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国际建议OIML R76-1 :2006(E)《非自动衡器第一部分:计量和技术要求一试验中有关的内容》1.计量安全性原规程在器件和预置控制器的保护条款中作出印封或铅封的要求;新规程要求在其明显易见位置应注明“本秤不具备欺骗性使用的特征”的字样。
只保留了铅封的防护措施,给出了具体防护的部位。
明确规定了经检定合格后必须加检定机构的铅封。
国家质检总局对于数字指示秤的防作弊工作非常重视,为了更好地重新制修订“数字指示秤”国家型评大纲及计量检定规程,提供切实可行的防作弊技术依据,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于2015年2月至3月向全国31 个省、市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和计量技术机构展开了“数字指示秤防作弊”的专题调研,并于5月初召开了全国数字指示秤防作弊项目专题论证会议,在制定或修订型式评价大纲和检定规程时分别增加相关技术要求。
其中检定规程要求:(1)厂家声明“本秤不具备欺骗性使用的特征”的字样。
通过声明,生产厂家首先是杜绝自己生产的秤留有作弊的缺口,另外从生产领域提高秤的防作弊功能。
(2)加强对秤的首次检定的核查,以及首次检定应进行哪些检定项目。
核查对于整体结构的秤外壳是否有铅封,分体结构的秤称重指示器和接线盒是否有铅封。
核查铅封不破坏情况下是否能被拆下。
禁止任何不破坏铅封就能对秤进行与计量性能有关的参数调整。
(3)经首次检定或后续检定合格的秤应重新加铅封。
经检定合格后必须加检定机构的铅封,铅封不能破坏和拆下;铅封破坏后,合格即失效。
根据调研报告和论证会议提出的要求,新规程分别在3.1.1及6.1中提出了具体要求。
2.扩展显示装置新规程较原规程增加了扩展显示装置的要求。
某些电子秤为了便于调整,生产厂家通常设有特定程序,通过内置开关或键盘指令,使秤的显示进入“内分辨状态”。
装有扩展显示装置的秤,应该有明示的按键或位置,其实际分度值d不能大于0.2e,_般是0.1e或者0.2e,在扩展显示期间,或在发出手动指令后的5s 内,均不得打印,但对带有计价功能的秤不允许安装扩展显示装置。
3.计量器具标识原规程计量器具标识分为说明标识和检定标识;新规程分为计量法制标志内容和计量器具标识内容,其中计量器具标识内容增加了 k)限制使用场合的特殊说明:若n>3000时,应注明“不允许室外使用”;l)与起重机配合工作的吊秤还应标识其工作级别。
秤的标识图示说明如图1所示。
(1)秤的制造厂、出厂编号等对秤的管理非常重要,不仅是对生产厂家、销售部门还是秤的管理部门都是如此。
(2)通过秤的准确度等级、检定分度值,可以了解到秤的绝对准确度和相对准确度。
(3)最大秤量可以表明秤在添加皮重时的最大称量能力。
若超出最大秤量使用,将会破坏秤的计量性能。
(4)最小秤量,让使用者了解到在小于这个秤量时就可能产生较大的相对误差。
(5)最大皮重值分为最大添加皮重量和最大扣除皮重量,其中最大添加皮重量用T=+来表示,最大扣除皮重量用r=-来表示。
(6)数字指示秤的温度界限一般是-10°C~40°C。
如果不满足此温度界限,那就必须标注秤的实际温度界限,温度范围要求至少达到30°C。
(7)有的企业为了突显自己公司生产的数字指示秤准确度高,其检定分度数n往往标得很高,但是实际在户外检定时并不能满足检定要求。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在新规程中增加了要求:“限制使用场合的特殊说明:若n>3000时,应注明‘不允许室外使用’。
”98)起重机通过起升和移动载荷(起重机所负荷及吊运的重物的质量)在其名义起重量以内得以实现物料搬运作业,但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起重机其工作任务差别很大,即其预期寿命、工作要求、起吊荷重、承受载荷、总工作循环数与总工作时间等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为经济合理地选择和安全可靠地使用起重机,必须对其整机及组成部分进行工作级别的划分。
与起重机配合工作的吊秤还应按照GB/T3811 -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标识其工作级别。
4.标准砝码的替代原规程规定了“当被检定秤的最大秤量大于It 时,可使用其他恒定载荷来替代标准砝码,前提是至少具备1t标准砝码,或是50%最大秤量的标准砝码,两者中应取其大者”。
其中重复性误差是用约为50%最大秤量的砝码在承载器上施加3次来确定的。
新规程删除了有关秤的最大秤量大于1t才可进行替代的要求,增加了“当秤在其使用地点进行检定”的前提条件。
另外重复性是用最大秤量1/2的载荷,可以是砝码也可以是任意其他质量稳定的载荷。
一般送至检定机构检定的秤,都是小型秤,不需要使用替代物。
但是在秤的使用地点检定,有的被检秤的秤量较大而砝码的数量达不到最大秤量时,可用其他恒定载荷代替标准砝码,但替代的过程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差,故对秤的重复性提出特别要求。
重复性是用约为最大秤量1/2的载荷(砝码或任意其他质量稳定的载荷)在承载器上施加3次来确定。
新规程取消了原规程中要求在被测秤的最大秤量大于1t时可以使用其他恒定载荷替代标准砝码,前提是至少具备1t标准砝码’或是最大秤量50%的标准砝码,两者中应取其大者的限制,避免了与其后的内容“如果重复性不大于0.3e,使用的标准砝码可以减少到最大秤量的1/3;如果重复性不大于0.2e,使用的标准砝码可以减少到最大秤量的1/5”产生矛盾。
当标准砝码为最大秤量的1/2时,需要替代1次,重复性应不大于1.0e ;当标准砝码为最大秤量的1/3 时,需要替代2次,重复性要求不大于0.3e ;当标准砝码为最大秤量的1/5时,需要替代4次,重复性要求不大于0.2e。
替代的次数越多,对重复性的要求越高,这是为了尽量减少替代法对检定结果的影响。
砝码替代时,使用的替代物(恒定载荷)可以是在检定前事先运到现场,也可以在现场临时找一些质量稳定的载荷。
运到检定现场的替代物可以是检衡车和其他车身比较短的车辆。
在检定现场临时找的替代物可以是一些质量稳定的载荷,例如钢板、型材等。
国外有些技术机构把装满水的水罐作为替代物,这种替代物要求在检定现场具有高速注水设施。
在实际检定中的标准砝码替代,由于受环境、人员、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更大的测量不确定度。
因此在具有足量砝码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标准砝码替代的次数。
5.计量器具控制新规程在计量器具控制中主要对称量检定、除皮后的称量选取点上、皮重值的选取以及重复性检定称量点的选取上略作修改。
在称量检定中新规程明确了吊秤称量检定施加载荷的方法。
吊秤按其使用的模式,从零点起施加砝码至最大秤量,或以同样方法逆顺序递减砝码。
每次更换砝码时,不允许承载器上出现空载,至少应该保留10e的砝码。
新规程称量检定、除皮后的称量选取点上并不再将50%最大秤量点作为检定必选点,主要考虑到与国际建议OIML R76 A.4.4.1中的要求保持一致“2)在重复性检定中已经对50%最大秤量点进行检定。
原规程规定至少对2个不同的皮重量进行检定,但未规定皮重值如何选取。
新规程明确了皮重值的选取:选择1/3最大皮重到2/3最大皮重之间的一个皮重值。
对于重复性检定使用的载荷,新规程作了一定的简化。
原规程中规定重复性要在约50%最大秤量和接近最大秤量进行两组检定,每组至少重复检定3次。
本规程规定只进行约50%最大秤量的检定。
对于重复性的计算公式,新规程作了一定的修改。
原规程中是用P_-P_,这里修改为ER =E_-E_,其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因为重复性除了验证被检秤对多次检定所得结果的一致能力,还需保证每次称量的示值误差应符合该载荷对应最大允许误差要求,因此作出了修改。
三、关于新规程的术语新规程名词术语及定义采用JJF1181-2007《衡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的相关解释,较原规程修改了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中注的内容,修改了使用中检査的定义及要求,增补了与计量检定相关的一些必要的术语:鉴别阈、多指示装置、铅封、多范围秤、多分度秤、载荷、最大除皮效果。
1.首次检定、后续检定新规程首次检定、后续检定的定义和JJF1001- 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之9.10和9.20 —致,删除了原规程注的内容。
对于注的内容放在宣贯教材中解释更为合适。
只有当秤通过型式评价试验,并取得了制造许可证才可进行首次检定。
首次检定仅限于新生产或新购置的没有使用过的从未检定过的秤。
其目的是为了确认新生产的秤是否符合批准时型式所规定的要求,符合要求才能投入使用。
后续检定的对象是:(1)已经经过首次检定,使用一段时间后,已到达规定的检定有效期的秤;(2)由于故障经修理后的秤;(3)虽然在检定有效期内,但用户认为有必要重新检定的秤;(4)原铅封由于某种原因失效的秤。
后续检定的目的:检查和验证秤是否仍然符合计量性能要求,符合要求才准许继续使用,以保证使用中的计量器具是满足要求的。
后续检定执行首次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使用中检查新规程修改了使用中检查的定义。
新规程中的使用中检查不再涉及计量性能要求检定。
对于使用中检查,在原规程第6.2条规定“使用中检验,应执行6.1款的规定,其最大允许误差应为首次检定时最大允许误差的两倍。
”新规程编写时,在使用中检查误差的倍数问题存在较大异议,部分专家认为“使用中检查”的允许误差是首次检定的2倍要求,易给衡器的首次检定及后续检定后带来非预期使用甚至作弊的空间,形成对衡器计量技术法规的误解及使用的不规范。
考虑到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特性,一般是适合于计量检定机构对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而“使用中检查”是一种监督性检验,更多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使用中的秤可能出现较大的称量误差,可以由实施检查的部门来具体确定使用中检查的允许误差要求,不一定要在检定规程中体现出来。
因此,新规程“使用中检查”的定义是:检查使用中的秤的计量安全性、法制管理标志、计量检定标记,以及检定后计量器具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3.铅封、载荷、最大除皮效果新规程增补了与计量检定相关的一些必要的术语:鉴别阈、多指示装置、铅封、多范围秤、多分度秤、载荷、最大除皮效果。
这里对几个主要定义:铅封、载荷、最大除皮效果作补充说明。
(1)铅封为了防止有人蓄意修改、调整或拆除部件调整秤的计量性能,进一步提高秤的防作弊能力,取消了原规程的印封(印封存在不可控性,易出现非预期损坏),只保留了铅封,并对铅封作出定义和要求。
铅封包括制造商的出厂检验合格铅封和检定机构的检定合格铅封。
(2)载荷新规程统一用“载荷”来表述。
不管是砝码、载衡车,还是对秤的承载器或称重传感器等施加力的实物,都属于“载荷”。
载荷包括恒定载荷、替代物及砝码。
用于标准器使用的是砝码,用于替代物是恒定载荷。
比如,日常对大型电子汽车衡进行检定时,会用检衡车来替代标准砝码。
在秤的检定过程中施加力的并不只有砝码,还可以是其他载荷。
(3)最大除皮效果不管秤的除皮装置是添加皮重装置还是扣除皮重装置,秤的除皮装置能够运行的那个最大的载荷量就是最大除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