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看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的优秀观后感5篇

看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的优秀观后感5篇

看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的优秀观后感5篇看《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的优秀观后感1暑假看了不少的电影,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

乍看影片,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花费了大半生的代价,用去了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

安迪,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也是现代社会中的苦难者的代表,他是一名银行家,却被诬陷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

在这仿佛天昏地暗的监狱生活中,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长“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在监狱艰难的环境中,他并没有像他的监狱朋友瑞德说的一样,像所有的狱友一样,被监狱的生活慢慢磨灭的没有希望与信念。

为了给予同伴们生的希望,他教狱友们读书,学习,甚至不厌其烦地给政府写信,并在得到了回应——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

在他的坚持不懈之下,在他的二十年的准备之下,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终于成功的穿过了他挖了十九年的通道,奔向了那座没有回忆的小镇。

我深刻的记得,当他收到政府赠送给肖申克监狱的唱片后他欣喜的心情。

他不惜被关禁闭一个月,将唱片通过广播传达给了所有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当时我并不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但是当《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狱友被这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凡间的气息带着自由的向往。

哪怕只是刹那的爆发,哪怕只是一念之差,却似乎唤醒了狱友们心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

我也深刻的记得安迪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那便是希望。

是的,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还有希望在,还有未来在。

越往下看,我越佩服安迪如此强大的信念,他靠那一把小的如同拳头大小的石锤,一点点,一点点的挖通道,然后把挖出的泥土偷偷地倾倒在场子上,这样一晃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他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大半青春,他也苍老了不少,但唯一从未动摇过的便是希望。

当他冒着大雨从通道中顺利的逃脱出来时,他脱掉上衣,对着天空声嘶力竭地呐喊时,我流泪了,漫漫无期的监狱生活,寂寞无望的日子,灵魂被禁锢,意志被消磨,有多少人在这日子中失魂落魄,有几个人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坚定执着,恪守必胜信念,通过艰苦卓绝地努力摆脱厄运开启美好的生活?想必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生中能舒坦平安一帆风顺地渡过一生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一生中肯定会有波折,既有顺境,也会有逆境的时候,如何身处逆境而心存希望,安迪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蒙受这样奇耻大辱中能以一颗火热的心,不断温暖自己,还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向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让友友们感受到监狱只能锁住人的身体,却无法囚住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希望,命运只会眷顾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实践者,只有通过努力抗争,艰难的付出后终有回报,自由之门才会为你打开。

看《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的优秀观后感2如果因为一场戏剧化的栽赃而使自己在牢狱中度过近20载春秋,你会不会无奈急躁得恨不得马上死去?如果生活丧失了原本光彩夺目的阳光,你会不会降灵魂寄托到一个荒芜的地方?如果肖申克监狱是人间地狱,那么,安迪,算不算是解开灵魂束缚的天使?大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恋,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终没有下手。

然而一个不幸的巧合发生了——那晚另外有一个人枪杀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并获判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不幸的生活从此拉开了序幕。

监狱里是个可怕的地方,监狱长有权力决定人的生死,囚犯们直接被打死的数不胜数,没有人不敢不听话,他们大多数人都和他一样,是含冤入狱的,然而,却只能安于现状,自身并不具备让自己出狱获释的能力。

每天干活,晚上还要遭受典狱长的剥削。

在那人不如狗的监狱,每一幕看起来都是那么让人触目惊心!是不是我们的社会也是如此的阴暗?亦或是,我们只是生活在社会的小圈子里,真正的社会,真的是那样的?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进行灵魂的救赎呢?人性是可以改的,不是么?还好,安迪出现了,他靠自己获得了自由,靠自己让肖申克的人们得到了救赎,让典狱长见鬼去了!他领走了帮典狱长洗的那些钱(分别去了12家银行共取走370,000美元),并且将典狱长涉嫌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

随后,大批警察和记者蜂拥来到肖申克,绝望的典狱长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最后开枪自杀。

瑞克最终得到了安迪的指引,也摆脱了那个可怕的深渊。

是不是可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难道真的是那样?冥冥中,早已注定了一切,总有人要因为在受苦后涅盘重生,总有人要在“幸福”中自甘堕落,总有人要受惩罚,总有人要活的自由,生活,一直给予着人们希望。

这就是所说的命运么?难道一点造物弄人的痕迹也看不见?我才不信!小说里说:一次难得的机会让胆大的安迪把典狱长的门反锁起来,通过广播给所有监牢里的人放了一张由州议会寄来的唱片,悠扬的歌声在肖申克监狱里飘扬,所有的人都驻足被这突如其来的美妙歌声吸引了。

这不由得让人震撼!那份对自由的追求,该是到了何种境界啊!一直有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自由,是让人们幸福的根本。

对于长期没有自由的人来说,或许自由真的高于生命,或许还是过之而不及!自由,谁不向往呢?不是么?就算一只鸟,它宁愿死亡,也不愿意失去广阔的蓝天,一只鱼,宁愿死去,也不希望没有清澈的湖水。

这是任何生灵都没法丧失的,一定是的。

安迪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希望,这个字眼太沉了。

不仅是个人需要希望,国家,社会,整个民族都是需要希望的。

人一旦没有了希望,那活着就是行尸走肉罢了。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堵高墙,然而有希望的人可以穿过它。

看到越来越多生的希望,绝望的人只会被它压垮,再也站不起来!其实,无论在哪里,智慧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试想,如果安迪不聪慧,那么又怎能从厚厚的监狱墙里面逃出去重获自由呢?其实看这本书,或者看电影的人,谁也没有预料到安迪最终会逃离。

这个结局的背后,透露的其实是无尽的心酸与痛楚!社会需要救赎,人们蒙尘的心灵也需要救赎。

世界上,安迪那种人可能很多,但能对身边的进行救赎的,却真的没有几个。

灵魂的救赎,比肉体的救赎更重要!如果世界多点希望,人们多点积极的态度,那么生活,一定不会太糟。

至少,快乐还是占多数的。

最后用《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话收尾,一定要记住:让你再难过的事,总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

看《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的优秀观后感3《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一部位居在豆瓣等著名影评网站的榜单前位的电影,具有着它独特的电影地位。

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肖申克从无辜入狱到最后自我救赎的故事。

然而在这里我想说的并不是肖申克,而是一位在影片中占据不到十分钟的一个小人物,那位走出监狱上吊自杀的老人——老布。

你无法想象一位在监狱里生活了几十年有着他的朋友,管理着图书馆,大家尊重他,他有着自己的身份的老人走出监狱后的茫然无措。

出狱后他在超市中当着收银员,被人嫌弃,无法适应这改变后的社会规则。

最终他走向自我的解脱,在上吊的门栏上留下了“brookwashere”,他想让大家记得他来过。

瑞德说:“他只不过是被体制化了,在这儿,他是个有地位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到了外面,他什么都不是。

但我得告诉你,这些围墙很奇怪,刚来的时候,你会恨它,慢慢你就会习惯它,日子久了,你会发现你离不开它,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然而在监狱中不止老布一人不想离开监狱,有的甚至伤害同类为了继续留在监狱里。

在监狱中的每一个人都试着去寻求生存法则,然后逐渐去适应它,当他们处于这个丛林中生活下去,最终他们被同化了,这就是体制。

就像大自然的物竞天择般,适应了体制生活你就生存,脱离了体制你就失去了自我,被淘汰。

在同一年有着许多同类型的电影,《阿甘正传》就是其中的一部。

阿甘似乎从一开始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他智商不高却勇敢善良,不断挑战这个制度化的底线。

因为跑的快而进入橄榄球队、参加越南战争、甚至归来时敢于说出战争的残酷。

就是这样的一个傻小子却不断获得成功,他敢于挑战,敢于突破常规。

我想有时候线条般的思考方式,才是他真正突破制度化的动力在严复翻译《天演论》时,他把达尔文丛林生存法则带进人类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个理论一直延续到至今。

当今大火的996的工作制,9点上班,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无疑压迫着当代想出头的年轻人,不付出超越别人的时间和努力,怎么成功?你不努力,你就不会成功,你拼劲全力,你可能会成功。

这是成功法则,而作为员工似乎已经默认了这个理论,于是牺牲自己时间,无偿加班,消耗自己。

适者生存,为了生活,我们在体制规则里默默承受,不敢怀疑,抱怨也不会过明天。

或许,我们应该开始反抗?还是选择继续原来生活?关于体制化的心理解读:心理学中有一个社会化的概念,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个人成长就是一个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所在环境会对我们规范相应的行为和思想。

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比如移民、比如入狱,人们需要再社会化,就是重新学习相应的规范——老布从在正常生活中的状态再社会化到适应监狱,从恨、习惯到依赖的过程就是再社会化的过程,然而当年迈的老布走出监狱需要再一次再社会化的时候,他有恨却没有习惯,由于无法融入高墙外的世界才最终选择了自杀。

习惯是个很可怕的东西,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何能做到不断适应社会,不与时代脱节,乃吾辈之责!喝过鸡汤,我们就去奋斗吧,该适应就适应,该突破就突破!看《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的优秀观后感4这部影片,在各大论坛上都认为是人生必看影片,也有的说是男人必看十部影片,不看这部影片,可能就不能称之为男人。

这话还真有点强迫,逼迫我去看男人的电影。

影片客观来讲,是一部大片,首先为演员的演技点赞,一个个都是大牌,都是影帝。

这个不必多说了,除了佩服,无话可说。

关于电影,有以下的感受。

一、电影应该是很励志的。

主人公,由于误判入狱。

在监狱那样的环境里,主人公并没有放弃,并没有随波逐流,与大家一同沉沦在人性的黑暗中。

他的内心中,始终存丰着一个叫做希望的东西,这个希望,随着日子的一天过去,而变得更加的明晰。

希望如同一个太阳,一直闪耀在主人公的内心,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这也是打动人,感动人的地方,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太容易随波逐流,灵活应变了,慢慢就迷失了自己,看了这部影片,有一种对人生的重新审视,也开始关注自己的人生意义。

二、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这部影片所展现的与心理学相关的部分,在我个人看来有这样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