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景区项目策划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第3章竞争对手分析政府对“智慧景区”建设有极高的热情,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却需要第三方的协助,因此很多地方政府跟各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高校、跨国公司、旅游巨头等。
但这其中部分企业知识为了得到政府项目而打着“智慧景区”噱头,并没有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最核心的“智慧景区”项目。
3.1 以电子商务为目标的企业在国内,不管是从传统旅游行业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还是新生的旅游App创业公司,由于企业基因的问题,更多的是在借助“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的概念做电子商务。
虽然一部分企业做出了一些表面看起来比较人性化的功能,但这更多的是属于营销手段,其基本模式是以推销实体商品为主导。
在这些企业眼中“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就是根据细分用户需求更精准地推销产品的工具。
如何更智能地卖产品,是这些企业所探索的目标,但这仅仅是“智慧景区”中较小的一部分。
3.2 以提供服务为目标的企业业内认为旅游网站是中国未来“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的主要发展方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人类活动不断的在网上积累,人的行为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隔阂逐渐模糊,人们的网上行为更多的反映了最真实的想法,比如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微博知道他的兴趣点,通过电子邮件知道工作性质,通过淘宝就可以知道消费需求等。
从大数据中精确的根据用户需求点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挖掘,并以此为依据为用户在整个旅游阶段性周期内提供各种个性化特色服务,这才应该是“智慧旅游”的本质所在。
各种数据分析的模型和技术的日趋成熟,给旅游企业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了合适的基础,配合旅游企业丰富的数据量和与用户的密切关联性,这些为旅游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当多的旅游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如某个旅游企业的产品:它从微博搜索内容,然后进行一定的筛选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某个旅游地区在过去三小时内的状况。
从大体上来说,“智慧旅游”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营销的更新或者管理的优化,而是整个产业结构和理念的更新换代。
“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不应单纯的是以实体交易为目的,而应以提供各种个性化特色服务为核心。
第4章自身条件分析暂无具体项目,内容暂不添加4.1 人员能力分析4.2 技术实力分析4.3 费用分析第5章总体计划5.1 建设目标开展“智慧景区”项目,发展和完善景区的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建设,是促进地区发展和产业革新的一大契机。
根据“智慧景区”建设的整体目标和要求,“智慧景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公共服务平台为纽带,建立覆盖游客旅游方方面面的服务融合体系,保障游客的权益,维持景区的稳定,提升游客的旅游品质和全方位体验度,提升管理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建设与自然环境、资源和谐共处的“智慧景区”。
针对以上目标,发展“智慧景区”可以从四个创新点出发:一是服务模式的创新,从以前的游客找服务转变为主动送服务;二是服务手段的创新,依托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为游客主动提供旅游服务;三是服务方式的创新,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和智能手机的平台,为游客提供贴身的导游和智能化的旅游服务;四是服务评价的创新,包括公众点评、智慧分享,使游客可以随时、随地、随人的与其家人和朋友分享旅游经验,景区和企业也可以即时得到游客出行的反馈信息。
5.2 建设任务发展“智慧景区”,针对不同维度,存在着多种建设任务。
旅游机构的管理:旅游局以宏观的政府立场,对下属的各区相关旅游机构进行管理,从传统办公方式转向数字化管理。
旅游产品的整合: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对城市旅游产品及旅游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整合,提高整体竞争水平,达到资源的充分调配,多方共赢。
旅游产业链的规范和整合: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对城市内的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单体、旅游媒体单位及旅游文化产业的各级单位整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景区”。
品牌形象建设:调配旅游相关专业及课题的学、研机构对城市旅游进行品牌深度分析。
打造逐步完善的城市旅游品牌模式的构架。
“智慧景区”的建设,需要以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从融合服务方面建设“一中心、二门户、三体系、多应用、多终端”的体系。
一中心:旅游信息云数据中心。
二门户:旅游公共服务门户、旅游政务服务门户。
三体系:“智慧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景区”信息感知体系、旅游政务服务体系。
多应用:信息站建设、安防监控、智能导游、二维码验票、电子商务等。
多终端: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移动导览仪等多种终端。
5.3 总体框架“智慧景区”的总体业务架构立足于对旅游服务体系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以成熟的技术模式实现新型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一方面建立景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在建成的网络基础设施上,建立统一的云数据中心、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和服务内容高度融合的业务应用系统。
同时,建立起“智慧景区”建设的标准与规范体系,使不同应用系统在同一标准与规范的指导下,能实现相互兼容或资源共享,避免投资的重复与浪费。
图3.1 “智慧景区”总体架构图“智慧景区”总体框架由五大业务板块组成:从下到上有三层,分别是感知层、数据交互层、业务支撑层,在两侧分别由信息安全体系和运营保障体系提供保障。
5.4 感知层图3.2 感知网络示意图感知层是项目建设的基础,由整个景区的信息基础设施构成,主要是指运用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数据感知技术的各种传感设备。
将这些设备嵌入景区的物体和各种设施,通过物联网对景区全面、透彻、及时地感知,从而建立整“智慧景区”信息感知网络。
通过景区部署的感知终端能查看景区现场的视频、温湿度、光照紫外线、空气质量、水温水质等。
5.5 数据交互层数据交互层是连接感知层和业务支撑层的纽带,负责传输和储存感知层和业务支撑层的信息数据和记录。
数据交互层包括网络传输和数据存储和处理两项功能。
网络传输功能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互联优化传输技术,分为远距离通信技术(GSM\GPRS\UMTS等)、近距离通信技术(Wifi、蓝牙、RFID和、UWB等)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和网络的位臵服务技术等。
数据存储和处理功能主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云计算通过服务器虚拟化等手段实现硬件的低成本、高效利用;大数据则是海量数据处理最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依托这两项技术建立的旅游信息云数据中心将作为“智慧景区”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业务的基础。
5.6 业务支撑层“智慧景区”的业务由公共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两大平台支撑。
公共服务平台具体包括智能导游、智能导览、智能门票和信息发布等服务;政务服务平台具体包括安全监控中心、旅游服务中心、车辆管理中心和资讯推广等功能。
业务支撑层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已有的服务业务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业务类型;政务服务平台将对景区的管理服务和业务进行融合并实现整个景区的数字化办公。
两大平台均由数据交互层的旅游信息云数据中心作为技术支撑,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逐步梳理各服务业务信息和管理业务信息,进行业务的融合,对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完善景区的组织机构,优化业务流程,推进景区的数字化办公,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6章功能设计6.1 信息站综合服务图6.1 信息站综合服务示意图信息站综合服务为游客提供无线宽带接入环境,以建立更加便捷的渠道向游客发布通知公告,并新增挥客、电子涂鸦墙等新鲜电子信息服务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度。
信息站综合服务主要包括:信息站Wifi覆盖、智能触屏查询系统、挥客、电子涂鸦墙等。
信息站Wifi覆盖依靠运营商提供的宽带网络和无线通信设备,在信息站周围覆盖Wifi网络,游客在信息站网络覆盖范围内即可用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进行网络连接。
智能触屏查询系统覆盖在景区的服务中心和各个信息站点。
它为游客提供天气预报查询、景区风光、新闻资讯、景区导览等多样化的功能。
游客还可以以实时视频形式查看将要去的景点的人流状况,并调整旅行线路。
挥客是一种极具新鲜感的旅游体验产品,借助于挥客产品,游客在旅行过层中可以将拍摄的照片、视频等附上多种个性化评语,如“到此一游”,并通过挥动手机的方式随时发到自己的微博等。
游客如对着配套的屏幕设备(挥屏)挥动,则可在挥屏上展示照片、查看景点信息、播放音乐和视频等。
电子涂鸦墙是一种设臵在景区的可触摸电子显示屏,专门供游客留名、题字、画画用。
游客点击进入电子屏下半部“题字”区后,可以在上面任意涂鸦,并可保存、查看。
电子涂鸦墙对景区的整洁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对游客来说也是种新鲜的旅游体验。
6.2 智能导览图6.2 智能导览示意图智能导览立足于公共服务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景区信息查询和介绍,对游客旅游线路的选择提供预判支持。
智能导览移动客户端包含了景区的路线、景点、服务等信息,游客可以在公共服务平台门户进行客户端下载,并安装在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
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客户端登陆应用,即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与景区相关的信息进行查询和了解。
游客按照语音提示和电子地图引导接近某景物时,终端自动播放相关的景点语音讲解,用户还可以选择播放视频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信息。
游客还可以以实时视频形式查看将要去的景点的人流状况,并调整旅行线路。
6.3 智能门票智能门票服务包括两部分:智能购票系统和智能验票系统。
图6.3 智能购票示意图智能购票系统允许游客通过网络访问搜索门票信息,在了解和确认购票信息之后通过系统与支付平台进行交互和业务处理,支付完成之后点票以二维码的形式被发送至游客的手机上。
图6.4 智能验票示意图智能验票系统在景区入口处对游客出示的手机上的二维码门票进行扫描,读取二维码门票信息。
系统对读取的门票信息完成验证后返回授权信息,扫描终端收到系统返回的确认信息后对游客自动放行。
同时,智能验票系统对门票的使用进行记录、汇总和统计,并反馈给景区和商家供管理使用。
6.4 安全监控中心图6.5 安全监控中心示意图安全监控中心负责监控整个景区的安全状况。
通过遍布景区的各种前端监控设备,安全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能远程监控到景区的实时图像并进行远程监听,及时了解景区任意地区的安全情况。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安防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前端设备与监控现场实时对讲,并及时联系巡逻人员赶赴现场处理。
同样,巡逻人员通过3G手机也可以监控整个景区的安全情况。
6.5 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以数字化办公和电子信息服务技术为基础,通过放臵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触屏交互设备,为游客提供办事导航引导、办事指南查询、办事结果查询等功能。
并提供游客投诉服务、查询投诉结果等功能。
6.6 车辆管理中心图6.6 车辆管理中心示意图车辆管理中心对主要道路实时监控并对车流数量进行自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