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汽车上的机械式里程表是用安装在轮上的一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它可以记录车轮转过的圈数。

这些计数齿轮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被车轮的转动所驱动。

同时车轮的转动还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传递给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

当轮胎用久了有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

若里程表记录的里程为12000km ,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示数;若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对整个行程所估算的时间将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行驶时间。

若已知某辆汽车新车轮的直径为d ,使用2年后,由于磨损,该轮胎的半径已比全新时减少了a ,这辆汽车从和平门开到北京展览馆的过程中,里程表增加的数值为s ,那么此过程中这辆车实际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_(请用d 、s 、a 来表示)。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小于 小于 ()2s d a d -【解析】如果轮胎有了磨损,轮半径减小,行驶相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偏大,所以根据圈数测得的里程数和时速都要偏大;即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小于示数;∵v s t =,∴t s v=,又因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程知道(准确),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偏大,所以估算的时间比实际用的时间要小;车轮直径为d 时,车轮转一圈走过的距离为车轮周长:πd,汽车从和平门开到北京展览馆的过程中,里程表增加的数值为s ,则车轮转过的圈数为:n s dπ=, 轮胎的半径已比全新时减少了a ,故直径减少2a,此时车轮周长π(d -2a),因此这辆车实际行驶的路程为:s 实=nπ(d ()()22a)πd 2a .s d a s d dπ--=⨯-= 点睛:当轮胎有了磨损后,行驶相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偏大,据此得出的里程数和时速都要偏大;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整个路程知道,因为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判断估算的时间和实际用的时间的关系。

2.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问题。

(1)该实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倾角较小,其目的是________(填“缩短”或“增加”)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

(2)小车通过ABC 三个位置时停表对应如图所示,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AC =_____m/s ,若s 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____________m/s ,小车通过BC 段所用时间是_______s 。

如果记时操作不熟练,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来源】四川省绵阳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答案】s v t =增加 0.24 0.2 2 大 【解析】【详解】 (1)[1]该实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倾角较小,那么小车运动的速度较小,那么会增加测量时间,从而减小测量时的误差;(2)[3]全过程通过的路程是120cm 1.2m AC s ==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2m 0.24m/s 5sAC AC AC s v t === [4]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是 11120cm 60cm 0.6m 22AB AC s s ==⨯== 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3s AB t =,那么通过上半段路程的速度是 0.6m 0.2m/s 3s AB AB AB s v t === [5]小车在B 点时的时刻是10时35分3秒,在C 点时的时刻是10时35分5秒,所以小车通过BC 段所用时间是2s ;[6]如果记时操作不熟练,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那么所测AC 段的时间会偏小,测量的路程大小不变,根据s v t=可知,所测得的平均速度v AC 偏大。

3.如图所示,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1)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若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______(选填“大”或“小”)纸锥进行测量。

(2)小明发现尽管选择了合适的纸锥,但下落还是太快,他想到频闪摄影能够每隔相等的时间记录一次物体在闪光时刻的位置。

于是找来一款每隔0.5s 拍摄一次的拍摄摄像机,拍摄了如图乙的频闪照片,纸锥从A 到D 的运动是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若纸锥从E 到F 的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它完全通过刻度尺上“70”到“80”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s 。

【来源】河南省新蔡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测试物理试题【答案】停表 大 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375【解析】【分析】【详解】(1)[1] 根据s v t=可知,需要测量下落的路程和时间,故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纸锥下落的高度,用秒表(停表)测出纸锥下落的时间;[2]大纸锥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下落较慢,故若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大纸锥进行测量。

(2)[3][4]由图可知,从A 到D 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纸锥从A 到D 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3)[5] EF 阶段的距离为:s =80.0cm-60.0cm=20.0cm=0.2m ;所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EF 阶段的速度为:0.2m =0.4m/s 0.5ss v t == ; 纸锥的长度为5.0cm ,纸锥完全通过刻度尺上“70”到“80”段的路程为:s ′=85.0cm -70.0cm=15.0cm=0.15m ,则时间为:0.15m '=0.375s 0.4m/ss t v '== 。

4.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刚测量小东跑40m 的平均速度.(1)小龙和小刚用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 的路程;(2)小刚担任计时员,他用秒表测量小东跑步的时间;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东跑完40m 的路程,小刚计时如图所示,则小东跑40m 所用的时间为_____s ;(3)小东跑40m 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来源】【区级联考】北京市延庆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卷尺 8 5【解析】(1)要在室外测出40m 的路程,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因此应选择卷尺来测量路程; (2)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1min ,指针在0min 和1min 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 ,而大盘指针在8s ,因此秒表读数为8s.(3)小明跑40m 的速度:v 408s m t s===5m/s. 点睛:掌握秒表的度数: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5.晓华和同学取两张等大的同型号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同的大小纸锥,进行纸锥下落快慢的研究:(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参照表中速度格式,请把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填写完整_______;(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下落高度或换用锥角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4)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来源】【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答案】A 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 下落时间大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解析】【分析】(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2)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svt=可知,要得到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实验目的完成表格所要记录的物理量;(3)实验中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因此可从增加时间等角度去考虑。

(4)制作纸锥时,从同样大小的纸上剪去了大小不等的一部分,造成了纸锥的轻重不同。

【详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因为着地时纸锥的下端先着地,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2)根据svt=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本实验是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因此需要测量下落的高度h和下落所用的时间,故表格中空缺的内容是:①下落的高度h/m;②下落所用时间t/s。

(3)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4)根据纸锥的制作方法,由于剪去部分的大小不同,所以纸锥的质量会不同,即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所以不科学。

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选填“大”或“小”)。

(3)如果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 1会偏_____。

(4)图中停表的1格表示1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和终点位置的时间。

其中s 1=90cm ,小车长10cm ,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_____m/s 。

(5)由计算得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新康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s/t 小 小 0.225 变速【解析】【分析】(1)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原理为平均速度的公式,即s v t =;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3)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计时偏长,根据s v t=分析速度的变化; (4)确定对应的路程与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5)已知路程和运动时间,根据s v t =分析速度的变化,判断运动状态。

【详解】(1)测平均速度时,分别测量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计算速度,即原理为s v t=;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如果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计时偏长,由s v t=分析可知,测得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 1会偏小;(4)全路程s 1=90cm=0.9m ,下半程s 3=0.45m ;由图知下半程所用的时间为2s , 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330.45m 0.225m/s 2ss v t ===; (5)观察图可知,上半程运动时间为3s ,上半程平均速度为: 2220.45m 0.15m/s 3s s v t ===; 可见23v v <,即下半程平均速度大,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