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学原理 第一章

会计学原理 第一章


劳动 耗费
劳动 成果
会计活动
结论: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 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生产“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 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 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 要。” --马克思:《资本论 》
会计的性质
从本质上看,会计
一种经济管理活




(2)费用确认 ——以支付现金的 时间为标准
例题:



(一) 资料:H公司2010年7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销售产品40000元,货款存入银行; 2、销售产品10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3、收到A公司上月应收销货款50000元; 4、预付7~12月的房屋租金24000元; 5、购进管理部门办公用品2000元,用银行存款支 付; 6、收到B公司预付的货款80000元; 7、用银行存款支付上季度银行短期借款利息9000 元。 (二) 要求: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本月的 收入和费用。
(四)货币计量
1.定义: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 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 的生产经营活动。
2.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3.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
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
为人民币来反映。 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通常
用当地币种进行日常会计核算,但向国内编报会计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 展和加强管理的要求而产生, 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提高的。
会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会计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
第三阶段:现代会计
(一)古代会计——四柱清册
四柱:旧管——期初结存
新收——本期收入 开除——本期支出 实在——期末结存
四柱之间关系:
主体。
明确三点: 区分企业自身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 例:股东王某为孩子买玩具,花费1000元, 让会计小李计在公司账上,是否合理,为什 么?


【例题】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进行核算的有( )。 A.合伙企业 B.医院 C.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D.企业集团的子公司 E.个体经营企业
(二) 近 代 会 计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巴 其阿勒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关于复式 簿记的专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 要》一书,对复式记账做了系统的 介绍。
(三) 现 代 会 计
现代会计标志: 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 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管理 会计。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 和管理会计,是近代会计的 开端。
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 (1)收入确认 ——以收入取得的 权利形成为标志,而不 论款项是否已经收到
(2)费用确认 ——以费用承担责 任的发生为标志,而不 论款项是否已经支付

收付实现制(cash basis) (1)收入确认 ——以收到现金的 时间为标准
◆谨慎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第四节
会 计 对 象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 和监督的内容,即: 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
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企、事业等单 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制造业企业资金运动过程
典型任务实施
商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资金 投入 资金 使用
第三节
会计准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 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 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 利用。
◆可理解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规定 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 标应当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三节
会计准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 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 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 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 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 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 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 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 当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二) 会 计 的 主 要 特 点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 位。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又
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1.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责权利结合的经济
单位

2.会计主体假设正是明确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和会计人员的 责权范围; 3.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所有的法律主体应当是会计
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预收货款4000元
二、会计核算基础
(二)收付实现制
1.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是按照款项实际 收到或付出的日期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2.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 用,不论其是否会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 费用处理;凡是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 出款项的费用,均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报表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核算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1.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按照权利和义 务是否发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 2.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本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 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 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不属本期的收益 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
(三) 现 代 会 计
现代会计的特点: (1)会计核算手段的现代化; (2)核算与管理相结合; (3)会计所应用的原则,以及会计 信息的披露内容、范围等随之而不 断变化,日趋完善。
总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主要 形式
资本市场
发行股票
股份
购买股票 会计信息
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 济信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监督职能的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利用核算职能提供
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是在会计反映各项经济 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包括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 计 概 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技术方 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 续、系统、全面地核算与监督,以 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并向有关方 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 动。
一、单项选择题
4、会计的对象不是( )。 A、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 B、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C、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D、会计的客体
答案:4.A
一、单项选择题 5、明确会计工作空间范围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 (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6、提出会计分期这个前提,是因为有了( A、会计主体这个前提 B、持续经营这个前提 C、会计分期这个前提 D、货币计量这个前提 答案:5.A 6.B )。
1、核算职能的特点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 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 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会计既要反映过去,又要面向未来。 (3)会计反映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 性。 (4)会计反映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 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形式。
2、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指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 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 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 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 计核算的依据。
◆重要性原则
第三节
会计准则 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 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 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 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 费用。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 当及时进行,不得提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谁?各自关注什么?
职能(功能、作用)
各种职业的职能
职业都有哪些?
警察、教师。。。他们的职能是什么呢?
(一)会 计 基 本 职 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会计本身所 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 我国会计界通常把会计的基本 职能理解为:
核算职能 监督职能
会计在你心 中的形象?
中兴CFO韦在胜
谷歌CFO帕特里 克· 皮切特
会计?一个浪漫的传说?

Why?
个体工商户 合资企业 公司:两权分离
When? 投资 分红 借款 What? 内容 质量


理性经济人假设


How?
会计准则


记账、填制和审核会 计凭证、登记会计账 簿、成本计算、财产 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 报告七种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
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 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 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 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任务小结
知识点 理解会计的概念 掌握会计的职能 熟悉会计对象 熟悉会计核算内容 掌握会计基本前提和会计基础 能力点 能够正确界定会计主体 能够理解并应用权责发生制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三节
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原则
如实地反映实际 发生的交易或事 项,不弄虚作假
◆相关性原则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 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 用者的需要。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