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文献综述、论文写法)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文献综述、论文写法)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当了一段时间的版主,发现本版还是以求助和应助为主,我这里想慢慢地写一些心得,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好建议,让本版的学术气息逐渐浓郁起来,在这里谢谢大家了:)今天想说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文献的问题。

好的文献管理,利用和搜索的模式往往能对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使研究者事半功倍。

从一个典型的研究过程来看,第一步总是文献搜集以及撰写文献综述,而第二步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利用已有文献中的成果来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一步中还是需要反复地利用已有文献,把其中的有用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一步是论文的发表,这里除了科学的论文撰写外,主要就是需要对阶段研究工作的文献作出整理,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开个好头。

从这样的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工作的三个主要步骤中,文献的利用和管理时时刻刻地伴随着研究的进展,因此,提高文献利用和管理的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研究工作的开始,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已经明确地有一个大的范围,但是具体的题目还不清楚。

第二种是已经有了一个具体的题目,需要进一步地解决。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搜集整理文献。

就本版的文献求助情况来看,大致有四类文献求助1. 拥有具体的文献信息,具体求助某一至两篇文献2. 拥有文献信息,一次求助许多的文献3. 求助某些经典书籍4. 没有具体的文献信息,根据主题进行求助我是根据研究者所处的不同状况进行分类的。

第一类一般来说应该有了具体的题目,针对性比较强。

对这一类人来说,研究工作一般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时不时地去有意思地搜索相关的文献,以防遗漏。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

我有一个同学,前段时间投了一篇文章,由于是top 3 journal,审稿人的水平都很高,他费了好大劲证明的一个定理。

审稿人指出,类似的定理已经被证明过了,详情参考某篇以前的文献,结果他花了好长时间证的几页证明一下子压缩到了半页。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深入研究后没有时刻继续保持对文献的搜集,从而出现了遗漏。

在实际中,如果你不是经验丰富的顶尖研究者,一般很难一下子将所有重要的相关文献搜集全,因此,时刻以不同的关键字和方法搜索整理文献,往往能避免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前人重复,从而白白浪费了许多精力。

第二类是一次求助许多文献的情况。

这类文献求助可能有研究者研究方向本身的特点。

但我猜测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研究者的目的性还不是很强,容易海量囤积资料。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容易遗漏,在初期能给自己提供一个比较宽的视野。

但也有很多的潜在坏处,众所周知的是,如果资料太多,是不可能都进行精读的。

缺乏重点往往不容易使人深入进去,从而研究工作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对于这一类情况来说,科学的整理文献,去粗取精,加强针对性是很有必要的。

在文章最后我上传了一篇讲如何阅读文献的文章,我认为写的不错,大家可以借鉴参考。

对文献进行删选,并针对不同的文献进行粗度和精读是很重要的。

从附件的文章中,至少我学到了如何确定自己想读的文献,如何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

论坛里有一篇帖子,题目是“给疯狂下资料的朋友们提个醒”,我觉得写的很好。

大家可以参考。

其实我觉得应该体会的核心思想是如何能有效利用自己下载的文献,海量下载的同时把重点放到真正有效地学习和汲取上。

第三类是经典书籍的求助。

我想这类求助的出发点应该可以归纳在前两种之内。

之所以这里要把它单独提出来,是想说一说如何利用经典的书籍的问题。

我周围的同学应该说都还具有比较好的素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但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同学不愿意踏实地去阅读最最重要的经典书籍,容易蜻蜓点水。

这里有一个故事令我很感慨,原来我在一个top 5的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极度强悍,在那里都属于鹤立鸡群的人物,对绝大部分问题都能一下子深入本质地给大家讲解。

我就总在思考,为什么他比我能强这么多,难道真的是智力上有差距吗?有一次我去他的办公室里找他问问题,他拿出了平时自己使用的参考书给我翻里面的内容,我看到的是一本封面已经被翻烂的书,后来得知,他对于重要的书籍都是采取通篇阅读好几遍,题目尽量全做的方法。

我一下子明白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了。

我也试着学习他的办法,开始的确很难,书看的很慢,题目也有好多不会做,但是慢慢坚持下来,觉得自己头脑灵活多了,最关键的是对于该领域在头脑形成了一个骨架,以后看文献便能对号入座,轻松自如多了。

在我现在的研究工作中,系统看书做题学到的东西一直是最最有用的,看文献的到的东西往往比较零散,有了重要经典书籍提供的系统骨架,往往就能在头脑里很快建立起有效的学术树,而研究工作的速度和效率也会因此大幅度提高。

所以说,对于已经确定方向的朋友,如果能踏下心来认真阅读经典的书籍,是非常有益处的。

最后一类是主题求助,关于这一问题,大家可以参考前段时间我以前写的一篇帖子,对这个问题有比较详尽的论述。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大家可以参考:)关于利用文献撰写文献综述的问题,不在这讨论,而且论坛里面已经有很多很不错的帖子了。

我在这里把文章搜集给大家,以作参考。

关于写文献综述的体会关于文献综述的写法的文章怎样写文献综述/bbs/thread-621099-1-1.html文献综述写法及要点/bbs/thread-708044-1-1.html一篇超好的论文-文献综述的最高境界/bbs/thread-921259-1-1.html文献综述及论文写作学习心得/bbs/thread-950311-1-1.html文献综述写作指导/bbs/thread-840991-1-1.html在完成了文献搜集和文献综述后,在后面的研究工作中还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整理文献。

整理文献可以使用endnote 或者jabref,前者在word比较好用,后者在latex理好用。

每隔一段时间尽量能把存放文献的文件夹清理一下,始终保持核心重要的文献是well organized. 另外在如前面所说,时刻搜集最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避免浪费精力重复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的研究工作紧跟当前研究热点。

具体说来还有以下的几个文献利用的问题值得注意。

1. 好的文章应该反复阅读。

经典的重要文章往往需要反复的阅读,深入进去后往往就能发现,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也会发现不同的对自己研究工作有用的问题。

我前一段时间读的一篇今天发表在top 1 杂志上的文章,我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文章提供提供的建模方法给了我一些建模的思路。

后来我有阅读了好几遍,文章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他的不足对于我当前研究工作的借鉴等方面都提供不少好的思路和建议。

2. 坚持阅读经典书籍。

这个工作很难,因为阅读经典书籍往往很慢,而且很困难。

在短时间内很难体现出效果,但这是一项有利于长远的工作,值得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3. 在精读本专业文献的同时,尝试着接触相关其他领域的文献,扩大知识面对于成为顶尖研究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的研究各个领域已经发展的很专,这就让通才更加难能可贵。

回想一下以前的大科学家,哪一个不是精通几个领域。

现在的情况和以前不同的,想学精一个领域都很困难,但尝试着了解一些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和研究热点应该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做法。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多支持本版,我们总希望本版除了能为坛友提供文献求助服务以外,也能有一些学术气氛。

欢迎大家就我抛出的这块砖献计献策,提出自己好的看法,在这里谢谢大家了:)给疯狂下资料的朋友们提个醒!为了这篇帖子,我在电脑前苦坐了近一个小时,可惜在最后提交帖子的时候出错,导致辛辛苦苦写的帖子灰飞烟灭,世间最惨的事莫过于此。

不过既然已经写了那么多,再重写一遍又何妨。

有些话我还是不吐不快!来家园的日子不短了,在这里不但下载了资料,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因为喜欢这里所以很认真地去思考能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否则总是载别人的东西,却一点也不知回报,良心上也过不去。

这些日子,我发现家园里有两个比较奇怪的现象:现象一,很多朋友虽然疯狂下载资料,却并没有去看,也包括一些回了贴的朋友。

我们这里有一篇科特勒的WORD中文版《营销管理》的帖子,很热。

其实里面的内容根本不是科特勒写的,看行文风格应该是国人所作。

但参与下载的数百名会员竟然鲜有人发现。

我在回帖中提示了一下后,还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有数十人继续下载,继续感谢楼主,然后继续寻找并下载其他的资料。

对于楼主的劳动,我们必须感谢。

但如果我们下载了别人提供的资料,却连看都不看一眼,又有什么用?即便我们感谢了楼主,却没有珍视楼主上传给我们的资料,这样的感谢又有什么意义呢?现象二,资源中心的人气最旺,读书评书板块的人气反而最少。

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需要资料的人如果很多,那么按理来说,阅读这些资料并有所感想的人也应该很多。

但从我们论坛的情形来看,二者显然不成正比。

看看今天的发贴数据吧,资源中心的新贴有143张,而读书评书仅有13张。

平均10个人下载资料并表示感谢后,才有一个人在读书板块发了言。

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这里的大多数会员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资料下载上,而不是对资料的阅读&运用上。

我以前也是个下载狂人。

因为资料很新鲜,而且又是免费,所以每次下载结束都有一种拥有了无形财富的满足感。

当我的硬盘里有数G资料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下载这些资料上了,而这些资料中被我浏览过的少之又少,真正读完的,竟然一本都没有。

我开始有些惶恐了,仔细反思之后,我发现,这些免费提供的资料并不是真正免费的。

下载&整理它们用去了我大量的时间,而时间恰恰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发现自己下载的资料已经快能做一个小型图书馆的时候,我们宝贵的青春也在这些永无止境的下载&搜寻中浪费掉了。

但此时的我还是下不了决心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一次电脑崩溃,我的硬盘全部被格式化。

重装了系统后,我十分伤心,毕竟这些资料是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收集&整理的。

但仔细想想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因为如果这些资料还在的话,我也不会去看。

这和电脑被格式化后又什么分别吗?我究竟应该为自己失去的资料伤心呢?还是该为自己失去的时间而伤心?这件事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训,下载来的东西就是你的吗?不是!那些只是作者的,是真正认真去学的读者的,不是你的,什么时候是你的?只有装进了你的脑子才是你的!从那以后,我每遇到一篇资料下载贴都要问自己:这个资料我现在就需要吗?如果下载了,我现在就会去看吗?如果两个问题中有一个是否定的,我就跳过不看,专心去做别的事。

因为我不想自欺欺人,我想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而不是下载那些眼下对我没有太大用处的资料上。

衡量一个资料价值的关键在于,如果没有它,你会怎么样?我相信你认真想过以后,会发现你下载的大多数资料都象孔已己:有了它固然快活,可没有它也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