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1.总则1.1 本船轮机部分技术设计按23800DWT货船设计任务书要求,并满足法国船级社(BV)《钢质船舶入级规范》有关要求以及其他有关国际航行船舶的政府规定。
1.2 本船推进装置型式为单机单桨,主机为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经中间轴和尾轴直接传动螺旋桨。
1.3 本船主要装载煤炭等大宗杂货。
1.4本船各机械设备及管系附件均按中国工业标准(如GB、CB、JB、YB等)制造,但进口设备附带的附件及管系等按制造厂标准。
1.5各机械设备的备品供应按船级社规范和船东要求配置。
1.主要设备的配置2.1 主机 1台型号:MAN-B&W 7S35MC型式:二冲程,单作用涡轮增压,直流扫气,十字头式,可直接换向船用柴油机缸数:6缸径/行程:350/1400mm最大持续功率(MCR):5180kW转速:173r/min燃油消耗率:178g/kW·h+5%起动方式:压缩空气(最大压力2.94MPa)2.2主柴油发电机组 3组机组型号:CCFJ465J2.2.1 柴油机型号:MAN-B&W 5L16/24型式:直列,四冲程,直接喷射增压中冷船用柴油机缸数:5缸径/行程:160/240mm额定转速:1200r/min燃油消耗率: 189g/kW·h起动方式:压缩空气冷却方式:水冷2.2.2 发电机型号:1FC6 454-6型式:船用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额定功率:465kW额定转速:1200r/min电压:450V频率:60Hz2.3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1组机组型号:CCFJ120Y-W6额定功率:120kW电压:450V频率:60Hz2.4 燃油/废气组合锅炉型号:LZY0.8/140-0.7蒸汽压力:0.7Mpa蒸发量:燃油部分: ~800kg/h废气部分: ~650 kg/h注:2台锅炉给水泵由锅炉厂配套供应3 轴系3.1本船主机为刚性固定,采用环氧树脂垫块进行安装。
轴系中心线平行于基线,距基线高2600mm。
主机输出经中间轴及尾轴直接驱动定螺距桨,螺旋桨轴与螺旋桨以及螺旋桨轴与可拆联轴节的联接为有键联接。
轴系长度可用调整中间轴长度来实现微调整。
中间轴处设有中间轴承及接地装置,并在轴上装有轴系转速装置。
螺旋桨轴前后轴承采用天龙高分子轴承,水润滑。
尾轴前端设水密封装置。
轴系拆除时,螺旋桨轴从船尾抽出。
3.2 轴系材料中间轴、螺旋桨轴均由优质碳素钢整锻制成,其材料的机械性能应满足规范要求4舱室布置(详见机舱布置图)4.1 机舱位置和布置本船机舱为尾机型,位于#10-#35肋位(肋骨间距为750mm)机舱长度18.75m,机舱型深14.2m,上甲板以下机舱设置底舱、机舱上下平台共三层,机舱下平台为7.1m,上平台为10.95m。
机舱花钢板高度距基线为3500mm。
4.2 机舱棚及烟囱布置在上甲板以上#10-#20肋位间和尾楼甲板#10-#17肋位设有机舱棚,其内布置有燃油/废气组合锅炉,在机舱棚的前端布置有主机淡水膨胀水柜和锅炉燃油柜、后端左右侧布置了通风管。
在船长甲板以上#10-#17肋位间为烟囱,设有三台辅机的消音器和排气管等。
4.3 应急发电机室设于尾楼甲板左舷#20-#27肋位间。
应急发电机室设有一台12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以及为应急发电机组服务的主要设备如轻柴油柜、配电板、压缩空气起动系统、电瓶、变压器等。
4.4 应急消防泵设于船艏#187-#194肋位间的舯部底层。
内设一台应急消防水泵,其排出管与机舱消防水总管连通。
在舱内设有专门海底阀,舱内舱底泄水由喷射泵抽逐从锚链筒排出舷外。
舱内装有一只消火栓供舱内消防用。
5动力管系5.1 燃油管系本船在海上航行时,主机和柴油发电机组用1500sec.RWI重燃油,但在起动、进出港等工况时使用轻柴油。
锅炉和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使用轻柴油。
燃油管系由三部分组成:即燃油注入与输送、燃油的净化和燃油供给,并有相应的燃油应急快速关闭装置和燃油泄放。
5.1.1 燃油的注入与输送本船重燃油和轻柴油分别由艉楼甲板左右两舷的注油口,利用外界输送泵注入,当注油出现溢油时,则自动溢入重燃油、轻柴油溢油舱。
本船设有2台重燃油输送泵,其排量18 m3/h、压力0.36MPa;另设2台轻柴油输送泵,其排量为5m3/h、压力为0.33MPa,输送泵前均设置吸入滤器。
燃油舱的油通过燃油输送泵驳运,轻柴油舱的油通过轻柴油输送泵驳运,每种燃油泵常用1台,备用1台。
燃油输送泵可按需要将各燃油舱的油驳至燃油沉淀舱,轻柴油输送泵可将轻柴油储存舱内的轻柴油输送至轻柴油日用舱。
燃油舱柜均设置自闭式泄放阀。
燃油沉淀舱、日用舱及轻柴油的日用舱都设有溢油管溢油至各自的溢油舱内。
各燃油舱柜均装设液位表,燃油和轻柴油的日用舱、沉淀舱和深油舱设浮子式液位计。
本船还设有一台油渣泵,可把油渣舱中的渣油排至标准接头。
5.1.2 燃油的清理与净化为了满足柴油机对燃油品质的要求,重燃油应除去杂质和水分。
所以系统中除通过过滤及沉淀等清理工作外,还采用二台燃油分油机进行分离净化。
重燃油在沉淀舱内沉淀后进入分油机,通常情况下燃油有一台分油机进行分离,另一台分油机通常情况下为备用,当燃油需二次净化时,此台分油机可投入工作;分油机单元配有高置水箱和油加热器,以提高分油效果。
分离出的油渣和水,分别排入燃油油渣舱和污水舱内,净油分别进入燃油日用舱。
燃油溢油舱的油经燃油输送泵输送至燃油沉淀舱,该舱内的油再经分离处理后,供主机使用。
5.1.3 燃油供给与泄放主机和主发电机组通过一台燃油供应单元供给燃油。
燃料油管需敷设蒸汽伴行管,并外包绝热材料。
燃料油沉淀舱、燃料油日用舱设蒸汽加热盘管加热,并设油舱温度计,人工控制蒸汽量。
5.1.4 燃油快速关闭装置各燃油舱柜设有应急快关阀,机舱里的为气动,应急柴油日用柜的为手拉钢丝式,遥控操作装置应放在便于操作和人易到达的地方。
来自本系统各油舱柜、油泵、滤器及甲板注入口等油盘中的残油,可先泄放至废油舱,该舱内的油经分离后可重新使用。
5.2 滑油管系滑油管系是对本船动力装置设备供应足够的合乎质量要求的滑油。
主机油底壳为干式,其滑油系统由滑油泵(2台,其中1台为备用)、机油滤器、机油冷却器等组成,滑油自成系统;主机下设有滑油循环舱,由滑油泵将循环舱内滑油泵入机内各处进行润滑和冷却。
付机采用湿式油底壳润滑方式,滑油泵装于机身上,成独立系统。
5.2.1 滑油的注入、输送主、付机滑油由尾楼甲板滑油注入口由船外输送泵注入滑油储存舱。
滑油储存舱内滑油可靠重力流至主机滑油循环舱,主副机滑油舱柜上均装有自闭式平板液位计,主机滑油循环舱装有测深和低位报警装置。
5.2.2 滑油的清理与净化为了满足柴油机对滑油质量的要求,系统中除通过过滤及沉淀等清理工作外,还设有滑油分油机,对主机滑油循环舱和主发电机组油底壳中的滑油进行分离处理,也可将储存舱内的滑油进行分离净化,然后将净油输送至滑油循环舱。
分离出来的杂质和水均由人工排放至油渣舱,由油渣泵排出。
5.2.3滑油泄放机舱中各种滑油设备,包括双层底以上的各滑油舱柜、油泵、滤器以及甲板上注油口等处均应设置油盘,并用管子将油盘中残油引至污滑油舱。
5.3 冷却水管系主、付机均为闭式冷却。
淡水在淡水冷却器中由海水冷却。
系统由主机电动海水泵(2台,其中1台为备用)、电动淡水泵(2台,其中1台为备用)、主机冷却器和淡水膨胀水箱、副机电动海水泵、副机机带淡水泵及管路等组成。
5.3.1 海水冷却管系主机冷却用的海水由主机电动海水泵从海水总管吸水后泵出,经中冷器、滑油冷却器、淡水冷却器后排至舷外;付机冷却用一台电动海水从海水总管吸水后泵入,冷却付机后排出舷外。
另设付机海水备用泵一台,当付机海水泵发生故障时可替代工作。
5.3.2 淡水冷却管系主机淡水经淡水冷却器冷却后由主机电动淡水泵供水进机,当其不能工作时,由主机淡水备用泵供水。
当主机冷却水从出水总管排出后,即进入淡水冷却器冷却后再进机,循环使用。
在淡水冷却器进出口之间装有自动调温器来调节淡水温度。
主机设有一淡水膨胀水箱,该水箱有管路与主机淡水泵入口相连接,系统消耗的淡水由机舱淡水压力柜对膨胀水箱加以补充,主机淡水透气向上进入膨胀水箱,膨胀水箱设有低位报警。
在系统最低处设有放泄阀,泄水至舱底。
5.4 压缩空气系统本系统设有两台空压机,其排量82m3/h,压力3.0MPa,配置二只1500L主空气瓶,另配250L控制空气瓶一只,250L杂用空气瓶一只。
5.4.1 主机压缩空气起动系统主空气瓶可由任一台空压机充气。
空压机由压力继电器控制启动及停车,一台低于2.0MPa起动、3 MPa停止,另一台低于1.8MPa起动、3MPa停止。
空压机的压缩空气出机后经气水分离器去除水分后充入二只主空气瓶,再由主空气瓶向其它气瓶充气。
主空气瓶向主机提供3.0MPa压力的起动空气,二只主空气瓶的容量能保证主机在冷车工况下连续起动12次以上。
5.4.2 控制空气系统从主空气瓶出来的压缩空气经减压阀组减压到1MPa后向控制空气瓶充气,1MPa控制空气再减压至0. 7MPa后可直接通达需用控制空气的各设备处。
从控制空气瓶出来的空气必需经空气干燥器干燥后方可使用。
5.4.3 杂用空气系统杂用空气瓶可供气笛用压缩空气和供全船杂用,然后减压至0.4MPa后供各压力柜充气和供各海水门吹洗之用。
5.4.4在机舱外处所,还装有气动式速闭阀控制箱,以便对双层底以上各燃油和滑油舱柜上的气动速闭阀进行遥控关闭。
5.5 排气管系本船排气管由一台主机、三台付机一台燃油废气组合锅炉的排气管路组成。
主机和付机排气出口管路上均装有不锈钢波形膨胀节,主机排气管路上设有燃油/废气组合锅炉一台(废气部分蒸汽量~650kg./h,压力0.7MPa)。
各排气管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各付机排气管上均装有消音器,并在排气管弯头的最低处设有泄水管路泄至舱底。
各排气管的适当管段装有弹性吊架,并在各管路通过烟囱顶板处设置甲板弹性导管,以适应管路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伸缩移位。
排气管外均需包覆隔热层,设备运行时表面温度应不大于60℃。
5.6 锅炉蒸汽给水、凝水和舱柜加热管系本系统由一台燃油/废气组合锅炉,一台热井及大气冷凝器单元及二台供水泵组成。
其功能是产生蒸汽,供如下设备加热及保温使用:1) 供主机的燃油舱、燃油沉淀舱和燃油日用舱加热保温。
2) 供燃、滑油分油机加热器加热。
3) 供燃油溢油舱、污油舱和油渣舱加热。
4) 供主机燃油/供油单元加热。
多余的蒸汽经过蒸汽排放装置进大气冷凝器冷却后的水回到热井,经供水泵输送进入锅炉加热。
6 全船管系6.1 舱底、压载、消防管系6.1.1根据规范要求,本船设有独立的舱底水泵二台(1台为总用泵),该两泵均具有自吸能力,可抽取各舱内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