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陋室铭》
[教学目的]
1、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一、关于诸子百家:
1、诸子百家的思想:
我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有些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如诚心、廉耻、坚忍等,有些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这些道德规范,在今天仍然能够激励人们努力向上,奋进不息,成为传统美德。
本文所选的八则,反映了先秦诸子在义利、仁爱、信诚、意志等方面的看法。
2、关于老子:
“引车买浆之流”有云:「好话不在言多」。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无容质疑,首当数老子的《道德经》〔亦或直呼为《老子》〕。
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
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随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若比《老子》为我们的《圣经》,想必绝无过誉之嫌。
《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二、课文分析:
第一则:
1、重点词的理解:
色思温:色,脸色貌思恭:貌,神情态度事思敬:事,做事忿思难:难,后患,后果见得思义:得,所得
2、内容:孔子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了九个方面的考虑。
第二则:
1、重点词的理解:
不以其道得之:以,凭借;道,正当的方法手段。
不处也:享有不去也:摆脱(贫困)
2、内容:提出求取富贵要凭借道义。
第三则:
1、重点词的理解:
二者不可得兼:得,能够;兼,同时占有
2、内容:谈论生命与道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义。
第四则:
1、重点词语理解:
恻隐:同情羞恶:羞耻,厌恶
2、内容:人的内心体现出的品德。
第五则:
1、重点词语理解:
养心:陶冶思想性情。
莫:没有什么
善于诚:比……更重要诚心诚意
唯仁之为守:之,提宾标志,不译为,无意唯,只要守,恪守行,奉行2、内容:恪守仁爱,奉行道义就是诚心诚意。
第六则:
1、重点词语理解:
果:名词作动词,有成果
2、内容:谈意志与才智,诚心与成功的关系。
第七则:
1、重点词语理解: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志士弘毅,宽广,坚毅
仁以为己任:以,把为,作为此句可倒装为:以仁为己任
2、内容:谈士应具有的思想品德。
第八则:
1、重点词语理解:
莫之能胜:之,代词,代水。
否定句中前置莫能胜之
以其无以易之:以1,因为以2,来,连词易,代替之,代词,代水
2、内容:论述以柔克刚的道理。
三、熟读背诵
四、总结:
先秦诸子在义利、仁爱、信诚、意志等方面的看法,对于现在的我们在做人方面仍有积极的意义。
课下多读多背多了解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的精华。
《陋室铭》
一、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忿思难:不处也:
是人之所恶也:羞恶之心:
恻隐之心:
二、解释加点词: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4、往来无白丁:
5、无案牍之劳形:
6、何陋之有?
7、有龙则灵:
三、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
调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哪句话描写了主人生活环境的清幽?
4、除了文中主人的陋室,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陋室?
5、文中从哪四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6、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答案】
一、nàn chǔwùwùcâ
二、1、这
2、芳香,这里指雅洁美好
3、博学的人
4、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5、官府公文。
使……劳累
6、什么
7、灵异、灵气
三、1、xīn tiáo
2、(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清幽映入帘里。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心声,没有使身体劳累的官府公文。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诸葛庐,子云亭
5、环境清幽;交友之雅;自娱自乐;不受世俗官场干扰
6、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