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2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及染色

实验2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及染色


作业


绘革兰氏染色结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 菌/枯草芽孢菌) 绘芽孢染色结果 思考题:为什么芽孢染色需要进行加热, 能否用简单染色法观察到芽孢;革兰氏 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什么,为什么? 下一实验:真菌形态观察
革兰氏染色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涂片:载玻片中心加水一滴,无菌操作 挑菌,混于水中,涂开(大肠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或大肠杆菌/枯草芽孢菌)

干燥,固定: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初染剂结晶紫进行染色:结晶紫液1分钟-水 洗 碘液媒染:再加碘液1分钟 然后用乙醇脱色:滴洗至玻片下端刚不显紫色 止-水洗 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番红染液1分钟- 水洗-吸干-显微镜观察。 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 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 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该 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基本原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 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 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 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一碘的复合 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 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 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 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 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 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实验二. 细菌染色及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p76、8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 重要性 掌握芽孢染色法,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过程
革兰氏染色法


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 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 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 晶紫一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 细菌的结力。
细菌的芽孢染色法

芽孢又叫内生孢子(endospore),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 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 的位置、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 一。

芽孢染色法基本原理

由于芽孢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用 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在加热条件下 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 孢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 而芽孢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 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 染剂的颜色,而菌体和芽孢囊被染成复 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体更易于区分。
操作步骤




制备菌悬液:小试管中加1~2滴水,挑取2~3环菌 苔,混匀制成菌悬液 染色:加2~3滴孔雀绿染液与菌液混匀,置于沸 水浴中加热15~20min 涂片固定:接种环取菌液于玻片上涂成薄膜通过 火焰3次温热固定 水洗: 复染:番红染液染3min,倾去染液,水洗,吸干 镜检:油镜观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