题目选择都是“真题假做”。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导致规划调研不够充分,学生对于现状理解不够深入,以至于无法充分把握某方面的城市要素。
同时缺少方案评审环节的“真题假做”,容易导致学生对总体规划的整体程序认识不够全面。
(四)教学组织模式
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一般将学生分为若干设计小组,由教师进行设计开题,布置总体规划题目和要求,各学生设计小组独立负责整体方案的构思、设计以及成果展现。
教师负责相关理论讲解,在课程过程中按照既定的阶段和思路对于学生进行纠正,导引和评价。
此种“师徒相授”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开放性不足,多元化不强,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所欠缺,并且相关的评价机制无法建全,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偏差,产生误导。
(五)课程环节设置
一般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的环节设置为:开题—收集资料—方案一草—方案二草—方案三草—方案确定—成果表现。
此种环节设置的问题集中在必要的规划程序环节与教学周期的矛盾上面。
按照既定的节奏完成必要的环节,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城市诸要素的复杂关系及其影响,其思维偏重于空间安排,对规划本
质认识不足,规划方案流于表面。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一)按照城市规划行业发展的实际,参考培养规划师的实践要求与能力标准,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在课程中引入规划行业相关机制,促成学校教育与行业标准的对接。
(二)研究教学规律,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开放式、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按照理性方法建设课程理论体系、完善案例教学,组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课程改革措施
(一)课程理论体系重组
按照《城乡规划法》(2008)以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中关于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和内容,对于总体规划相关理论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划分为3个子系统:关于城市理论的课程,主要讲授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内在机制;关于规划理论的课程,主要讲授城市规划基本原理,促进对于规划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关于规划技术与方法的课程,主要在于促进多种技术与方法的规划应用。
在上述调整的基础上,课程系统应立足于“土地利用与空间组织”,将总体规划编制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入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对城乡统筹、资源保护和公共利益等内容的关注和理解,形成正确的城市总体规划认知体系[2]。
(二)课程案例库建设
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参考其他院校的做法,总体规划课程应该在案例来源、类型、选择及应用等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
1. 案例来源与类型,课程案例主要来自教师主持或参与的总体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以及优秀规划案例。
并且根据总体规划展开的层次,课程案例库细分为:战略规划与研究、总体布局、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等。
2. 案例选择及质量保证,案例质量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案例选择应该体现如下原则:一致性原则,案例应与教学大纲保持一致,内容上应涵盖相应知识点,功能上突出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实用性原则,应对入选案例进行点评分析,明确其优点和特色,缺点和不足,方便教师、学生的使用;实施优先原则,应优先选用规划实施的设计项目,教学上做到形象直观,形成前后比对,强化教学效果;模块化原则,根据教学需要,将案例分解组合成不同模块化集合,与课程知识点协调对应,提高实效性。
(三)合理选择规划题目
总体规划课程题目的选择对于学生从微观空间设计到城市空间的多要素组织协调的过渡至关重要。
根据多年的调查和教学实践,既要保证总规内容的完整性,又要考虑教学认知与能力培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学校附近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应优先考虑作为总体规划课程的题目,在基础资料以及调研等条件较为充分时,可以考虑将规划对象扩大为附近城市(县城)总体规划[3]。
将镇总体规划作为规划题目,在内容框架、方法上与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致性,起步设计不复杂,空间组织上能够延续学生在处理微观空间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有利于促进强化城乡统筹的知识学习,为后续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城市规划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