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工程》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1、炸药的氧平衡:炸药中实际含氧量与可燃元素充分氧化所需氧含量相比之间的差值称为该炸药的氧平衡值。
2、爆轰波:在炸药中传播的伴随有快速反应区的冲击波称为爆轰波。
3、炸药的感度: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炸药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感度。
4、最小抵抗线:药包重心至最近自由面的最短距离叫最小抵抗线。
5、殉爆:炸药爆炸后引起其周围一定距离处炸药发生炮轰的现象。
6、殉爆距离:主发药包爆炸时一定引爆被发药包的两药包间的最大距离。
7、岩石的波阻抗:岩石的密度与纵波在该岩石中传播的速度的乘积称为该岩石的波阻抗.8、欲裂爆破: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前起爆,从而在爆区与保留区之间形成欲裂缝,以减弱主爆区爆破是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并形成平整轮廓面的爆破技术。
9、光面爆破: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后起爆,以形成平整轮廓面的爆破作业称为光面爆破。
10、炸药的单耗:群药包的总装药量与群药包一次爆破的岩体总体积的比值称为单位岩石耗药量。
11、岩石的可爆性:岩石在炸药爆炸作用系发生破碎的难以程度。
12、间隙效应:混合炸药(特别是硝铵类混合炸药)细长连续装药时,通常在空气中都能正常传播,但在炮孔内如果药柱与炮孔孔壁间存在间隙,常常会发生炮轰中断或炮轰转变为爆燃的现象。
13、炸药的聚能效应:利用爆炸产物运动方向与装药表面垂直或大致垂直的规律,做成特殊形状的装药,也能使爆炸产物聚集起来,提高能流密度,增强爆炸作用的现象。
14、不耦合装药:15、霍普金森效应:二、填空题1.使用电雷管爆破时,流经每个电雷管的电流为:一般爆破交流电不小于_ ____,直流电不小于______;大爆破时交流电不小于______,支流电不小于______。
答案:2.5A 2.0A 4.0A 2.5A2.导火索是传递火焰的起爆器材,其索芯是______;导爆索是传递的起爆器材,其索芯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黑火药爆轰黑索金泰安3.炸药的氧平衡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正氧平衡负氧平衡零氧平衡4.井巷掘进中按作用不同,炮眼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掏槽眼辅助眼(崩落眼)周边眼5.预裂爆破、光面爆破一般采用______或______的装药结构。
答案:不耦合装药间隔装药6.岩体结构面产状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走向 倾向 倾角7、由于硝酸铵颗粒度大小的不同,铵油炸药有 粉状铵油炸药 和 粒状铵油炸药 之分。
8、索状起爆器材包括: 导火索 、 导爆索 和 塑料导爆管 。
9、导爆索可以和 继爆管 配合形成非电起爆网路。
10、炸药的销毁方法有 爆炸法 、 焚烧法 、 溶解法 和 化学分解法 。
11、炸药的热化学参数包括: 爆热 、 爆压 、 爆温 和 比容 。
12、垂直眼掏槽有 龟裂 、 筒状 、 螺旋 三种类型。
13、爆破安全规程中规定,爆破作业场地的杂散电流值不得大于 30mA ,用于量测电雷管的专用仪器,其输出电流也不得超过 3OmA 。
14、炸药爆炸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放应的放热性、反应过程的高速度和反应中生成大量气体15、按爆破作用指数不同,爆破漏斗分为: 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加强抛掷漏斗、减弱抛掷爆破漏斗和松动爆破漏斗16、影响主要爆破效果的因素有 1、炸药密度、爆热和爆速2、爆轰压力3、爆炸压力4、爆炸能量利用率17、掘进工作面的炮眼按位置与作用不同可分为 、 和 ,掏槽眼的形式有 、 、 三种。
掏槽眼、崩落眼、周边眼;垂直掏槽、倾斜掏槽、混合掏槽18、炸药的起爆感度可以分为 、 、 、 。
19在露天深空爆破中,装药结构有 、 、 、 。
三、简答题1、 试述欲裂爆破形成条件与机理。
答:光面爆破的形成条件是:①避免压缩粉碎破坏;②避免不定向的径向裂隙;③沿炮孔连心线形成贯通裂隙。
光面爆破形成的力学条件是:①][动压σσ<r ; ②][动拉σσ<T ;③σT ′≥[拉σ]. σT ′—炮孔连心线合成拉力。
2、 试述成组电雷管的准爆条件。
答:成组电雷管准爆条件应满足:①通过每支电雷管的电流i ≥i 准。
一般爆破直流电不小于2A ,交流电不小于 2.5A ;硐室爆破直流电不小于 2.5 A ,交流电不小于 4 A 。
②每次所用的电雷管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时期、同一规格的产品。
每个电雷管的电阻值应是相近或相等的。
③单个电雷管最大电阻差值不得大于0.25欧,各组电阻差值一般不大于5%。
3、 试述毫秒微差爆破作用机理。
毫秒微差爆破作用机理是:(1) 应力波相互干涉(2) 形成新的自由面(3)剩余应力叠加(4)岩块碰撞辅助破碎(5)毫秒爆破的减振作用4、简述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答案: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是一套以能量平衡为基础的爆破漏斗理论。
他认为:药包在岩体内爆炸时传给岩石的能量多少和速度取决于岩石性质,炸药性质,药包大小和药包埋置深度等因素。
若将药包埋置在地表以下很深的地方爆炸,则绝大部分爆炸能被岩石吸收,如果药包逐渐向地表移动并靠近地表爆炸时,传给岩石的能量比率逐渐增高。
利氏理论不局限于爆破漏斗几何形状的确定,着重于爆破最大、最小体积时爆破漏斗的有关参数(临界深度、最佳深度等)并提出了一系列定量关系式,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在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5、简述挤压爆破的特点。
答案:①爆堆集中整齐,根底很少;②块度较小,爆破质量好;③个别飞石飞散距离小;④能贮存大量已爆矿岩,有利于均衡生产,尤其是对工作线较短的露天矿更有意义。
6、试综述工程爆破对环境安全影响的可能因素。
答:爆破对环境安全影响的可能因素包括:(1) 飞石。
特别是进行抛掷爆破,裸露药包或炮眼爆破进行大块破碎时,个别飞石可能造成人员、牲畜伤亡或建筑设施损坏。
(2) 有毒气体。
工业炸药不良的爆炸反应会生成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氧化氮,在含硫矿床中进行爆破作业,还可能出现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而正氧平衡炸药的爆炸产物, 则会产生NO、N02 等气体,负氧平衡炸药爆炸产物会产生一氧化碳,这些气体不仅有毒,而且能对瓦斯爆炸反应起催化作用。
(3) 地震效应。
强烈的地震波不仅对建筑物和设施会造成振动破坏影响,对控制系统产生误动作,而且对老弱病人引起不良反应。
(4) 围岩破坏。
过量装药或药包布置不当以及不良地形地质条件下,而且又未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则有可能导致基岩过度损伤、恶化水文地质条件并引起边坡失稳。
(5) 噪声冲击波和粉尘污染。
不仅对人体和居住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周围生物也有一定威协和影响。
因此,爆破对环境安全影响问题应引起重视,加以防范。
7、简述间隙效应及消除间隙效应的方法。
答:间隙效应:对于混合炸药,特别是硝铵类混合炸药,在细长连续装药时,如果不耦合系数选取不当,就会发生爆轰中断,在炮眼内的装药会有一部分不爆炸,这种现象称为间隙效应,或称管道效应。
避免和消除间隙效应的方法:(1)采用散装药,即不耦合系数值为1;(2)在连续装药的全长上,每隔一定距离放上一个硬纸板做成的档圈,档圈外径和炮眼直径相同,以阻止间隙内空气冲击波的传播,削弱其强度;(3)采用临界直径小,爆轰性能好的炸药;(4)减小炮眼直径或增大装药直径,避开产生间隙效应的不耦合系数值范围。
8、在隧道光面爆破中,可采用哪些措施来增强光面爆破的效果?答案:①使用低爆速、低猛度、低密度、传爆性能好、爆炸威力大的炸药;②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
光面爆破的不耦合系数最好大于2,但药卷直径不应小于该炸药的临界直径,以保证稳定传爆。
当采用间隔装药时,相邻炮眼所用的药卷位置应错开,以充分利用炸药效能;③严格掌握与周边眼相邻的内圈炮眼的爆破效果,为周边眼爆破创造临空面。
周边眼应尽量做到同时起爆;④严格控制装药集中度,必要时可采取间隔装药结构。
为克服眼底岩石的夹制作用,通常在眼底需加强装药。
9、什么是爆破自由面?它与爆破效果有什么关系?答:爆破自由面是指对爆破作用用直接影响的岩石与空气、水或其它介质的分界面,通常多指岩土介质与空气的交接面。
自用面的存在使炸药爆炸破碎、抛掷岩石才有可能,否则只能是在岩石内部起作用。
自由面越多、越大,爆破岩石越容易,爆破效果越好,单位炸药消耗量越低。
10、什么是爆破作用指数n?按照n值的不同,可将爆破作用分成哪几类?答:爆破作用指数n是指爆破漏斗半径r和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
工程爆破中,根据爆破作用指数n植的不同,将爆破漏斗分为4类:1)加强抛掷漏斗,1∠n∠3;2)标准抛掷漏斗,n=1:3)减弱抛掷漏斗,0.75∠n∠1;4)松动爆破漏斗,n≈0.75。
11、燃烧与爆轰的区别:答:燃烧靠热传导传递能量和激起化学反应,受环境影响大;爆炸靠冲击波作用传递能量激起化学反应,环境影响小;爆炸反应比燃烧反应激烈,放出热量和形成温度也高;燃烧产物运动方向与反应区传播方向相反,爆炸产物运动方向则与反应区传播方向相同;燃烧速度是亚音速的,爆炸速度是超音速的。
12、简述冲击波和爆轰波的区别。
答:爆轰波是在炸药中传播的伴有高速化学反应的冲击波,也称为反应性冲击波或自持性冲击波。
爆轰波具有冲击波的一般特征,但由于伴有化学反应,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支持了冲击波的传播,补偿了冲击波在传播中的能量衰减,因此爆轰波具有传播速度稳定的特点。
13、自由面对爆破的影响?14、爆破漏斗的几何参数,结合图形说明。
15、宽孔距,小抵抗线的爆破作用机理,并说明其能改善爆破效果的原因。
四、计算题1、 某矿山为进行硐室大爆破而进行了几次实地小型爆破漏斗实验,各次实验均用150 kg 2#岩石硝铵炸药,5 m 的最小抵抗线,爆破漏斗底圆直径平均为11m 。
求该岩石的单位炸药消耗量。
解:爆破作用指数1.155.5===W r n ,为加强抛掷爆破。
由鲍氏公式)6.04.0(33n KW Q += 得单耗 )/(0.1)1.16.04.0(5150)6.04.0(33333m kg n W Q K =⨯+=+=所求该岩石的单位炸药消耗量为 1.0 kg/m 3.2、一埋置深度为4米的药包,爆破后得到直径是10米的爆破漏斗。
求(1)、爆破作用指数,指出属何种类型的爆破,如果炸药单耗为 1.5Kg/m 3,爆破药量为多少?(2)、如果漏斗直径不变,要求实现减弱抛掷爆破,其深度如何调整?解:(1)已知r =10/2=5米,W =4米所以爆破作用指数n =r /W =5/4=1.25米因为n =1.25> 1,故为加强抛掷爆破药量Q =q (0.4+0.6n 3)W 3=1.5×(0.4+0.6×1.253)×43=150.9(公斤)(2)要实现减弱抛掷爆破,爆破作用指数n 必须满足:175.0≤≤n 即175.0≤≤W r 即1575.0≤≤W 解得:米米〈67.65≤W故在漏斗直径不变的情况下,要实现减弱抛掷爆破药包埋深应满足米米67.65≤<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