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训练(二)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徳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从学理层面探讨某一制度,称这一制度由于行政官吏的任用采取了客观的标准,因而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堪称“消极的民主化” 0这一制度应是()A.宗法制度B.郡县制度C.察举制度D.科举制度2.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据《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
该思潮()A.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B.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示意图。
该图主要反映岀中国()80□对苏联贸易额%■对西方贸易额%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D.对国际贸易缺乏协涮和合作6•马克思曾指出:“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泄了……抽象的权利……抽象人格的权利。
”“罗马人的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泄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
”这说明罗马法()扎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D.蕴含着理性精神7•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一一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9.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 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10.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到,要求对希腊等国进行援助,这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
对这一“转变”理解正确的是()扎关贸总协定使美国走上全球扩张B.美国在政治经济上支持西欧国家C.杜鲁门最先提岀反社会主义立场D.美国外交政策促使冷战的形成11•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而,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泄机制”,还初步建立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而,各国政府为贏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
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髙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12•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
这一变化说明()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二、非选择题(共2题,貝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徳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四决泄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8分)(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8分)(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1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
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而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
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注释:①汉武帝末年,在孔宅和河间献王等处,陆续发现许多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都是用小篆写成的,这些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评价的对象,指出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苴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2分)答案与解析综合能力训练(二)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不符,A项排除。
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不是官吏选拔制度,与材料信息“行政官吏的任用”不符,B项排除。
察举制是汉代实行的以孝、廉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与材料信息“采取了客观的标准”不符。
科举制度是以才学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与材料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项。
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文化的发达往往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因此古代中国思想家的地域分布可以从经济发展的程度上进行分析。
春秋战国至北宋,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故黄河流域的思想家最多;南宋至明淸,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长江流域,故南方思想家的人数超过北方;岭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故思想家的人数最少。
因此A项符合题意。
3.D解析:本题考査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思想界出现了 "醉心于欧化”的风气,脱离中国国情,这不利于救亡图存的斗争,材料信息反映了章太炎、刘师培等对上述现象的斗争,故D项正确;章太炎、刘师培的思想本质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故A、B两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有绝对否左的倾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
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根据材料信息“政协组织法” “左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判断,这次会议应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故答案为B项。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讨论的是军队和政权问题,A项排除。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工项排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D项排除。
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考查对图片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
由图片中对苏联贸易额的增加、对西方贸易额减少的信息及时间“1950—1955年”,可知这应为“一边倒”外交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故选C项。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材料强调了罗马法的特点和内容,不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 项错误。
罗马法突出"发展和规左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B 项错误。
习惯法具有伸缩性和不确左性,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罗马人最先制立了……抽象的权利……抽象人格的权利”是指罗马法渗透了理性、正义等自然法的精神,故答案为D项。
7.C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题干强调的是“把统治者关进了 '笼子’”,这指的是实行民主制度以限制统治者的权力,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指的是"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D项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共同点,排除。
&A解析: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天主教会;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
二者都反对权威,强调个人自由,A项正确。
崇尚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特点,故排除B、C两项。
宗教改革没有重视法制的内容,故排除D项。
9.A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21年”以及材料中的'‘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可知此时苏俄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方式,故选A项。
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冷战。
杜鲁门提出对希腊等国进行援助,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由局部扩张转为全球扩张,与苏联争夺全球霸权,D项正确。
11.B解析:本题考査欧洲一体化进程。
材料强调了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欧洲一方而极力稳泄整体的经济秩序,另一方面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这是对一体化进程的破坏,故B项正确,D项错误;欧债危机降低了欧盟的国际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欧盟以外的其他政治势力, 故C项不符合题意。
1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人阶级阶层成分逐渐多元化,故排除C项,选择A项。
迄今,西方仍为资本主义世界,故B 项表述错误。
D项开始于工业革命时期,早于题干中的时间“当代”,故排除。
13.参考答案:(1)社会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徳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勺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2)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共同精神: 人文主义。
解析:本题以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切入点,全而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1)问中的'‘社会历史条件”要伟I绕资本主义发展这个主题根据基础知识作答。
第(2)问中的“基本观点”根拯材料二概括,要切中"财富(物质、经济)”“个人奋斗”"自由”等要点作答;"共同精神”根据基础知识作答。