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冶金煤气安全知识

冶金煤气安全知识


煤气事故案例

1937年3月18日,美国得克萨斯洲新伦敦的一 所小学发生煤气爆炸,500人炸死。 2004年9月23日下午16:00左右,河北省武安 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在建高炉煤气综合 利用发电项目75吨燃气锅炉进行单体设备负荷 调试。在点火时该锅炉突然发生煤气爆炸,造 成该在建项目锅炉、管道、烟囱等设备的损坏 和垮塌,24日凌晨1:30分,搜救工作结束。 事故造成13人死亡(其中本公司工人 3名,其 余为项目施工单位人员),8人受伤。下面是 当时爆炸后图片。
一、煤气工业发展概况
煤气作为二次能源,它有输送方便、操作 简单、燃烧效率高,温度容易调节等优 点。煤气工业的200年历史见证了钢铁、 建材、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化肥、 合成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但煤气具有的 有毒、易燃、易爆的特性,也造成许多 人员的伤亡,这些伤亡事故也本身伴随 着煤气工业的发展。下面是一些煤气事 故案例。
五、煤气事故的预防
技术措施:
封——严密性,钢管材质、焊缝质量;耐压设计(材 料、结构) 隔——设可靠隔断装置、逆止装置、紧急切断装置; 堵——设汽封、氮封,保持压力;防爆电气 泄——设防爆阀、爆破膜、防爆水封、安全阀、泄爆 M2/M3不小于1/10,门窗外开; 放——设事故放散、调压放散装置、通风排气装置 控——含氧量、CO、压力、温度、流量、柜位、液位 检测监控;
煤气安全知识
煤气安全知识
煤气工业发展概况 煤气管理 煤气的产生过程 煤气的特性 煤气事故的产生、预防

一、煤气工业发展概况

200年前,1812年,被称为“煤气工业之父” 的苏格兰人威廉· 默多克(WilliamMurdoch)在 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煤气制造工厂,但其 生产的煤气最初只是用于室内和街道的照明, 后来也用作取暖。 1855年发明了引射式燃烧器,才使煤气在居民 生活和工业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于1885年11月1日在上海建成了国内第一 座煤气工厂 。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冶金和 化工业的发展,煤气作为这些工业的副产品和 二次能源,也大量增加和使用。

二、常见煤气的工艺流程

1、高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2、焦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3、转炉煤气工艺流程
1、高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高 炉 荒煤 气 重力除尘器 切 断 阀
湿法清洗系统
干法除尘系统
用 户
透平发电机
减压阀组
混合加压站
净煤气管网
填料脱水器
消 音 器
用 户
高炉煤气柜
过剩放散管
高炉煤气产生工艺流程
55~60%
21-30% 1.5~3.5% 7~8% 2% 16.5~18.5 4.5~35.8
2%
15-20% 23-42% 5.3~7.5 12.5~74.0 1.38
无色、无味有 剧毒、易燃易 爆
10~18%
2-3% 5~8% 3~14 % ≤0.5% 8.3~9.2 21.5~67.5 0. 97
2、煤气的爆炸事故 在容器或管道中,当煤气体与空气或氧 气的混合比达到一定的范围,并且遇到 足够能量的火种或温度达到着火温度以 上时,就会发生爆炸。 各类煤气的爆炸范围取决于各组分的爆 炸极限与浓度。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煤气的爆炸范围
成分 煤气种类 CO H2 CH4 爆炸范围
焦炉煤气 高炉煤气 转炉煤气 铁合金炉煤气 发生炉煤气
6~9 26~29 63~66 60~63 27~31
58~60 2.0~3.0 2.0~3.0 13~15 7~10
22~25 0.1~0.4
4.5~35.8 35.0~72.0 12.5~74.0
0.5~0.8 16~18
7.8~75.07 21.5~67.5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 2 ) 爆 炸 范 围 的 脱 离
作业时间 8小时 人体反应 无反应
CO浓度 mg/m3(PPM) 30(24PPM)
50(40 PPM)
100(80 PPM) 200(160 PPM) 500(400 PPM)
2小时
1小时 30分钟 20分钟
无明显后果
头痛恶心 头痛晕眩 中毒严重或致死
1000(800 PPM)
1—2分钟
中毒死亡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要防止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一是保证煤气设备的可靠性,严密不泄漏,保证环境 中一氧化碳含量不超标。 二是带煤气作业时,必须戴防毒面具并且要正确佩戴。 三是按章操作,保护自己。 四是不盲目施救。 五是严格遵循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工作标准。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浓度与人体反 应情况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冶 金企业煤气安全技术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
十七、煤气设备设施的改造和施工,必 须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 凡新型煤气设备或附属装置必须经过安 全条件论证。 十九、从事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 用、维护检修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 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持特种作业 操作证方能上岗作业。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煤气中毒事故的产生、预防 煤气爆炸事故的产生、预防 煤气着火事故的产生、预防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1、煤气中毒事故 (1)CO的毒性 煤气中毒有时也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由于CO具 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其与血红蛋白(Hb)生成碳 氧血红蛋白(HbCO)的能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Hb) 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能力大200~300倍,阻 断了血液输氧,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它是一种内窒息。人体内正常水平的HbCO含量为0.5% 左右。当HbCO含量达到25%~30%时,显示中毒症状, 几小时后陷入昏迷。当HbCO含量达到70%时,即刻死 亡。

五、煤气事故的预防

1、系统的密封严密
—严密性试验压力应符合要求 —对管道各处连接部位和焊缝,经检查合 格后,才能进行试验,试验前不得涂漆和保温; —各种管道附件、装置等,应分别单独按 照出厂技术条件进行试验; —管道以闸阀隔断的各个部位
河北省武安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 公司煤气爆炸图片
河北省武安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 公司煤气爆炸图片
二、冶金煤气安全的有关管理标准
(一)GB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二)GB 12710-91《焦化安全规程 》 (三)AQ2001-2004《炼铁安全规程》 (四)AQ2002-2004《炼钢安全规程》 (五)AQ2003-2004《轧钢安全规程》 (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冶 金企业煤气安全技术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 (七)AQ2025-2010《烧结球团矿安全规程》 (八)公司《煤气管道排水器安全管理制度》 (九)公司《煤气管道排水器岗位作业制度》 (十)炼铁厂《煤气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有色、有臭味、 有毒、易燃易爆
理论空气量
密度Kg/m3 特性
0.83
1.35
无色、无味有剧 毒、易燃易爆
4
0.48
无色、有臭味、 有毒、易燃易爆
3.2 高炉煤气的特性
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 密度1.35kg/m3,与空气密度(1.29kg/m3)相近。 一氧化碳含量27—30%,毒性很强。 着火点为700℃。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0—70%。具有易燃、 易爆、易中毒的特性。
煤气事故案例

2011年7月28日20时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贵 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钢公司)发生 煤气泄漏,导致部分民工及附近居民共有114 人入院就诊,病情稳定,没有发生中毒者死亡 的情况。 2010年1月4日,河北省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南 平炼钢分厂的2号转炉与1号转炉的煤气管道完 成了连接后,未采取可靠的煤气切断措施,使 转炉气柜煤气泄漏到2号转炉系统中,造成正 在2号转炉进行砌炉作业的人员中毒。事故造 成21人死亡、9人受伤。
3.3 焦炉煤气的特性
无色、有奇臭味(因含硫化氢)、有毒的可燃气 体。 密度是0.45—0.55 kg/m3,是空气密度的1/3;一 氧化碳含量约7%,毒性较高炉煤气小、易燃、易 爆。 着火点550℃。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30%。

3.4转炉煤气特性
无色、无味有剧毒、易燃易爆的 可燃气体,CO含量在60~70%。 密度是1.38kg/m3。 着火点650--700℃。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 21.5~74.0%。
四、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煤气的着火温度: 焦炉煤气: 550-650℃: 密度为 0.45-0.50 Kg/Nm3 高炉煤气: ~750℃左右 : 密度为 1.29-1.30Kg/Nm3 转 炉 煤 气 : 650--700℃ 密 度 为 1.396kg/Nm3 。。 混合煤气: 650~750℃ 密度依 高焦煤气之比 发生炉煤气: ~650℃: 密度为 1.16Kg/Nm3
GB6222-2005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4.9有煤气设施的单位应建立以下制度: ——煤气设施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图纸、 技术文件、设备检验报告、竣工说明书、竣工 图等完整资料归档保存; ——煤气设施大修、中修及重大故障情况的记 录档案管理制度; ——煤气设施运行情况的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煤气设施的日、季和年度检查制度, 对于设备腐蚀情况、管道壁厚、支架标高等每 年重点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备查。
煤气事故案例
上海宝钢集团梅山钢铁股份公司2012年2月23 日煤气中毒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还有7人继续 在医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事故调查和善后 工作正在进行中。 2011年12月江苏省江阴华西高速线材厂检修复 产中发生一起煤气泄漏事故,造成多名员工不 同程度煤气中毒。25名员工送往医院紧急救 治,其中8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人重伤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