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研究及设计阶段对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建议

专题研究及设计阶段对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建议

专题研究及设计阶段对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建议,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路径优化建议
此报告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文件,结合我公司贯彻执行两型一化及两型三新经验总结而成。

两型一化: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

突出变电站工业化设施的定位,秉持节能环保原则,实现变电站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剥离无用、冗余功能。

实施两型一化,变电站内不进行人工绿化,采用碎石场地后,电力公司每年将大量节约灌溉、浇洒用水。

两型一化变电站仅土建方面直接节约费用就达总造价的2%~3%,综合采用优化电气接线、优化设备选择、优化平面布置、建筑物节能等措施,变电站综合费用可以降低5%左右。

两型三新,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在通用设计基础上,遵循差异化原则,在确保线
路安全可靠前提下,减少走廊占地,提高输送容量,降低建设和运行的总体成本。

实施两型三新,通过综合应用紧凑型、同塔多回、大截面导线、耐热导线等,提高线路单位走廊输送容量20%~
200%,同比节约走廊宽度50%~75%。

应用高强钢,节约钢材6%~8%。

采用新型节能线夹、防振锤,耐张段一点接地方式,每年每百公里500千伏线路可减少损耗近100万度。

同时,结合地型地貌,合理采用全
方位长短腿、原状土基础,减少土方,保护植被,减少线路基础费用和赔偿费用,和谐了工程建设环境。

技术亮点
采用紧凑型、紧缩型、同塔双回及多回线路,采用大截面、新型导
线,提升导线运行温度等技术,提高走廊利用率,提高单位走廊输送容量;在路径选择时,综合考虑电网结构、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城镇规划、环境保护等因素,普遍采用GPS 卫星定位系统、全数字化航空测量和海拉瓦技术等先进技术,优化路径和杆塔排位,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山区杆塔普遍采用全方位长短腿和高低基础设计,尽可能做到零降基面,保持原始地形地貌,保护植被,减少土石方开挖量,注重环境友好,节约投资;集成应用新型金具、高强钢等新技术和新材料,实现了节约钢材,节能降耗;采用机械化施工,提高了建设效率。

两型三新’试点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公司基建部在对试
点工作总结时认为,“试点深化了基建标准化建设成果,强化了资产全寿命理念和方法,提高了输送能力,实现了试点工程建设的节约环保,保证了输电线路安全可靠。

”如果对80个试点工程的设计方
案进行探究,不难发现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在试点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据介绍,应用全寿命周期设计建设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输电线路整体功能和核心功能,实现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集成应用。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
网资产管理方式,实现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高效率、低成本,避免传统管理的阶段性、片面性和局限性,提高了精益化管理水平。

而已经运行的线路则显示出“两型三新”线路的另一显著成效———输电能力提升,安全稳定性增强。

紧凑型、同塔双回及多回、大截面导线、耐热导线、提高导线温升等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输电线路单位走廊输送容量约20%~200%。

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贯彻线路设计新版规程规范的要求,实行差异化设计,从各环节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和统筹优化,在选择线路路径时,避开地震分裂带、不良地质带,避开重冰区和易舞区,在特殊微气候区、微地形段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线路的安全可靠性,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 两型三新”线路全面推广实施,“节能节材节省投资”的优势也
将随之显现。

基建部通过初步测算,给记者描绘出一幅未来线路的“效益蓝图”:输电线路采用同塔双回及多回技术,可紧缩走廊宽度50%~75%;采用高强钢,可节约钢材6% ~8% 。

节能防振锤,比传统铸铁金具节能40% 以上,每百千米500 千伏输电线路每年可减少损耗约80 万千瓦时。

采用耐张
段一点接地方式,可有效降低线路损耗,“十一五”期间公司新建19万千米220 千伏线路,按照其中50%采用该方式运行,每年就可减少电能损失约1.5 亿千瓦时。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地形地貌,合理采用全方位长短腿、原状土基础,减少土石方开挖,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合理选择路径方案,采用高跨设计,应用新型施
工工艺,可大大减少房屋拆迁、砍伐树木及青苗赔偿等,减少施工干扰,实现建设环境和谐。

为较好的执行两型一化,两型三新,我们建议变电站采用智能站进行工程建设:其优势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