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设计寒食教学目标:1.学习诗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诗文,了解诗文描写的内容。
2.从诗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诗人以汉喻唐,敢于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以及宦官得宠专权等腐败现象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寒食》所描写的内容及其深刻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中不易理解的内容以及如何朗读诗文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
同学们,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描写节日的诗文,你知道哪些?请你说说。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网上学习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寒食》。
3.正音,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翃”。
指名朗读这个字。
书空练写这个字。
二、师生交流。
1.师:寒食节在什么时间?2.你知道“寒食节”的由来吗?3.介绍作者韩翃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古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交流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3.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四、动画演示,理解诗句。
1.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自由练读、学生齐读)2.请学生尝试说说以下几句诗如何读。
3.指导读好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
(“斜”字读古音)4.学生尝试说说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5.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难以理解,请你提醒大家。
6.教师演示,指导读好后两句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自由读读下面两句诗句,说说你所知道的后两句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
8、教师指名说说其他两句诗句的意思。
9.利用课件帮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文意思。
10.讨论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开展朗读比赛。
1.指导朗读诗文,注意读好重音、停顿。
2.师生朗读竞赛。
3.背诵诗文。
六、深入学习,拓展延伸。
1.出示“春节、清明”等词,指名说说其他一些描写节日的古诗。
2.课件展示其他一些描写节日的古诗。
(如:杜牧的《清明》、王安石的《元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中秋月》等)七、总结课文,谈谈感想。
1.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汇报感想。
八、布置作业:背诵古诗。
迢迢牵牛星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简练之美、形象之美。
2.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简练之美、形象之美。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四大民间爱情传说导入。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强调民间传说对后人的滋养。
二、整体把握。
1.初读:指名读。
订正字音后齐读。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织女思念牛郎。
)她的思念深吗?有何为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2.二读:指名读,互相评价。
在评价中把握诗作情感。
三、研读探究。
1.形象塑造。
(1)读完全诗,你觉得自己心目中的河汉女是什么形象?[提示]美丽、楚楚可怜。
如“皎皎、纤纤、素手”等词语表现出的形象。
专情,深情。
如“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句表现出的形象。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诗人是怎样刻画出这样的形象的?[提示]正面的细节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正面描写:皎皎,洁白明亮之意,言星之皎皎亦言人之洁白。
纤纤,细弱的样子。
素手,洁白的手。
侧面描写:◎拓展:细节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侧面描写: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小结:塑造人物形象其实很简单——抓细节,用映衬。
2.叠字。
你有没有发现本诗写作上的其他特色?尤其是形式上?——叠字。
请背出你所知道的运用了叠字的古诗词名句。
(学生背诵)给出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个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学生仿写。
挑选一句比较有感觉的诗句仿写一句话,表达出叠字在诗词句中的作用。
评价时注意:原句对作者的称谓;自己表述的简洁性、形象性。
请学生为本诗的叠字运用作小结。
(形式上:念起来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内容上:反复渲染,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3.三读:齐读1~2遍。
尝试背诵。
四、小结。
《迢迢牵牛星》赏析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此诗描写天上的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 状织女曰“皎皎”。
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
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
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
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
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
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
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河汉女”就活脱多了。
“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
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
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里悲伤不已。
“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
“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机杼之声。
“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
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
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
”是确切的。
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
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汉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
《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亦见于《古诗十九首》。
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
’盈与赢同,古字通。
”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
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也是形容人的仪态。
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
“脉脉”,李善注“《尔雅》曰‘脉,相视也’。
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这首诗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这首诗又多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节奏美,诵读时要把这一节奏美表现出来。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十五夜望月【教学目标】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难点】欣赏诗词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圆月)。
确实,圆月,是中秋的象征。
这天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大家把课本翻到109页。
一般来说诗歌是所有文体中最短小的,但是别看它们是小身材,其实有大味道呢。
诗歌语言因高度凝练而充满丰富的形象和意义,要我们花大力气去体会。
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如果能够把《十五夜望月》这首短小的诗真正读懂,读通,那就是同学们的成功了。
这首诗的题目或者还可以写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板书课题)(解题,见注释,注意古代以官职来称呼别人的文化习惯)二、初读诗歌,明确体裁师:有没有同学乐意先来帮我们大家读一下这首诗?(生读)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吗?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古诗咯。
问题是从文体上说它属于诗歌中的哪一类?(七言绝句,另有五言绝句,八句四联律诗。
格律诗)三、跟读诗歌,初步把握刚才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声音响亮,而且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已经迈出了读懂诗歌的第一步。
诵读是理解诗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围,有的需要浅吟低诵,有的需要放声朗诵。
下面请同学先听一遍本诗的朗诵,去初步了解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
生听读师:下面我们跟着录音一起来读这首诗。
生跟读师: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描写了诗人十五夜望月时看到的院中景象)(抒发了诗人怀人的思绪)四、发挥想象,欣赏景色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字面疏通:庭院中的地面白色一片,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绽开的桂花。
2、师:要真这样干巴巴的解释可真是把这首诗给糟蹋了,我们大家都不愿意吧?同学们能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你最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来为我们描绘诗人想要描绘的景象?(150—200字左右,写在练习纸上)3、附近的同学交流,推荐出最优秀的,朗读交流4、教师展示例文洗乳般的月华静静地泻在这个朴素的小小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微雪,又好像是一汪空明的积水,窗边那棵桂树扶疏的树影,则成了水中微动的藻荇。
萧萧树荫里,聒噪了一天的鸦鹊,此时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这中秋之夜皎洁到刺眼的月光,先后进入了睡乡,不知道在它们的梦里,可曾出现去年春日青天掠过的一行归航的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