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高分子复习材料1

功能高分子复习材料1

填空: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必然也受到聚合物骨架的种类和形态影响。

根据形成高分子骨架的聚合物的类型,目前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主要有以下及种类型骨架得到应用,即1.聚乙烯型、聚乙烯、聚醚等为代表的饱和碳链型聚合物,其特点是链的柔性好;2.以聚酯、聚酰胺骨架为代表的聚合物,特点是强度较高;3.以多糖和肽链为代表的大分子,多数是天然高分子,或经过改造修饰的天难然高分子,常见的如改性纤维素和甲壳质衍生物,特点是生物相容性较好;4.以聚吡咯、聚乙炔、聚苯等为主链的,带有线性共轭结构的聚合物,这类聚合物的骨架有电子位异性质;5.以聚芳香内酰胺为主链的所谓梯型聚合物,一般具有超长的力学性能。

2.根基聚合物骨架的形态,可以将聚合物骨架分成三种:一种是线性聚合物,第二种是分支型聚合物,第三种是交联聚合物。

3.红外形光谱、紫外线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法和质谱法被称为近代化学结构分析的四大光谱法,红外光谱主要提供分子中各种官能团的信息,核磁共振谱和质谱主要提供分子内元素连接次序和空间分布信息,紫外光谱可以提供分子内发色团、不饱和键和共轭结构信息。

4.高分子氧化还原试剂:1.醌型高分子试剂2.硫醇性高分子试剂3.吡啶性高分子试剂4.二茂铁型高分子试剂5.多核芳香杂环形高分子试剂5.高分子氧化试剂:高分子过氧酸试剂和高分子硒试剂6.多肽固相合成(保护端基)BOC方法 Fmoc固相合成法7.核酸都是有上述三种物质,即磷酸、戊糖(核糖、脱氧核酸)、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脲嘧啶和胸嘧啶)构成。

8.核苷酸一般由剪辑杂环内的饱和氮原子与核糖1位上的羟基反应脱水相连接,磷酸与核糖5位上的羟基反应脱水形成酯键。

核苷酸之间则通过磷酸与另个核苷酸糖上3位羟基反应形成二酯键连接,当多核苷酸以一定顺序连接构成短链核酸,则一般称为寡核酸。

9.ptc效应的产生主要有:热膨说和晶区破坏说10.负温度系数效应(NTC)T升σ升 R降11.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结构:1.分散复合结构2.层状复合结构3.表面复合结构4.梯度复和结构。

12.离子导电理论,主要包扩缺陷导电,无扰亚晶格离子迁移导电和非晶区传导导电13.电子导电高分材料由具有大的线型或面型共轭分子结构的聚合物构成,离域性的π分子是潜在的载流子。

14.高分子液晶材料是指那些外在一种介稳定态的高分子材料,在这种相态下,材料即有固态晶体的空间排列有序性,又有液态物体的流动性。

高分子液晶分子是指具备形成液晶态的高分子材料,并不一定外在液晶态;高分子液晶态则是指外在液晶态的高分子材料,指的是一种状态:液晶态固件是保留了液晶态分子堆切结构的固态材料,指的是固体晶体状态。

15.高分子液晶材料有三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根据液晶相态结构分类有向列型液晶、近晶型液晶和胆甾唇型液晶,根据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分子结构分类有主链型液晶,则链型液晶和混合型液晶,根据液晶态的形成过程分类有热致性液晶和溶致型液晶。

16.溶致型侧链高分子液晶指刚性结构处在聚合物侧链上,并在溶解过程中形成液晶态的高分子材料。

侧链通常含有两亲结构,即一端亲水、一端亲油,这样在溶解液中有利于分子的有序排列。

侧链的任何一端都可以和聚合物骨架连接,构成梳状液晶分子。

17.多孔膜的特点:微滤(MF)固体颗粒、细菌等;超滤(VF)蛋白质、酶、多肽、病毒等;纳滤(NF)抗生素、合成药、染料、二糖等;反滤透(RO)无机盐类水溶剂。

18.膜分离机制:1.过筛分离机制2.溶解扩散机制3.选择性吸附机制。

19.膜分离过程的驱动力:1.浓度差驱动力2.压力差驱动力3.电场驱动力。

20.溶剂的选择:1.当溶剂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作用力大大超过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聚合物溶剂。

2. 当溶剂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作用力与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处于同一个数量级—聚合物溶胀剂。

3. 当溶剂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作用力远远小于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聚合物非溶剂。

21.微滤膜(mF):以静压力作为驱动力(筛分机理)多孔膜,膜孔径的范围在0.1~10um。

孔积率70%左右,孔密度109个/cm2,操作压力在69~207kPa之间。

特点:1.孔径均匀,过滤精度高2.孔径大3.无吸附或少吸附,微孔膜厚度90~150um4.无介质脱落.缺点:1.颗粒容量较小,易堵塞2.使用前道过滤的配合。

22.超滤膜(VF):静压力作为驱动力,多孔膜,孔径范围1~100nm,孔积率60%,孔密度104个/m2。

23.纳滤膜(NF):主要指能够截留直径在1nm左右,分子量在1000左右溶质的分离膜。

低压反渗透膜(松散反渗透膜)SO42-、PO42-多价阴离子有截留100%。

分离物质介于反渗透膜与超滤膜之间。

反渗透膜(超细滤膜):主要用于反渗透过程,是压力驱动分离过程中分离颗粒粒径最小的一种分离方法。

膜的孔径0.1~10nm,孔积率50%,孔密度1012个/cm2,操作压力0.69~5.5MPa。

25.密度膜:聚合物膜,不存在人为孔。

26.液体膜:乳状液体膜,支撑型液体膜。

27.分子吸收光子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其获得的激发能有三种可能的转化方式:1.发生化学反应2.以发射光的形式耗散能量3.通过其他方式转化成热能。

28.abs表示光吸收过程,吸收光后电子跃迁到激发态,f1为荧光过程,分子吸收的能量以荧光发射方式耗散,激发态电子回到基态。

Vr为振动弛豫,ic为热能耗散,通过分子间的热碰撞过程失去能量回到基态。

isc为级间窜跃,此时表示单线激发态电子转移到三线激发态。

Phos为磷光过程,电子从三线激发态回到基态,能量以磷光发射形式耗散,S表示单线态,T表示三线态。

29.能级(能量)T j<S j ,寿命T j>S j ,自由基性能T j>S i ,离子性能T j<S i。

30.影响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因素:1.树脂化学结构的影响2.聚合物链段结构的影响3.外部影响因素。

31.吸附性高分子材料根据材料来源划分有天然高分子吸附性和合成高分子吸附剂。

根据吸附剂的化学结构和作用原理划分有非离子型高分子吸附剂、离子型高分子吸附剂,配位型高分子吸附剂和高吸水性高分子吸附剂,合成高分子吸附剂根据其外观形态还可以分成凝胶型(微孔)吸附树脂、大孔型吸附树脂,米花型吸附树脂和大网状吸附树脂。

32.离子交换树脂命名:分类名称I1,骨架名称I2,基本名称I3。

33.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SO3H,弱酸性-COOH,强碱性弱碱性-NH2,-NHP1,-NR2。

34.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分散剂:明矾,聚乙烯醇(COV)。

名词解释1.功能:外部向材料输入信号时,材料内部质和量的变化而产生输出的特性。

2.性能:材料对外部的抵抗特性。

3.功能高分子材料:人们将这些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称为功能高分子材料。

4.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策略:是通过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按照材料的设计要求将功能基于高分子骨架相结合,从而实现预定功能。

5.均相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原料、试剂、催化剂相互间互溶,在反应体系中处在同一相态中(相互混溶或溶解)。

6.多相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原料、试剂、催化剂中至少有一种在反应体系中不溶解或不混溶,因而反应体系不能处在同一相态。

7.均相催化反应:催化剂与反应体系成一相的催化反应。

8.多相催化反应:其中催化剂独立成相的称为多相催化反应。

9.有机固相合成:是指在合成过程中采用在反应体系中不溶的有机高分子试剂作为载体进行的合成反应。

10.掺杂:因提供电子给体电子受体而提高电导率的方法。

11.负温度系数NTC:即负温度系数效应是指材料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现象。

12.正温度系数PTC:即正温度系数效应是指材料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13.NTC材料:当升高材料温度导电能力升高,电阻值随之下降,具备这种性质的高分子材料称为负温度系数材料。

14.PTC材料:当升高材料温度导电能力下降,电阻值随之上升,具备这种性质的高分子材料称为正温度系数材料。

15.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主要由高分子基体材料、导电填充材料和助剂等构成。

16.本征态导电高分子材料:材料内部不含有其他导电性物质,完全由导电性高分子本身构成。

17.液晶:在物理性质上呈现各向异性,形成一种兼有晶体和液体部分性质的过渡中间相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物质称为液晶。

18.高分子液晶材料:指那些处在一种介稳态的高分子材料,在这种相态下,材料既有固态晶体的空间排列有序性,又有液态物体的流动性。

19.熔融型液晶:20.溶致型液晶(热致型高分子液晶):当溶解在溶液中的液晶分子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分子在溶液中能够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形成具有晶体性质的聚集体,此时称这一溶液体系为溶致型液晶。

21.相转变:均质的制膜液通过溶剂的挥发或向溶液中加入非溶剂或加热制膜将液相转化成固相的过程。

22.分离膜:具有选择性透过能力的膜型材料。

23.液体膜:膜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以液态存在。

24.密度膜:膜中聚合物以非晶态或半晶态存在,与其他常见聚合物宏观结构类似,因此有时也直接称为聚合物膜。

25.单线态(S):当分子轨道中所有电子都有配对,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等于0,即2S+1=1。

26.三线态(T):电子不配对,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不等于0,即2S+1=3。

27.光敏高分子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在光参量的作用下能够表现出某些特殊物理或化学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28.吸附性高分子材料:由单体和适量交联剂(通常带有双聚合物基团)通过共聚反应合成,形成具有一定交联度的三维网状聚合物。

29.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与脱附反应的实质是环境中存在的反离子与固化在高分子骨架上离子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原配对离子之间相互竞争吸附的结果。

这一类树脂通常称为离子交换树脂。

简答:1.功能与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所含的官能团;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慈宁宫只取决于聚合物骨架与官能团协同作用;3.官能团与聚合物骨架不能区分;4.官能图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仅起辅助作用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1.功能型小分子的高分子;2.已有高分子的功能性;3.多功能的复合,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扩展3.发展高分子试剂的目的:1.简化操作过程;2.有利于贵重试剂和催化剂的回收和再生;3.可以提高试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所谓的固相合成工艺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机械化和自动化;5.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6.可以提供在均相反应条件下难以达到的反映环境缺点:1.增加试剂的生产成本;2.降低化学反应速度4.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特征:反应型功能高分子与常规化学试剂和催化剂相比具有某些特殊性质,这些性质包括不溶性,立体选择性(模板效应),非挥发性,无限稀释效应等。

由于引入了高分子骨架而带来的这些特殊性质被成为高分子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