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课程名称:农业资源与区划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专业:农村区域发展组员签名:2013年06月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摘要:本次到北碚区天府镇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访问式问卷的形式进行本次的调查。
目前,天府镇农业资源状况、产业状况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限制条件与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本镇的农业生产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素质偏低、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市场销售难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天府镇农业的发展。
前言近年来,天府镇农业生产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和重庆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人和农业生产的五项转变为目标,即(1)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2)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3)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4)从单一型向多种种植型转变;(5)从计划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
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指导和支持,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在稳定农村双层经营承包制的基础,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
[1]天府镇位于北碚城东北部,地形呈典型南北走向的“一山三岭二槽”分布,东连北碚区静观镇,南临嘉陵江,北与合川区杨柳坝接壤,西与北碚区东阳镇相邻,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万余人。
为了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状况、产业状况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限制条件与问题,2013年5月24号我们到了北碚区天府镇展开了调查。
一、天府镇种植业基本情况全镇总耕地面积41455亩,其中蔬菜19846亩,粮食作物水稻5934亩,花卉1651亩,水果2476亩,鱼塘面积9756亩。
农业结构调整比例为:粮食面积占耕地面积15.3%,经济作物、菜、果、花卉面积占耕地面积60.7%,鱼塘占23.5%。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天府镇切实地把发展“三高”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从发展大农业的目标出发,按照“高产、高质、高效”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制订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计划和措施。
在农作物的品种布局,产品结构,科技含量等方面,按市场需求下功夫,在全镇41455亩耕地中,蔬菜等经济作物占84.7%;开展粮食创高产和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活动;扶持发展了一批种植,养殖能手和大户;在确保农业投入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地域优势,把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提高了农业产值和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基地化、集约化经营。
[2]二、调查的基本情况与结果分析近些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在此次调查的农户中,仅有少数的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机具,如收割稻谷、翻地时使用的农机具和碾打、玉米脱粒时使用的农机具。
可以看出,农用机械已覆盖农民农业生产的耕、种、收各环节,但是并没有在本镇普遍的推广。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机电灌溉率不高。
农业生产局限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进展较慢。
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初级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增值率低。
本镇的农业的发展也深受“地力差,水资源缺乏、农业灌溉条件差”的影响。
同时我也了解到,有一些地方仍然没有铺柏油路,主要是因为多数农民目前收入水平较低,筹资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农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而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天府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有一下几点:1、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相对过剩。
长期以来,天府镇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存在缺口,生产什么消费什么,生产什么卖什么,在温饱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很少考虑农产品质量和种类,随着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收入稳定增长,市场需求对农业的约束作用日益突出。
从农产品品种结构上看,大路品种多,优质品质少,大量积压的农产品多属普通型的农产品,而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依然十分紧缺。
就水果而言,品种雷同,品质较差,产期和上市期集中的龙眼、荔枝,烂市“烂”价情况就很突出。
因此目前天府镇农产品市场的饱和,是农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的低层次饱和。
[3]2、农民素质低,制约农业结构优化。
农业结构调整是对农业生产资源,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最终实现农业效益增加和结构优化。
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素质越高,其收入也越高,对农业生产的调速能力也越强。
根据天府镇统计部门的调查,从抽样的289个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人,占2.77%;高中文化程度的有65个,占22.49%;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32人,占45.67%;小学文化程度的有78人,占26.99%;文盲的有6人,占2.08%;初中经下文化程度共216人,占74.74%。
所以,农民由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是很难及时掌握现有的农业科技,更谈不上把握市场,对农业进行结构优化。
3、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
由于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消费水平低度徘徊,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也相对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
此次调查的多数农户没有涉及到龙头企业,订单合同也是寥寥无几。
现代农业产业链不健全,产业体系基本没有形成。
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息息相关。
调查中,当问及“龙头企业兴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时,有的农民回答无影响,还有一些不知道什么是龙头企业。
虽然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多数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缺乏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多数没有涉及订单农业。
4、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薄弱。
近几年来,镇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占总比重年际间忽高忽低,起伏不定,未能形成一条稳定的轨道,镇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严格受制于其经济实力。
农户投入的局限性也一直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造成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5、农产品大量增加,市场销售难。
天府镇农村人口比例大,其中居民有17779人,农民有36626人,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滞后,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远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农村市场繁荣的需要,市场的流通效率低,随着农产品大量增加,市场便成为制约着农产品销售的“瓶颈”。
[4]6、农业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不合理。
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但目前天府镇农业科研,推广滞后。
一方面,科技投入匮乏,农业基础研究滞后,缺乏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储备;另一方面,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渠道单一,活力不够,动力不足的矛盾也很尖锐,导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不畅,推广效益低下。
7、农业产业化生产未能形成规模。
天府镇产业化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还是未能形成规模,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生产的路子,目前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真正打造品牌,做优农业;农业生产经营形不成一定规模,不能实现规模效益,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高效益农业,未能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农村中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无法得到有效的加工和利用,更难转为高附加值商品。
三、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建议1、大力扩展农产品市场。
目前农产品市场不十分适应时代的要求,天府镇总耕地面积41455亩,其中蔬菜等经济作物占总耕地84.2%,粮食占15.3%,根据镇统计部门的统计,农产品日上市量可达到30吨,因此建议打造一个大型的,具有农业信息化、农产品标准化的综合农贸市场。
发展农业商贸体系,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2、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确保农业增产。
农业结构不合理,种粮效益差,农产品大量增加,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业增长缓慢,农民增产不增收较为普遍,因此,建议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粮食在以往调减的基础上,继续调减,蔬菜、花卉在以往增加的比例上,再增加适当的比例,力使农业结构基本更趋于合理化。
[5]3、做好农业生产管理的技术推广。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做好农业、科技的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技术推广队伍,发挥村级农技推广员的技术推广主力军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通过办好示范基地、示范户,板报、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民的农业素质培养,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引导他们走科技兴农之路。
4、积极探索集约化种植发展农业生产的路子,改进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传统生产组织形式,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规模效益。
近几年,一些村的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发展集约化种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集约化种植,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落实;稳定种植规模,有利于计划的落实和调控。
尽管集约化种植这一新的生产形式仍在探索阶段,也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方向是对的。
应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积极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相互合作、互为依赖的组织形式和减低风险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进集约化种植发展进程。
[6]5、根据镇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建立食品加工厂,对各种农作物做进一步的加工。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做大农业,做“少”农民,将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产品比例,尽快改进我区加工、贮存、保鲜、包装等技术,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6、政府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吸引外资,发展第二、三产业。
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人才,建立社会化的服务组织,使农民遇到困难时有路可寻,高度有效的解决困难,减少损失。
利用好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经济,创造欣欣向荣的局面。
落实各种补贴项目,确保公平公正。
通过本次到天府镇的调查,发现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素质偏低、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市场销售难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天府镇农业的发展。
因此,天府镇应该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农产品市场来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达到让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1]王刚;黄丽华;高阳.基于方法集的农业产业化综合评价模型[J].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9年第4期.第34~35页[2]刘庆山.农业经济管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01月.第97~99页[3]汪懋华.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J].中国农业大学精细农业研究中心.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1期.第45~46页[4]吴兴.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M].宁夏黄河传媒有限公司.2009年01月.第167~169页[5]朱明;郭红宇;周新群.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J].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1期.第71~72页[6]姚宝刚.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第2期.第1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