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30分,每小题3分,请将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卷上) 1.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悬浮颗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明显B. 温度升高,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悬浮颗粒的分子运动剧烈C. 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 <r 0(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0r r =时,分子力表现为零;当0r r >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 用气筒打气需外力做功,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答案】C 【解析】【详解】A 、悬浮颗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故A 错误;B 、温度升高,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液体分子运动剧烈,故B 错误;C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r=r 0时,分子力为0,当r >r 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 <r 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故C 正确;D 、用气筒给车胎打气,到后来觉得气体难以压缩,是因为克服轮胎的压力,并不是分子间的斥力,故D 错误;2.如图,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轨迹,假定金原子核位置固定,a b c 、、为某条轨迹上的三个点,其中a c 、两点距金原子核的距离相等A.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B. 大多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返回C. 从a 经过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α粒子经过a c 、两点时动能相等 【答案】D 【解析】【详解】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的规律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故选项A 错误;B.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可知,大多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前进,故选项B 错误;C.α粒子受到电场力作用,根据电场力做功特点可知α粒子从a 经过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所以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选项C 错误;D .由于a 、c 两点距金原子核的距离相等,所以a 、c 两点电势相等,根据PE q ϕ=可知α粒子在a 、c 两点电势能相等,根据能量守恒可知α粒子在a 、c 两点动能相等,故选项D 正确。

3.氢原子从能级A 跃迁到能级B 时,辐射波长为1λ的光子,若从能级B 跃迁到能级C 时,吸收波长2λ时的光子.已知12λλ>,则氢原子从能级C 跃迁到能级A 时 A. 辐射波长为12λλ-的光子B. 辐射波长为1212λλλλ-的光子C. 吸收波长为12λλ-的光子D. 吸收波长为1212λλλλ-的光子【答案】B 【解析】【详解】AB. 因为λ1>λ2,根据cv λ=,知v 1<v 2,从能级A 跃迁到能级B 辐射光子的能量小于从能级B 跃迁到能级C 吸收光子的能量,所以C 能级能量比A 能级能量大,从能级C 跃迁到能级A 时辐射光子,C 、A 间的能级差21=ccE hhλλ∆-.又由于3cE hλ∆=,解得12312=λλλλλ-,A 错误B 正确。

C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 能级能量比A 能级能量大,从能级C 跃迁到能级A 时辐射光子,CD错误。

4.著名物理学家弗曼曾设计过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一块绝缘板上中部安一个线圈,并接有电源,板的四周有许多带负电的小球,整个装置支撑起来. 忽略各处的摩擦,当电源接通的瞬间,下列关于圆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圆盘将逆时针转动(俯视)B. 圆盘将顺时针转动(俯视)C. 圆盘不会转动D. 圆盘先逆时针转再顺时针转(俯视)【答案】A【解析】【详解】当电源接通的瞬间,由安培定则可知线圈内的磁场方向向上,线圈中的增大的电流将产生增强的磁场,则穿过绝缘板的磁通量增加,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周围即将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场,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电场方向相反,则带负电的小球会受到有逆时针方向的电场力,故圆盘将沿逆时针方向运动A. 圆盘将逆时针转动(俯视)符合题意,A正确B. 圆盘将顺时针转动(俯视),不符合题意,B错误C. 圆盘不会转动,不符合题意,C错误D. 圆盘先逆时针转再顺时针转(俯视),不符合题意,D错误5.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

当用某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闭合开关S,在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上反向电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增大电压,直至电流计中电流恰为零,此时电压表的电压值U称为遏止电压。

现分别用频率为ν1和ν2的单色光照射阴极,测量到遏止电压分别为U1和U2,设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频率为ν1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v 1eU m=B. 阴极K 金属的逸出功W 0=eU C. 阴极K 金属的极限频率112212U v U v v U U -=-D. 普朗克常量()1212e U U h v v -=-【答案】D 【解析】【详解】A.当用频率为1v 的光照射时,根据动能定理得2112eU mv =,解得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12eU v m=A 错误; 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0eU hv W =-,解得逸出功0W hv eU =-,故选项B 错误; C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110eU hv hv =-,220eU hv hv =-,联立解得普朗克常量1212()e U U h v v -=-,极限频率2112021U v U v v U U -=-,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

6.如图甲所示,将阻值为R =5 Ω的电阻接到内阻不计的正弦式交变电源上,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内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为1.25 WB. 电阻R 两端电压的函数表达式为u =2.5sin200πt (V)C. 若此交变电流由一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如图丙所示,当线圈的转速提升一倍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 AD. 这一交变电流与如图丁所示电流比较,其有效值之比为12【答案】BD 【解析】【详解】A .根据图乙可得,交流电的有效值为2422m A A ==,所以电阻消耗的功率20.625P I R W ==,A 错误B .根据图乙得,电流的瞬时值:20.5sin()0.5sin(200)0.01i t t ππ==,所以电阻两端电压2.5sin(200)u iR t π==,B 正确C .如果交流电由矩形线框转动产生:(2E NBS NBS n I R R Rωπ===),转速提升1倍,最大值提升1倍,电流表示数即有效值222A A =,C 错误D .图乙交变电流有效值:24I A =,图丁交流电有效值为:22231'0.50.544I RT R T R T =⋅+⋅,解得电流'0.5I A =,所以'2I I =,D 正确7.寒冷的冬季,容易让高压输电线因结冰而损毁.为清除高压输电线上的冰,有人设计了这样的融冰思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除冰. 若在正常供电时,高压线上输电电压为U,电流为I,热损耗功率为△P;除冰时,输电线上的热损耗功率需变为9△P,则除冰时(认为输电功率和输电线的电阻不变)A. 输电电流为9IB. 输电电流为13IC. 输电电压为13U D. 输电电压为3U【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PIU可以求出输电线上的电流;根据P=I2R可以求出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

【详解】A、B项:高压线上的热耗功率△P=I2R线①若热耗功率变为9△P,则9△P=I′2R线②①②得I′=3I,所以AB均错误;C、D项:又输送功率不变,由P=UI=U′I′得U′=3U,所以C正确,D错误。

故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远距离输电中的能量损失及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功率公式中P=UI中的电压U应为输电电压。

8.如图所示,接在理想变压器回路中的四个规格相同的灯泡都正常发光,那么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n1∶n2∶n3为A. 1∶1∶1B. 3∶2∶1C. 6∶2∶1D. 2∶2∶1【答案】B【解析】灯泡正常发光,可得A B C DU U U U===,所以232U U=.由变压器的电压比公式322333221Un Un U U===,所以232n n=.同理,灯泡正常发光,功率相等,即A B C DP P P P===.由2P I R=,得A B C DI I I I===,即123I I I==.由112233U I U I U I=+得.112233n I n I n I=+,即.12333323n n n n n n=+=+=,所以123::3:2:1n n n=。

9.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A,右端有一根轻质弹簧沿水平方向与木板相连,木板质量M=3 kg.质量m=1 kg的铁块B以水平速度v0=4 m/s从木板的左端沿板面向右滑行,压缩弹簧后又被弹回,最后恰好停在木板的左端。

在上述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A. 3 JB. 4 JC. 6 JD. 20 J【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铁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共同速度大小为v,铁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时,滑行的最大路程为L,摩擦力大小为f.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铁块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过程:2211()22Pmv fL M m v E=+++铁块相对于木板运动的整个过程:22112()22mv fL M m v=++,又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可知,mv0=(M+m)v联立得到:E P=3J.故选A考点:能量守恒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

10.如图所示,正方形线框的左半侧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线框的对称轴MN恰与磁场边缘平齐.若第一次将线框从磁场中以恒定速度v1向右匀速拉出,第二次让线框绕轴MN匀速转过60°,且左右两边线速度大小为v2,为使两次操作过程中,线框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则A. v 1:v 2=3:2πB. v 1:v 2=2π:3C. v 1:v 2=3:πD. v 1:v 2=π:3 【答案】A 【解析】 【分析】平均感应电动势E tΦ=V V ,瞬时感应电动势E=BLv .然后计算比较. 【详解】设正方形边长为a ;若第一次将线框从磁场中以恒定速度v 1向右匀速拉出,E 1 =Bav 1;第二次以线速度v 2让线框转过60°。

202221(1cos60)3222126Ba Bav E a t v ππ-Φ===⋅⨯V V ;E 1=E 2,得两次的速度之比为3:2π。

故选A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24分,每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请将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卷上)11.恒星内部发生着各种热核反应,其中“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4824He X Be γ+→+,其中X 表示某种粒子,84Be 是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粒子是42HeB. 84Be 的衰变需要外部作用激发才能发生 C. 经过3个T ,剩下的84Be 占开始时的18D. “氦燃烧”核反应是裂变反应 【答案】AC【解析】A项: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则X 粒子是42He,故A正确;B项:衰变是自发的,不需要外部作用激发,也能发生,故B错误;C项:经过1个半衰期,有半数发生衰变,即剩下开始的一半,那么经过3个T,剩下的84Be占开始时的18,故C正确;D项:、“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是聚变反应,不是裂变反应,故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