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离散数学第1,2章 集合-ppt

大一离散数学第1,2章 集合-ppt

A∩(B∩C)=(A∩B)∩C;
4. 恒等律:A∪Φ=A; A∩U=A; 5. 零 律:A∪U=U; A∩Φ=Φ; 6. 分配律:A∩(B∪C)=(A∩B)∪(A∩C)
A∪(B∩C)=(A∪B)∩(A∪C)
7. 吸收律:A∩(A∪B)=A; A∪(A∩B)=A; 8. 否定律:
AA
9. DeMorgan律: A B A B
又再∵计|算A||=A4,|,||BB||=和5,|A∪B|, 然∴后|代A|入+公|B|式-(|2A.4∩.1B)|两=4端+,5-验2=证7=等|式A∪B|
即定理即2可.4.。1成立;
(2)略。
三个集合的情形
• 定理2.4.3 设A,B和C是任意三个有限集合, 有
A∪B∪C =( A + B + C )-( A∩B + A∩C + B∩C )+ A∩B∩C
↓ ↓ ↓ ↓ ↓ ... ↓ ... E+ 2 4 6 8 10 ... 2(n+1) ... 所以,E+也是可数集合。
3)
在P与N之间建立1-1对应的关系 f:N→P如下: N 0 1 2 3 4 ...
↓ ↓ ↓ ↓ ↓ ... P 2 3 5 7 11 ... 所以,P也是可数集合。
4)
• 推论2.4.4 设U为全集, A,B和C是任意有 限集合,则
A∩B∩C = U -( A + B + C ) +( A∩B + A∩C + B∩C )- A∩B∩C
容斥原理的推广
• 定理2.4.5 设A1, A2, …, An是任意n个有限集合, 则
n
A1∪A2 ∪ ∪An = Ai - Ai∩Aj + Ai∩Aj∩Ak
第1
集合的概念 集合的表示方法 特殊集合 集合的运算 无限集

1) 所有的实数 (R) 2) 所有的复数 (C) 3) 所有的偶数 (E) 4) 所有的奇数 (O) 5) 所有的素数 (P) 6) 自然数的全体 (N) 7) 所有的有理数 (Q) 8) 所有的整数 (Z)
二、集合的记法
解:1)
在O+与N之间建立1-1对应的关系 f: N→O+ 如下:
N 0 1 2 3 4 ... n ...
↓ ↓ ↓ ↓ ↓ ... ↓ ... O+ 1 3 5 7 9 ... 2n+1 ... 所以,O+也是可数集合。
2)
在E+与N之间建立1-1对应的关系 f:N→E+ 如下: N 0 1 2 3 4 ... n ...
需先计算A∪B和A∩B, 再计算|A|,|B|和|A∪B|, 然后代入公式(2.4.1)两端,验证等式
即可。
例2.4.1
• 对所给的集合验证定理2.4.1。 • (1)A = {1,2,3,4},B = {2,3,5,6,8}; • (2)A = {1,2,3,4},B = {5,6,7,8}。 •分解析 根(1据)∵定A理∪2B.=4{.11,,2,3,4,5,6,8},A∩B={2,3} 需∴先计算|AA∪∪B|B和A∩= B, 7,|A∩B|=2 。
鸽巢数。
例2.4.4
• 抽屉里有3双手套,问从中至少取多 少只,才能保证配成一双?
• 答:4只。
• 任意367个人中,至少有2个人生日相同
– 哪个是鸽子哪个是鸽笼
• 任意选6人,必有三人互相认识或互相不认识
• 把5个点放到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其中至少有
两个点的距离少于等于 2
第1章 集合论
•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是不可缺少的数学 工具和表达语言。
• 集合不仅可以表示数、而且还可以象数一样进行 运算,更可以用于非数值信息的表示和处理,如 数据的增加、删除、排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 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数值计算来处理,但可以用集 合运算来处理。
• 集合论在程序语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 库与知识库、形式语言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得到了发展。
i=1
i≠j
i≠j≠k
• 推论2.4.6 设U为全+集+,(-A11)n,+1AA21,∩…A,2 ∩AnL是∩任An 。意n个有 限集合,则
A1∩A2 ∩
m
∩An = S - Ai + Ai∩Aj -
Ai∩Aj ∩A k
i=1
i≠j
i≠j≠k
+ +(-1)n A1∩A2 ∩ ∩An 。
2.4.2 鸽笼原理
2.4.1 容斥原理
• 定义2.4.1 所谓容斥,是指我们计算某类物
体的数目时,要排斥那些不应包含在这个计 数中的数目,但同时要包容那些被错误地排 斥了的数目,以此补偿。这种原理称为容斥 原理(The Principle of Inclusion-exclusion),又 称为包含排斥原理。
定理2.4.1
1.2 无限集
有限集
无限集
量变
•质变
无限集合无法用确切的个数来描述,因此,无 限集合有许多有限集合所没有的一些特征,而有限 集合的一些特征也不能任意推广到无限集合中去, 即使有的能推广,也要做某些意义上的修改。
二、等势的概念
定义 A,B是两个集合,若在A,B之 间存一一对应的关系,则称集合A与B是 对等的或等势的,记为:
|A| = |A-B|+|A∩B| |B| = |A∩B|+|B-A|
推论2.4.2 设U为全集,A和B是任意有限集合,则
A B U (A B) A B
例2.4.1
• 对所给的集合验证定理2.4.1。 • (1)A = {1,2,3,4},B = {2,3,5,6,8}; • (2)A = {1,2,3,4},B = {5,6,7,8}。 •分析 根据定理2.4.1,

2.4.2 鸽笼原理
• 鸽笼原理(Pigeonhole Principle)又称为抽
屉原理、鸽舍原理,是指如下定理。
• 定理2.4.7(鸽笼原理) 若有n+1只鸽子住进n个 鸽笼,则有一个鸽笼至少住进2只鸽子。
•注证子意明,: 则(反n证个法鸽)笼假至设多每住个进鸽n只笼鸽至子多,住这进与1只有鸽 (n1+)1鸽只笼鸽原子理矛仅盾提。供故了存存在在性一证个明鸽;笼至少住进2 (只2)鸽使子用。鸽笼原理,必须能够正确识别鸽子(对象) 和•鸽巢(某类要求的特征),并且能够计算出鸽子数和
AB AB
10.矛盾律: A∩ A=Φ
11.排中律: A∪ A=U
以上定理的证明思路:
欲证P Q,即证对任意 x ,x P x Q。

• 证明:设A,B是任意集合,求证:
1 A B P A PB 2P A PB A B 3 P A PB A B
伽利略问题
正整数集合{1,2,3,…}与正整数平方集 合{12,22,32,…}哪一个元素更多?
定理: 1)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 2)空集是绝对唯一的。
例:指出下列结论中那些是错误的。
1)ΦΦ 2)ΦΦ 3)Φ{Φ} 4)Φ{Φ}
例、简要说明: 与的区别,
举出它们的元素和子集。
解: 是无任何元素的集合, 子集有 ,
是以集合为元素的集合, 元素为 ,子集有 ,。
5、子集总数
一般来说,对于n元集A,它的m(0mn)
• 鸽笼原理(Pigeonhole Principle)又称为抽
屉原理、鸽舍原理,是指如下定理。
• 定理2.4.7(鸽笼原理) 若有n+1只鸽子住进n个 鸽笼,则有一个鸽笼至少住进2只鸽子。
• 证明(反证法) 假设每个鸽笼至多住进1只鸽 子,则n个鸽笼至多住进n只鸽子,这与有 n+1只鸽子矛盾。故存在一个鸽笼至少住进2 只鸽子。
解:设C={x|x是不给自己刮脸的人} b是这位理发师 如 bC,则 bC; 如 bC,则 bC。
七、特殊集合
1、空集
定义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 表示。空集可表示为:Φ={x|xx}
例 S={x|x是正整数并且x2=3} S= A={x|(xR)且(x2+1=0)}
由于该方程没有关系 f:N→Z如下: N 0 1 2 3 4 ... 2n-1 2n ... f↓ ↓ ↓ ↓ ↓ ... ↓ ↓ ... Z 0 1 -1 2 -2 ... n -n ... 所以,Z也是可数集合。
定理
1) 两个有限集合等势当且仅当它 们有相同的元素个数;
2) 有限集合不和其任何真子集等 势;
AB
注意:若A=B,则 AB。 (∨) 若AB, 则 A=B (×)
三、可数集合(可列集)
定义 凡是与自然数集合等势的集合,统
称为可数集合或可列集合。记为:‫א‬0
例下列集合都是可数集合: 1)O+={x|xN,x是正奇数}; 2)E+={x|xN,x是正偶数}; 3)P={x|xN,x是素数}; 4)整数集合Z.
元子集有C个nm ,所以不同的子集总数有:
Cn0 Cn1 ... Cnn 2n
6、幂集
定义
A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称
为A的幂集,记为P(A)或2A。
数学语言描述:
P(A) {x | x A}
显然,若集合A有n个元素,则集合A共有2|A|个子 集,即:
|P(A)|= 2|A|。
定理
1. 等幂律:A∪A=A;A∩A=A; 2. 交换律:A∪B=B∪A;A∩B=B∩A 3. 结合律:A∪(B∪C)=(A∪B)∪C;
四、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属于关系是集合论中最重要的关系。而元 素,集合等概念又是集合论中最重要的概念
•对某个集合A和元素a来说,a或者属
于集合A,或者不属于集合A,两者必 居其一,且仅居其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