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全册教案目录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16.2《动量守恒定律(一)》16.3 动量守恒定律(二)16.4碰撞16.5反冲运动火箭16.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17.1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17.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17.3粒子的波动性17.4概率波17.5不确定性关系18.1电子的发现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8.3氢原子光谱18.4玻尔的原子模型19.1原子核的组成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9.3探测射线的方法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19.5核力与结合能19.6重核的裂变19.7核聚变19.8粒子和宇宙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速度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投影片)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不同号的台球运动状态不同)。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例: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连接。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总结: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并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课件:参考案例―――一光电门测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滑块上红色部分为挡光板,挡光板有一定的宽度,设为L .气垫导轨上黄色框架上安装有光控开关,并与计时装置相连,构成光电计时装置.当挡光板穿入时,将光挡住开始计时,穿过后不再挡光则停止计时,设记录的时间为t ,则滑块相当于在L 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t ,所以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v=L/t .课件:参考案例二―一―摆球测速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把两个小球用线悬起来,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

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落下时的速度;测量被撞小球摆起的角度,从而算出被撞后的速度。

也可以用贴胶布等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课件:参考案例三――一打点计时器测速原理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

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

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如上图)。

通过纸带测出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

实验分析:两个物体由静止弹开也是一种碰撞情况课件:参考案例四――一平抛测速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测量桌高和水平位移,可以算出抛出时的初速度。

3.实验方案一:3.1 用气垫导轨作碰撞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记录及分析(a-1)实验记录及分析(a-2)22v 2=02v'=9实验记录及分析(a-3)实验记录及分析(b)实验记录及分析—(c)(三)课堂小结1.基本思路(一维碰撞)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可能有哪些?碰撞前后哪个物理量可能是不变的?2.需要考虑的问题碰撞必须包括各种情况的碰撞;物体质量的测量(天平);碰撞前后物体速度的测量(利用光电门或打点计时器等)。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2题★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示范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动量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灵活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教学难点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mυ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因此mυ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二)进行新课1.动量(mome ntum)及其变化(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

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师: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②相对性:这是由于速度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通常以地球(即地面)为参考系。

③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运算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师: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例1(投影)】关于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B.动量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C.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D.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小的惯性大[解析]物体的动量是由速度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的。

动量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惯性也不一定大,A错;同样,动量大的物体速度也不一定大,B也错;动量相同指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而动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故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C对;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小的质量大,惯性大,D也对。

[答案]CD[点评]动量是状态量,求动量时必须明确是哪一物体在哪一状态的动量。

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2)动量的变化量: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υ1矢量差【例2(投影)】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学生讨论,自己完成。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2.系统内力和外力【学生阅读讨论,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教师对上述概念给予足够的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强理解〗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

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注意:内力和外力随系统的变化而变化。

3.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