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发表时间:2016-12-22T16:24:23.3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2月总第213期作者:宋华
[导读] 情感从心理学的层面上而言,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大场镇中心小学266414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主要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加注重和强调情感,因此,情感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末,是小学教育的灵魂,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更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而这许多的“情”达到一种心灵之间的默契和共鸣。

所以,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还需要传递情感和进行情感教育。

实践证明,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那么,情感教育具体指的是什么?究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呢?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从心理学的层面上而言,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具有持久和稳定的特点,例如对父母的爱、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欣赏等。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感情也显得非常必要,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其教学内容主要以文章的形式出现,而这些文章大多数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含义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因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教育载体;而且,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样,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所得到的成绩要比前几个阶段都显著,因此,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分析
1.熏陶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启发、挖掘和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

众所周知,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对于是非善恶缺乏正确的分辨能力,所以,大多时候,教师的情感取向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取向。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引导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节操及爱憎分明的处世态度。

2.调节情绪。

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他们较为鲜明的情感特点,他们不仅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很大的好奇和热情,并且有着丰富的情感,但是对于情感的控制能力较弱,认识问题也相对肤浅,情感容易外露。

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并给予充分的理解。

教师也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对其情感进行有效控制。

同样,应该营造一个师生融洽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所涉及的知识丰富多彩,展现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素养。

另外,学生要具备情感,才能发现美、感知美、获得美感,从而提高对美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引导学生感受人文之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之美,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例如,在苏教版课文《雨后》中,字里行间闪烁着孩子们情感的火花,全文都洋溢着孩子们雨后玩水的欢快之情,表达了孩子们活泼、天真的性格特点;而且,让人从字里行间中找到了童年的情趣之美、雨后的意境之美和生活的人文之美。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其人文之美:首先让学生对课文的第2、3小节进行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其次,教师根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是:(1)小哥哥为什么使劲地踩水呢?(2)他为什么嘴里说糟糕,而脸上却显得兴奋和骄傲呢?(3)小哥哥在你眼中有优点吗?(4)为什么小哥哥提醒小妹妹小心,而自己反而摔倒了?……教师通过这些巧妙的设置,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之中,体验了文中主人公踩水的欢快心情以及对小妹妹的关心和爱。

这样,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也提高了人文素养。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感人的情境,以多媒体课件、录音、挂图、幻灯片等为载体,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波浪滚滚、气势汹汹的大海,水平如镜、和风细雨的西湖美景,峰恋叠嶂的泰山,红叶翩然的香山……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之后,可以进行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也美,但是,同桂林山水相比而言,桂林山水不仅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映着山,山水相互辉映,洋溢着诗情画意。

空中雨雾袅绕,山间绿树红花,江上小舟竹筏,这可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在这种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聆听,更能用心体会,点燃了深藏在学生内心的情感火花。

3.交流情感,达到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之后,才能真正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自己,接受教师的讲授。

但是,想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积极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用真情实意去叩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情感。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课堂上,教师可以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走近学生,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第二,教师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也不要去批评制止学生的自由发言,并且给学生高度的重视和尊重,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和自己如此亲近,也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课文,熏陶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从而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