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通信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通信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通信电路(课程设计)题目名称:模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院系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2013年12月目录一.设计题目二.设计内容三.实现方法3.1信号产生模块3.2载频信号产生模块3.3调制器3.4解调器四.设计平台4.1硬件平台4.2软件平台五.设计要求5.1设计准备5.2安装调试要求六.电路调试6.1 AM发射机调试6.2 AM接收机调试6.3 调幅通信系统联调七.结果分析八.电路仿真8.1 LC振荡器8.2 振幅调制器7.3 振幅信号的解调九.附录9.1 GP4实验板模块分布图9.2 参考文献一、设计题目模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二、设计内容图1模拟通信系统框图本设计主要完成以下模块a. 信号源产生模块(语音低频信号)b. 载波信号产生模块(载波)c. 调制器d. 解调器三、实现方法3.1信号产生模块实现方法:RC振荡器,要求f=1.5kHz 振荡频率f=12RC3.2载频信号产生模块实现方法:LC振荡器LC正弦波振荡电路3.3调制器方案:AM调制器实现方法:模拟相乘器模拟相乘器实现两信号(调制信号与载频)的相乘,从而产生差频与和频,从而实现频谱的线性搬移,它产生无用频率分量少,是调制AM 实现的最好方法。

本设计AM调制采用模拟相乘器MC1496。

低频调制信号3.4 解调器方案:AM解调实现方法: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由于模拟相乘器解调电路比较复杂,而AM调幅波包络反应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因此可用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且电路较简单,无需载波信号。

因此本设计用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

图3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四、设计平台4.1硬件平台:(1)高频实验箱(GP-4)(2)通信电路综合实验箱(ZH5006)ZH5006实验箱中提供了很多标准化模块:可变加法器、可变减法器、可变相乘器、乘法器、低通滤波器、EPLD模块、80C3模块,DA模块等。

本次设计用压控振荡器模块,乘法器模块,滤波器模块,和两片通用模块:一个通用模块用作RC振荡器,另一个用作二极管检波器。

(3)高频实验台XSGZ-1。

4.2 软件平台:(1)work bench仿真设计;(2)Protel原理图设计;本设计采用work bench进行正弦振荡器、调制电路、检波电路等部分的仿真,采用Protel进行原理图绘制。

五、设计要求5.1设计准备(1)明确系统的设计要求;(2)明确模块的设计要求;(3)画出模块设计电路的原理图。

5.2安装调试要求(1)低频信号产生模块独立设计、调试;(2)其他模块在实验平台调试;(3)实现系统调试。

六、电路调试该调幅实验系统组成原理框图如附图2(a)(b)所示,图(a)为调幅发射机组成模块,图(b)为接收机组成模块。

各模块位置参见布局分布图。

发射部分由低频信号发生器、载波振荡、幅度调制、前置放大、功率放大器五部分电路组成,若将短路块J4、J5、J10、J11、J17连通,J15连通TF则组成调幅发射机。

接收机由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晶体管混频器、平衡混频器、二次混频、中放、包络检波器、16.455MHZ本振振荡电路、低放等八部分组成。

将短路块J33、J34连通,J29连通J.H.IN,J42连通J.B.IN,开关S9拨向右端,组成晶体管混频调幅接收机,若将短路块J48、J49连通,J33、J34断开,J29连通P.H.IN其他同上,则组成平衡混频调幅接收机。

6.1AM发射机调试1.将振荡模块中拨码开关S2中“4”置于“ON”即为晶振。

将振荡模块中拨码开关S4中“3”置于“ON”,“S3”全部开路。

用示波器观察J6输出10MHZ载波信号,调整电位器VR5,使其输出幅度为0.3V左右。

波形图下图所示:2.低频调制模块中开关S6拨向左端,短路块J11,J17连通到下横线处,将示波器连接到振幅调制模块中J19处(TZXH1),调整低频调制模块中VR9,使输出1KHZ正弦信号V=0.1~0.2V。

PP波形图下图所示:3.将示波器接在J23处可观察到普通调幅波。

波形图下图所示:4.将前置放大模块中J15连通到TF下横线处,用示波器在J26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

改变VR10可改变前置放大单元的增益。

波形图下图所示:5.调整前置放大模块VR10使J26输出不失真的AM波,将功率放大模块中J4连通,使J8(JF.OUT)输出不失真的AM信号。

波形图下图所示:S拨向右端(+12V)处,示波6.将J5,J10连通到下横线处,开关1器在J13(BF.OUT)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改变电位器VR6可改变丙放的放大量。

波形图下图所示:6.2AM接收机调试1.将10MHZ的调幅信号加入晶体管混频输入端。

2.将晶体管混频模块中J33,J34均连通到下横线处,示波器在输出端J36(J.H.OUT)端可观察到混频后6.455MHZ的AM波。

波形如下图所示:3.调整中周CP3及VR13使J36处输出电压最大波形如下图所示:4.将J29连通到J.H.IN下横线处,开关S9拨向右端,调整VR14使二次混频输出J38(Z.P.OUT)输出0.2V,455KHZ不失真的调幅波。

波形如下图所示:5.连通中放模块中J40到下横线处,在中放输出端J55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AM波波形如下图所示:6.调谐中周CP6使J55输出1Vpp左右的AM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7.振幅解调处J46连通,开关S13拨向左端,S14、S15、S16拨向右端,在J52处可观察到解调后的低频信号。

S15拨向左端可观察到惰性失真,S15、S16,同时拨向左端可观察到底部失真。

S14拨向左端可观察到不加高频滤波的现象。

解调后的低频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惰性失真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底部失真波形图如下图所示:不加高频滤波的波形图如图下图所示:8.若J42连通J.B.I.N,则在J44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低频信号。

波形如下图所示:6.3调幅通信系统联调1.按实验(一)AM发射机实验将平衡调幅器输出(振幅调制模块J23)调到0.1V左右。

波形如下图所示:2.前置模块中J15断开,将J23处的AM信号用短路线连到晶体管混频处的J32处(J33断开,J34连通),J36处可观察到混频后的AM波。

波形如下图所示:3.将二次混频处的开关S9拨向右端,J29连通到J.H.IN,J38处可观察到二次混频后的AM波。

(注:若此波形失真,则可调电位器VR14(右旋),若无信号就左旋)波形如下图所示:4.将J38处波形调到0.2V左右,中放处J40连通在J55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AM波。

波形如下图所示:5.振幅解调处J46连通,开关S13拨向左端,S14、S15、S16拨向右端,在J52处可观察到解调后的低频信号。

S15拨向左端可观到惰性失真,S15,S16,同时拨向右端可观察到底部失真。

S14拨向左端可观察不加高频滤波的现象。

解调后的低频信号波形图如图下图所示:惰性失真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底部失真波形图如下图所示:不加高频滤波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6.J42连通J.B.IN,则在J44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低频信号。

波形图如下图所示:7.用双踪示波器对比解调后的输出波与原调制信号。

将示波器一路接入平衡调幅模块中J19(TZXH1)处,另一路接检波输出J52处,观察两波形并进行对比。

波形图如下图所示:七、实验分析1.在做试验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连线,千万不要将试验箱中的电路短路,轻则只是损坏某个器件,重则造成整个试验箱的损坏。

我们组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不小心将试验箱中的电路短接了,然后造成了其中某个器件的损坏,虽然在后来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果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当时的确冒烟了,应该是造成了某个器件的不必要损坏。

2.在处的短路块,发射机调试过程中,在J23处观察普通条幅波时,有时可能出现,有时也可能不出现,这是应该断开J17,调节VR8,观察此时是否抑制了载波,如果抑制了载波,就把载波调解出来;若没有抑制载波,则调节最大不失真。

3.在前置放大模块中将J15连通,此时用示波器可在J26处观察到放大后的条幅波,通过改变VR10可以改变前置放大单元的增益。

若此时观察不到调幅波,调节VR9或VR11,可将调幅波变得清晰。

4.在振幅解调模块,将J46连通,开关连接好,可在J52处观察到解调后的低频信号。

若此时信号失真或不清晰,有可能是二次混频造成的,此时VR14过调,通过改变VR14可使其波形不失真。

5.最后用双踪示波器将原调制信号与解调后的输入波形进行对比,其中一路接平衡条幅模块中J19处,另一路接检波输出J52处。

6.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步的原理,操作都要了解,这样就会避免走好多弯路,我们组就是刚开时对有的步骤的操作不是很清楚,而浪费了好多时间。

八、电路仿真8.1LC振荡器:仿真结果:8.2 振幅调制器:8.3振幅信号的解调:仿真结果:九、附录9.1 GP4实验板模块分布图9.2 参考文献[1] 曾兴雯、刘乃安、等.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2]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